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
2025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大数据等国家战略,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调整战略机遇期,提升智能传感器产业核心竞争力,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2017
年
11
月
23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要求,结合《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制定了《
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
2017-2019
年)
》。《
行动指南》支持建设国家及省级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依托基础条件较好的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以资金或知识产权入股形式合资设立独立的法人主体,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成功,培养一批复合型新人才骨干,核心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达到国际水平。
作为中国三大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之一,蚌埠拥有中国兵器工
业
第二一四研究所、希磁科技、北方芯动联科等一批智能传感器研发设计制造企业,
组建
MEMS
联合工程实验室等一批省级以上重大研发工程,
成立了安徽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
顺势而为,
依托
“安徽省智能传感器制造业创新中心”平台,
2019
年
11
月,
由
中国兵器工
业
第二一四研究所
牵头,联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上汽集团技术中心、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院、安徽合力集团公司、安徽芯动联科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微纳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奥弗医疗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宏实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杭州炽橙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等
单位共同组建
“智能传感器制造业创新联盟
(
中心
)
”。
据
智能传感器制造业创新联盟
理事单位
中国兵器工
业
第二一四研究所
相关人士介绍,
智能传感器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相互支撑共同决定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地位。我国智能传感器的研发体系中,各个研发机构长期处于各自为政的情况,重复研究的情况屡见不鲜,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导致了新技术研发周期的延长,缩减了新技术能够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创新联盟的成立,可以
汇聚
各方
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研发快速响应机制,吸引国内外的高端人才,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资源产出最大的效益,加强产学研合作,从技术根源上彻底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智能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封锁,对我国传感器核心技术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将进一步提升安徽省
乃至
国家的智能传感器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国核心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智能传感器自主可控。
智能传感器制造业
创新联盟成立一年多来,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芯思想研究院为此专程拜访了联盟,获取了第一手的信息。
创新联盟自
2019
年成立以来,以
中国兵器工
业
第二一四研究所
为核心,依托
该所
6
英寸
0.5
μ
m
半导体工艺线、
6
英寸
MEMS
工艺线、光电器件工艺平台、硅基太赫兹
IMPATT
(雪崩二极管)芯片工艺平台、电子模块及组件
SMT
(表面组装技术)工艺平台、
H
级厚膜混合集成电路军标线、
8
寸
LTCC
生产线七大工艺平台和工艺能力以及联盟相关企业的设计能力,结合联盟产业重心调整布局,将
MEMS
智能传感器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同时结合联盟技术特色,确定了以高性能惯性器件、光通讯器件、红外温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微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各类智能传感器领域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对标国际先进工艺,同时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了四套特色
MEMS
体硅工艺体系,不断提升联盟
MEMS
研发能力以及产业化能力,着力打造国内先进的
MEMS
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
一年多来,创新联盟
主要拓展五个领域
应用
:
一是
人工智能领域、无人系统用高性能
MEMS
器件与组件
:
自主可控的
MEMS
惯性器件(陀螺仪、加速度计)与组件
,
在国内高端
MEMS
惯性器件市场形成了绝对领先地位,可广泛应用于无人机、智能汽车领域;
二是
5G
通讯及物联网领域
,
包含
MEMS
光学元件、
MEMS
执行器、射频
MEMS
器件
:
现已开展了硅基滤波器、功分器、天线等产品开发,相关产品具备产业化能力
,
依托
5G
通讯领域具有巨大市场前景,结合目前联盟成熟的
MEMS
器件晶圆加工、封装测试为一体化的工艺平台,在提升我国光通信核心器件国产化水平的同时,抢先占领
5G
光通信领域战略制高点;
三是
智能装备用
MEMS
传感器领域
:
主要应用在工业监控、智能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四是
高端医疗装备领域
: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应对疫情的处置凸显了加快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医疗装备用核心器件自主可控;
五是
智能家居用
MEMS
器件领域
:
随着物联网的高速发展,应用于智能家居领域的气体传感器、阵列红外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联合开发已实现
6
个产品系列。
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创新
联盟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智能传感器技术领域新增省级及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近十项,涉及
MEMS
、
EMCCD
、
SOC
、微波毫米波、数模转换、功率器件等多个技术领域,
比如
联盟成员
中国兵器工
业
第二一四研究所
先后拿下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发改委
“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芯片研制与产业化”项目,不仅可以将联盟主要技术和产品向汽车领域拓展,同时将联盟纵向科研开拓至国家发改委重点项目领域
;
与清华大学共同申报的
“核高基”重大专项从“十三五”延续至“十四五”;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合作的“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成功获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
。
一年多来,联盟成员单位授权
发明专利
30
余项,
发表
核心期刊论文
15
篇。
在
关键技术
方面,
通过技术创新,培育核心技术,依托核高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
攻克
了一系列困扰
MEMS
产业的关键技术
:
比如
6
英寸
SOI
体硅
MEMS
工艺线在
MEMS
微结构关键尺寸加工精度优于
0.3
μ
m
、重复性优于
0.5
μ
m
,加工垂直度优于
90
°±
0.1
°;在
EMCCD
方面,以自主
EMCCD
器件为核心,完成了全国产化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EMCCD
搜索与跟踪系统研制
,
通过优化组件结构,提升组件视频图像采集传输和视频图像处理的能力,使得
EMCCD
工艺开发和产品工程化取得长足发展;在
LTCC
器件方面,已具备完整的
LTCC
生产线和组封装生产线,建立了多材料、多界面体系工艺、异形多空腔结构、高密度集成、
LTCC
射频器件、组件及微系统的制造工艺技术平台,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基础技术方面,陀螺仪、加速度抗过载能力达到
18500g
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开发了高可靠硅硅直接键合、共晶键合、玻璃浆料键合、静电键合和热压键合技术,形成国内最完整的键合工艺技术,是国内唯一的拥有两次硅硅键合工艺的企业;开发了不等高梳齿刻蚀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完成了部分微系统
3D
先进集成制造的单项工艺技术攻关,为微系统产品研制与开发奠定基础。
加快产业化发展脚步
联盟坚持
“需求牵引、聚焦主业、解放思想、合作共赢”的方针,坚定不移对外合作,扩大合作资源,鼓励多渠道与联盟内以及联盟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科研与产业合作,建立紧密地产业合作生态链。紧紧围绕
MEMS
、传感器等产业,把推动
MEMS
器件产业化发展放到首要地位
,
力争到
2022
年底
,MEMS
专业技术实现国家层面有站位、前沿领域有跟踪、产业发展有作为,实现联盟快速高质量发展。
以
中国兵器工
业
第二一四研究所
的
6
英寸
MEMS
工艺平台、
6
英寸
0.5
μ
m
半导体等工艺平台为基础,形成六大产品方向:
(
1
)
MEMS
惯性器件
:
与联盟成员单位芯动联科公司联合设计、共同研制,已形成
9
款
MEMS
陀螺,
7
款
MEMS
加速度计,
5
款微惯性测量模块等系列化货架产品,核心指标完成覆盖国外同类产品,可应用在无人机姿态测量,智能机器人辅助导航,桥梁健康检测诊断等领域。
(
2
)
光
MEMS
器件
:
与联盟成员单位中科米微公司联合设计、共同研制了包括可调谐光衰减器、光开关、可调谐光滤波器在内的
9
款光
MEMSM
微镜系列产品,
3
款
MEMS
扫描镜,“十四五”
期间
将围绕光通讯,光传感,光显示,激光雷达等领域加大系列产品合作开发;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