专栏名称: 冷爱
情感专家、花镇联合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东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擅长解决脱单、长期关系经营、恋情挽回、自我提升等情感问题,著有《冷眼观爱》等数百万字原创高质量情感专栏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莓辣MAYLOVE  ·  2.4 子宫内膜可能生长在眼睛和大脑 ·  昨天  
溏心姐以毒攻毒  ·  苦海也是海『纪念大S』 ·  2 天前  
莓辣MAYLOVE  ·  2.3 流感治疗要抓住自救“黄金48小时”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爱

和妈妈和解,我做不到(深度好文)

冷爱  · 公众号  · 两性  · 2017-05-16 15:46

正文


我们每个人都有黑暗和创伤。潜意识的黑暗如同汪洋大海。

在人心里,黑暗和光明是并存的。

我们和父母之间,爱与恨也是并存的。这很正常。

这就是生命本来的面目。愿我们都能,看见它,允许它。






match





那天我妈约我喝咖啡,


看着她背着包包,提了一袋给我孩子买的各种吃的,在咖啡店外面找门口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妈真的老了。


这种感觉让我难过。


除了难过,我还被某种感觉刺痛—— 我想和我正在老去的妈妈亲近,我想安抚她,就像安抚任何一个在我身边出现的需要爱的人,


就像对待我的朋友、伴侣、孩子或者陌生人,我想对她抱以温柔的微笑,深情的注视,可是我意识到我做不到。我真的做不到。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



当你长大了,忙碌着,和父母的矛盾也少了。也许他们再也无法对你严厉,再也无法干涉你的生活了,


因为你变得如此强硬,完全不给他们靠近你生活的机会了


然后你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着“无线电静默”,犹如这个世界里对方已经不存在一般,


但是突然当你看到她(他)某个瞬间那苍老的容颜和身体,或者当你听到她去医院查出了什么毛病,


在那个时候,你会不会有一万句话,想说,可是你却说不出一句话。


最后,你就是从喉咙里挤出了几个字,“我都跟你说了要注意身体!”


爱恨交织

我对我妈妈想表达的那一万句话,是爱。


阻止我对我妈妈表达那一万句话的东西,是恨。


爱恨交织,这感觉让我难过。

 

我大概知道我妈妈的故事。


我妈妈是个自我价值感很低的女人。


在五十年代,这样长大的孩子很多。


家里排行第三的女儿,是最容易被无视的一个。


她说,她曾经被遗忘在幼儿园,家里大人都吃了晚饭,围在炉子边准备着过年要吃的炸丸子时,才想起四个孩子少了一个,那时已经晚上八点多。


我妈妈的妈妈,并不懂得如何当母亲去爱小孩。


在战争年代,外婆的父亲突然在日军轰炸中丧生,她一共有十一个兄弟姐妹,最后活下来的只有我外婆和她的大姐。


后来她虽然生育了孩子,我妈妈说记忆中外婆下班回家从来没有抱孩子坐在膝上,说一会儿话的时刻。


一 次 也 没 有


于是我妈妈从小就想博得大人的注意。


她没有别的方法,就是在家卖力干活,拿个小毛巾擦桌子擦凳子擦一切她能够得着的东西。


然后当外婆的同事来家里,外婆会特意和同事说,“看到了吗?这都是我们家老三擦的,这孩子特别爱干净爱劳动。”


这是我妈妈被自己的妈妈看见的瞬间。


于是这个瞬间,就贯穿了她的一生。




我妈妈在我的记忆里,一直就是一个特别喜欢搞卫生的人。


每个周末,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她不会带我出去玩,无论我多么盼望,我妈妈都要在家搞大扫除。


我妈妈特别需要被人夸奖。


被人肯定。


小时候这是我的疑问,我不知道我妈妈为什么那么喜欢被夸奖,


后来我懂了:其实她就是一遍一遍的,需要去确认,她被看见了。


她需要确认,她是存在的,是被喜爱的,是好的。


她需要变得完美。


她觉得越完美她越能被看见。


直到现在,我妈妈仍然是一个这样的人。


直到现在我妈妈仍然说,她就是要追求完美。    


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戏剧化地被埋了伏线。

 

母婴的关系

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人格?


研究母婴关系的温尼科特说,“父母对孩子做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是怎样的人格。”


所以,人生故事的大纲就是这么简单:母亲是怎样的人格,决定了她会创造怎样的母婴关系,也决定了这个孩子在早期形成怎样的核心人格。

 

对我妈妈来说,就是备受战争之苦好不容易存活下来的外婆的人格,决定了我妈妈的人格,而我妈妈的人格,决定了她会怎样作为一个母亲来对待我,当然,这也在我的人生里埋下了伏线。


心理学有一个观点:如果一个孩子在0-18个月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生活中没有人特别关注她,给予她足够的呵护和注意,这种“被无视”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不断追求完美、极度需要别人赞扬的人。


这个孩子长大了很可能成为那种活在别人的眼里和口中,做任何事都在想别人会不会认可和夸奖她,需要在以后的人际关系里,用无限的赞美、无数次证明自己“无所不能非常优秀”,补偿早年缺失的共情接纳。


当然,这样的人很难活出自己,而且他们会活得很累,他们周围的人也会很累。


为什么要证明自己很优秀无所不能?


