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交建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交建)官微。中国交建是特大型中央企业,主要从事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以及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中国交建在香港、上海两地上市,业务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工国际  ·  灵蛇新春奇妙游 ·  昨天  
中工国际  ·  奋斗新征程 ·  4 天前  
中铁国际集团  ·  这份来自海外的新春祝福,请您查收! ·  5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学术报告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交建

北京卫视《档案》重磅呈现!聆听汪双杰倾情讲述雪域高原的筑梦故事

中国交建  · 公众号  · 基建  · 2025-02-03 15:17

正文

70余年前,川藏、青藏公路跨越崇山峻岭,汇聚拉萨,铸就了举世瞩目的筑路奇迹。数十万建设者,在被称作“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把荒芜天堑变成发展通途。

在“两路”从无到有的建设以及漫长养护岁月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在汗水与奉献中孕育而生,并随时代发展不断传承、发扬。一代代建设者是如何以“两路”为起点,在万千新途上续写辉煌的呢?

今晚,北京卫视《档案》节目将为您揭秘!

进军西藏,筑路天险

世界奇迹如何诞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为维护国家统一,改变西藏落后面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决策在西藏修筑公路,提出“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战略方针。

进藏之路艰险至极,重峦叠嶂,千年冰雪,极端高寒缺氧,使这片土地在漫长岁月里被视作“只有雄鹰能飞过的地方”。新中国成立时,西藏连一条可供汽车行驶的路都没有,但中国共产党人决心改写历史。在如此绝境下,筑路大军要如何开启征程?

康藏公路从西康雅安蜿蜒至拉萨,筑路者面前横亘着二郎山、雀儿山等14座陡峭大山,以及大渡河、金沙江等10多条汹涌激流。那时,解放军官兵放下钢枪,拿起铁锤、铁锹和钢钎等工具,与藏汉民工并肩作战,以血肉之躯,在世界屋脊上谱写了怎样感人的英雄篇章?


两次进藏,千里运粮

铺就道路,铸就丰碑 

当康藏公路向着拉萨一米一米艰难推进时,时任西藏运输总队政治委员慕生忠匆匆赶赴北京,他找到了刚从朝鲜战场归来,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请示修筑青藏公路。这一请求,与他两次带队进藏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1954年5月11日,慕生忠率领筑路大军在艾芨里沟挥锹破土,他在铁锹把上刻下“慕生忠之墓”五个字,以表决心。面对高山、戈壁、沼泽与高寒缺氧等险恶环境,他们是如何仅用7个月零4天,就修通了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公路?期间又克服了多少艰难险阻?

1954年12月25日,康藏、青藏公路全线通车,彻底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创造了人类筑路史上不朽的奇迹。毛泽东欣然题词:“庆贺康藏、青藏两公路的通车,巩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


天路纵横,今非昔比

“两路”精神传承,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西康省撤销后,康藏公路更名川藏公路。70多年来,川藏公路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人景观大道,青藏公路肩负着进出藏的运输重任,被誉为西藏的生命线。这一切,离不开“两路”养护人员的默默付出。

青藏公路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工程技术人员在青藏高原上面临着多年冻土带来的严峻挑战。全球气候变暖下,青藏高原的永久冻土层温度在逐渐上升,融化速度加快,路面波动频发,这让公路的维护和改建难度倍增。那么,科研人员们是如何守护这冻土上的“天路”的呢?

在青藏高原这片广袤土地上,有一群科研工作者,他们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挑战人类生存与科学研究的极限。他们的足迹遍布青藏公路沿线,攻克诸多世界难题。其中,有一项成果堪称交通公路工程技术的“喜马拉雅。究竟是谁攻克了这一难题?这一成果又将给公路建设领域带来怎么样的变革?

70多年来,“两路”精神已融入交通人的血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交通人不断前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这条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在他们的脚下不断延伸。

今晚22:09,北京卫视《档案》节目将播出,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线上直播,敬请关注!


来源



北京卫视《档案》栏目

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情谊跨山海 同舟向未来|请查收这份漂洋过海送来的新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