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决策杂志
决胜千里,策赢天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信用】信用利差被动收窄,长短端走 ... ·  昨天  
格上财富  ·  150亿,82岁新加坡“油王”破产了 ·  3 天前  
青塔  ·  211,迎来新副校长 ·  3 天前  
高校人才网V  ·  硕博可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2025年招聘启事 ·  4 天前  
格上财富  ·  中国GDP十强省,又变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决策杂志

重磅!31省份2024年GDP排名来了

决策杂志  · 公众号  ·  · 2025-02-01 15:02

正文

随着山西省发布2024年主要经济数据,31省份经济“全年报”数据 全部出炉
从经济总量看,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位列前十位。 从经济增速看, 21个省份跑赢全国5%的增速,西藏以6.3%领跑。
在各地全力拼经济的2024年,哪些省份的 经济“成绩单” 表现亮眼?特别是第五次经济普查数据发布后,区域经济格局又出现什么新变化?一起来看。


01

11省份突破5万亿

上海、北京进位
从经济总量看,2024年, 广东是全国首个跨入14万亿元新台阶的省份,经济总量达到141633.81亿元,继续稳坐经济第一大省
江苏以137008亿元位居第二;与2023年相比, 江苏位居增量全国第一。
山东达到98566亿元,位列第三;浙江首次突破9万亿元,达到90100亿元,位居第四。山东、浙江都处在9万亿的区间上。
粤苏鲁浙作为四个经济头部大省,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达到46.73万亿元, 占全国的34.64%,超过了三分之一,挑起了全国经济的大梁。
接下来是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经济总量位居第5至第10位。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湖北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6万亿,分别来到63589.99亿元和60012.97亿元。
综合来看,2024年,安徽也突破5万亿元。这意味着 共有11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位列第12位的北京,突破4.98万亿,距5万亿台阶一步之遥。
经济总量变化,直接带来各省份位次的改变。与2023年相比, 上海超过湖南,位列第9;北京超过河北,位列第12。
先看上海。 2024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3926.71亿元,较2023年增长6708.05亿元,增量位居前列。
分析上海经济运行, 首先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4年,上海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产值分别增长20.8%、3.3%和7.1%。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产业分别增长7.1%和5.1%。部分工业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集成电路产量增长11.3%。
其次是城市核心功能融合升级 ,“五个中心”建设同步发力。2024年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各类持牌金融机构共1782家; 金融市场全年成交总额3650.3万亿元,增长8.2%。 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超过1000家。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150.63万国际标准箱,连续15年位列全球第一,为全球首个吞吐量超过5000万国际标准箱的世界大港。

资料图:上海市新兴产业布局图
再看北京。 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分析,2024年,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和工业对于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过80%,其中, 信息服务业是两位数增长,是全市首要的支柱产业 。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154.2亿元,增长7.6%。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合计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8.6%。
同时, 北京市工业表现也亮眼,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端产业中,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强劲,分别增长14.6%和9.6%。其中, 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2.8倍、61%和27.6%。
其次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 2024年,北京市二产投资增长22.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3.8%,工业投资成为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同时,有效投资持续增加, 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均超30%,分别增长50.8%和30%

02

31省份GDP全部调增


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公布的,还有31个省份第五次经济普查(下称“五经普”)后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修订结果。
2024年1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对普查年度(2023年)GDP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2023年全国GDP为1294272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3690亿元,增幅为2.7%。
从31个省份修订数据来看, 2023年GDP全部调增,最多的是上海,增加了4000多亿 ,达到4185.18亿元 ;北京和浙江紧随其后,超过3000亿元,分别达到3593亿和3067亿元;江苏、广东和山东则超过2000亿元,分别达到2724亿、2232.26亿、2137亿元。
根据修订结果,上海实际在2023年GDP就已突破五万亿。 上海市2023年GDP初步核算数47218.66亿元,但五经普后的数据修订为51404.47亿元。
来自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大省增量也比较靠前,河北、河南、四川、辽宁、安徽增量超过1000亿,五经普后修订结果分别增加了1715.9亿、1495.31亿、1220.5亿、1180.4亿和1176.4亿。
湖北和湖南也分别增加了990.37亿和654.65亿元。


03

两个自治区增长超6%
21省份增速超全国

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梳理发现, 从经济增速来看, 西藏以6.3%的增速位列全国第一 ;新疆紧随其后,为6.1%,位列第二; 江苏、湖北、安徽、内蒙古、甘肃以5.8%的增速并列第三。
具体到省区来看, 2024年,新疆的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万亿,达到20534.08亿元,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4%,第二产业增长9.1%,第三产业增长4.1%。
在行业大类上,新疆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纺织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同为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内蒙古的增速也相对较高,主要的推动力,一是煤炭产量增长,二是 内蒙古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太阳能、风能等发电量大幅增长,并带动相关制造业增长。
2024年,内蒙古发电量8179.7亿千瓦时,增长9.1%, 位居全国首位。 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带动相关制造业高速增长。2024年1-11月,内蒙古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9.8%,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达14.4%,贡献较去年同期提高11.7个百分点,2024年以来一直保持10%以上, 成为带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稳定增长的新动能。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6.5%。
与全国经济增速相比, 有21个省份跑赢全国大盘(5%),上海经济增速与全国持平。

杭州钱江新城夜景

04

长三角打头阵

湖北、四川表现亮眼
梳理31省份“全年报”的经济动态,有多个趋势值得关注。
首先来看长三角。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三大引擎和增长极之一,2024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GDP总量再创新高, 达33.2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24.58%。
深入分析三省一市的经济数据,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特征: 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动能持续涌现。
先看江苏。 江苏省统计局分析,2024年, 江苏工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36%,制造大省、制造强省基础不断巩固,显示出工业是“苏大强”的底气所在 ;先进制造业规模持续壮大,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0.7%,规上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1.2%、27.8%。 从三产上看,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53%,其中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取得积极进展。
再看浙江。 2024年,浙江不断放大数字经济优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左右。 数字经济赋能服务业效果明显 ,2024年前10个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5%,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3个百分点。
安徽向制造业大省稳步迈进。 2024年,安徽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增速居工业大省首位。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4.5%,达到168.4万辆,居全国第二;安徽省汽车出口居全国第一位。安徽外贸近3年连续进了4个位次,2024年进出口总值8648.5亿元,创历史新高,排全国第九;增长7.4%,增速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
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注意到, 在经济大省中,湖北、四川表现亮眼。 2024年,两省的GDP增量分别为4209.34亿元、4564.1亿元,增速分别达5.8%、5.7%。
2024年, 湖北省发展动能加快更新,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2%,连续1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汽车、钢铁、化工转型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7%。2024年,湖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76.7亿元,增长5.1%,增速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
近几年,四川与河南的第五名之争激烈, 四川在2023年首次超过河南,位居全国第五,2024年巩固了这一位次。
统计数据显示,四川工业生产回升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41个大类行业中有3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3%,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
稳中有进,各有特色,是2024年各个地区的经济表现。 2025年已开局,这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划之年。在各省两会传递的信息中,都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 E ND --

撰文: 王张晗 王运宝  制图:舒晓东

值班编辑:王张晗 纪海涛 / 审稿:王运宝

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家都在读

1、 “一场不喝二场喝”!有领导干部出现“四风”新苗头被处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