因为婴儿非常脆弱,她靠和妈妈的链接来感受这个世界。


如果妈妈能好好地及时回应她,给予她足够的关注,当她饿了会有奶喝,她需要安抚会有人抱起她,这个婴儿会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非常优秀”的,这就是人一开始需要建立的一种“全能”感觉。


有了这种感觉,我们才能很好地去发展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这是我们安全感的基础。否则我们就会非常焦虑,至少在一开始,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我们需要透过母亲对我们持续不断的回应去确信


—— 我很好,我是世界所爱的,是被世界接纳的。


因此,我是安全的,我可以安全的存在,我可以做我自己。


这就是安全感的来源。


而一个“被无视”的婴儿,她无法产生这样的感觉。


缺少的这一条代码,需要她长大在所有的事情上无数次去证明,我其实是很棒的,然后我就可以被人看见,被人赞美,被人接纳。


这个孩子没有“做真实自己”的安全感,她只能成为别人眼中优秀的人,才能感到片刻的安全。


这就是我妈妈的故事。


其实这也是,我的一部分故事。


我妈妈的人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我的人格。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请输入标题     bcdef

“一个过分追求完美的母亲,会把孩子的‘不完美’看成是自己的不完美,


这会使她产生前所未有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可以直接导致她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加强她对孩子的控制,以便使孩子更加接近她所要求的完美标准。”


不只是我,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因为那个年代,都有着这样的妈妈,


也因此,我们都有着相似的童年,都有着相似的和妈妈的关系,我们心里都埋着一样的伏线。


我看过一个网友的评论,她说:如果我们憎恨父母,我们就无法真正的接纳我们自己。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我们经由父母来到这个世界,妈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恨她,我们也会攻击自己。


因为潜意识很清楚,我也是妈妈的一部分,我和妈妈交融在一起。


我们有时不让自己过得好,我们有时会把生活搞得一团糟,用自己的失败和糟糕去向妈妈示威,你看吧,都是你害的。


或者,我知道你希望我成功,我就偏不成功,我要让你失望。


如果我过得很好,那么我会离你远远的,我会对你很冷淡,谁叫你当年那样对待我。


爱恨情仇,这样才叫做交织。


但是每一种攻击、报复或者疏离,其实都让我们痛苦。


攻击了母亲,让她流泪,我们潜意识里,也会成为罪人。



母婴关系在我们人生中不仅埋下了伏线,它编出的剧本,还特别虐心。


很多时候,我们就只是这个剧本的演员,而非编剧。


学了心理学,我理解了我妈妈的故事。我也理解了我妈妈。


我也反观了自己,我也开始觉察和改变,试图停止那些日复一日潜意识的循环。


但是,这样我就能与她和解吗?


不能。


我做不到。


在咖啡店门口的那一瞬间,我问自己,为什么我无法对妈妈表达我的爱?


为什么我无法去亲近她?


为什么她每次说的那些话,都会激发我好多好多的愤怒,以至于我不得不尽量避免和她谈及我的生活、我的心情?


我想,那是因为我对我妈妈还是有恨的。即使我懂得了所有道理,我仍然无法放下这种恨。这就是人。


而当我妈妈仍然用那种人格和我相处时,她的人格会勾起我对那些糟糕的往事的回忆,会让我重温那些不好的感受,所以我仍然会愤怒,她虽然年迈了,但是她还是那个她。


这一切都没有改变。这就是人。


人,会有过不去的爱与恨,也有改变不了的人格某些部分。


请输入标题     bcdef

与她完全的和解?


我做不到。


我能做到的,只有接纳自己,和这一切的真实。


如果我遇到一个人,有着和我妈妈一样的童年,如果那个人是我的朋友,我会怜惜她,我会安慰她,我甚至会拥抱她。


但是,我知道我妈妈有着这样一个童年,我却无法去拥抱我妈妈。


因为她是妈妈。


我是女儿。


这就是无法改变的部分。

 

但是有两件事是我们可以做的:

停止粉饰生活,

停止勉强自己。


什么是成熟?

成熟就是,

接受一个这样的剧本;


什么是强大?

强大就是在这个剧本的基础上,

去改写它。


很多人的痛苦来源于——

只允许恨存在,

不允许爱或者自己对妈妈还有一丝柔情;


只允许爱存在,

不允许自己对妈妈有一点不满和憎恨。



正是这些矛盾导致了我们的痛苦,磕磕绊绊,处处碰壁。


导致了我们总是要让自己和自己争斗,我们要么攻击自己,要么攻击他人。

 

母婴关系不只是决定了我们最初的核心人格,如果我们一直无法接纳自己对母亲或父亲那些细微的矛盾的剧烈的情感,我们将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永远无法停止自我折磨。

 

和解,不是与父母和解,而是与对父母又爱又恨的自己,和解。


试着去这样想


—— 我爱她,我无法表达;我恨她,我也无法完全释怀,


这种纠结,这种变扭,这种矛盾的心态,也许正是我和她之间的纽带吧。


这就是所谓的母亲和孩子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