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过分追求完美的母亲,会把孩子的‘不完美’看成是自己的不完美,
这会使她产生前所未有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可以直接导致她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加强她对孩子的控制,以便使孩子更加接近她所要求的完美标准。”
不只是我,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因为那个年代,都有着这样的妈妈,
也因此,我们都有着相似的童年,都有着相似的和妈妈的关系,我们心里都埋着一样的伏线。
我看过一个网友的评论,她说:如果我们憎恨父母,我们就无法真正的接纳我们自己。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我们经由父母来到这个世界,妈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恨她,我们也会攻击自己。
因为潜意识很清楚,我也是妈妈的一部分,我和妈妈交融在一起。
我们有时不让自己过得好,我们有时会把生活搞得一团糟,用自己的失败和糟糕去向妈妈示威,你看吧,都是你害的。
或者,我知道你希望我成功,我就偏不成功,我要让你失望。
如果我过得很好,那么我会离你远远的,我会对你很冷淡,谁叫你当年那样对待我。
爱恨情仇,这样才叫做交织。
但是每一种攻击、报复或者疏离,其实都让我们痛苦。
攻击了母亲,让她流泪,我们潜意识里,也会成为罪人。
母婴关系在我们人生中不仅埋下了伏线,它编出的剧本,还特别虐心。
很多时候,我们就只是这个剧本的演员,而非编剧。
学了心理学,我理解了我妈妈的故事。我也理解了我妈妈。
我也反观了自己,我也开始觉察和改变,试图停止那些日复一日潜意识的循环。
但是,这样我就能与她和解吗?
不能。
我做不到。
在咖啡店门口的那一瞬间,我问自己,为什么我无法对妈妈表达我的爱?
为什么我无法去亲近她?
为什么她每次说的那些话,都会激发我好多好多的愤怒,以至于我不得不尽量避免和她谈及我的生活、我的心情?
我想,那是因为我对我妈妈还是有恨的。即使我懂得了所有道理,我仍然无法放下这种恨。这就是人。
而当我妈妈仍然用那种人格和我相处时,她的人格会勾起我对那些糟糕的往事的回忆,会让我重温那些不好的感受,所以我仍然会愤怒,她虽然年迈了,但是她还是那个她。
这一切都没有改变。这就是人。
人,会有过不去的爱与恨,也有改变不了的人格某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