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民国时期的风流韵事,我们脑海中便有了在江南烟雨中多情的才子和美丽女子的浪漫图画,或是颠覆传统的与发妻决裂,另寻芳踪的“新式”故事。
在这些故事中,男子的成就往往会遮蔽了女子的选择,而使我们或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女子的存在。在这种故事里,我们往往忘记,爱情是两个人的事。
其实,民国时期女子的爱情选择,也颇有个人色彩。张爱玲在文字的世界里流连忘返,从指尖上蜿蜒出一朵花来,可面对胡兰成的背叛,黯然神伤之后彻底放下;朱梅馥面对傅雷的不忠,却选择了忍让和包容;可种种羁绊,她们终是没有跳脱出那个时代的藩篱。
可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
凌叔华
却迥然不同,她出离了那个时代,一生追求自由,甚至在婚内出轨被丈夫捉奸,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风景。不过,她的离经叛道也并未给她自己带来幸福,当时事,如今看来竟是唏嘘不已。
凌叔华是豪门大户中培养出的才女,自幼博览群书,才情横溢。在优渥的成长环境的加持下,她自由洒脱,活的随性。
而她的丈夫陈西滢与她不同,陈西滢生于江苏无锡,没什么显赫的背景,16岁就留学海外,在文坛上赫赫有名,个性则与凌叔华截然相反。
陈西滢与凌叔华一家
他虽在国外留学多年,置身于自由浪漫的国度,但骨子里依然有着根深蒂固的道统思想。这样两个人的爱情之路,必然是磕磕绊绊。
其实,在这段感情伊始,凌叔华也踌躇过,她深知自己和陈西滢并非良配,成长环境和个人性格的不同在两人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天堑,难以逾越。
然而,之后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凌叔华看到了两人关系的另一种可能。
1925年,凌叔华应徐悲鸿之请帮他为《晨报副刊》临摹匹亚兹吕的作品,用来当作刊头画。但徐悲鸿一时疏忽,却只标注了作者是凌叔华,没有标明原作者。
也正因如此,凌叔华备受指责嘲讽,更有人在《京报副刊》上发表文章直指凌叔华抄袭,使她深感痛苦,甚至影响了她之后出版的文集的销量。
彼时,陈西滢正处于和鲁迅的激烈论战中,听闻此事,以为是鲁迅给凌叔华穿了小鞋,冲冠一怒为红颜,公开为凌叔华怒骂鲁迅。他以剽窃这事做文章,说鲁迅:“拿人家的著述做你自己的蓝本”。
和鲁迅的这场论战彻底把陈西滢放在了鲁迅的对立面,与鲁迅激烈论战数十年,而鲁迅的这次“剽窃风波”也经历了近十年才得以过去。
也是这场风波,凌叔华看到了陈西滢个性里的激情和不屈,也明白了这个男人确实很爱自己。就这样,凌叔华和陈西滢结为眷属。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当时他们都以为彼此是此生的唯一归处,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两个人不幸的开始。
新婚的激情澎湃很快就被时光打磨成了世俗的样子,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填满了整个生活,渐渐地,凌叔华发现,这个男人和他的一切根本和自己理想中的爱情相差太远。
婚后,相比凌叔华提出的自我提升的可能性,可丈夫对她的建议只是局限于相夫教子这样的家庭付出。
时光慢慢流逝,她感觉迷失了自我,在这样的生活里,她只是陈太太,而不是凌叔华。她的婚姻出现了裂痕,即使陈西滢对她爱的深沉。
这时,一个英国青年朱利安贝尔带着青春朝气和激情闯入了她的生活。在他身上,凌叔华找到了已被生活琐碎几乎埋葬的自己。她几乎偏执地认为这都是陈西滢的错,是他的思想禁锢住了自己。于是,她开始了“报复”。
她开始精致地打扮自己,妆容得体,服饰新潮,全然以一个新式女子自居。更是曾和朱利安坦白:她和陈西滢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自己从没有体会过真正的爱情。
她就像扑向火焰的飞蛾一般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朱利安,在她心中,朱利安就是完美爱情的化身:热情,浪漫,诗意盎然。
陈西滢与凌叔华一家
其实,她的变化陈西滢都看在眼里,只是不忍心,也不愿去苛责询问,他思考良久,还是以大男子主义的方式收起了凌叔华的新潮衣物,这更加深了凌叔华的怨恨,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凌叔华做了大胆的决定:
她要和朱利安高调私奔!
恰逢恩师过世,凌叔华带着朱利安回了北京,不仅整日里游玩私会,还带着他拜见过自己的故旧,朱利安顺道结识了一众文坛名人,凌叔华的这次私奔闹得沸沸扬扬,陈西滢自然也是听到了风声。
他无法接受妻子的背叛,于是他硬闯了朱利安的卧室,也发现了那个他最不想发现的人:凌叔华,他的妻子,正酣眠于他人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