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之称的《人民的名义》
剧情过半,不仅稳坐今年现象级影视作品的头把交椅,更让人们关注到一批演技过硬的老戏骨。其中京州市市委书记
李达康的扮演者
吴刚
更是一夜之间成了“网红”,因为性格耿直讲话火爆,被网友截图做成“达康书记表情包”广泛传播,火的程度超过男主角陆毅,成为该剧第一红人。
近日“达康书记”微服私访,来澎湃问吧坐镇,与澎友亲切互动,耿直性格不改
——关于《人民的名义》这部剧,关于李达康,关于表演或生活中吴刚的真实模样,来看看“达康书记”怎么说……
Q:李书记,作为常委秘书,您的秘书小金留大奔头有点不太合适吧?
吴刚:
感谢群众监督,我会批评他的。
Q:
您在车里的眼神特别霸气,请问是怎么演绎出来的?
吴刚:
那个眼神还是要回到戏里看。李达康和欧阳菁夫妻多年,感情还是有的。她进监狱,我无能为力,也会想起她的好。
Q:
达康书记,你和金书记骑车去的那个湖是哪个城市的湖?
吴刚:
《人民的名义》大部分是在南京取景的。
Q:
达康书记究竟是个好人还是个不好的人,吴老师请问您有自己的评价吗?
吴刚:
李达康是个好官,但是也悬,后面谁也说不好,不过我喜欢他的“真”。不绕弯子,不玩心眼。大家最喜欢的是真,而李达康也是这样,真急真骂,但心是真好。
Q:是什么样的经历,能够让您把一个市委书记刻画的如此传神。坐在车中一个眼神的铺垫,就能够顶得上千言万语。
吴刚: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演戏悟性很重要。准备期间,我看网上政府开会,反复看,倒水什么样,坐着什么样,希望演员肚子里是一个杂货铺,也像骆驼,需要的时候你得倒出来。
Q:
李达康眼中,是政绩更重要,还是廉政更重要呢?
吴刚:
观众朋友们说,达康书记心里只有GDP。
Q
:
在饰演达康书记的时候,您觉得最难揣摩演绎的是哪一段?
吴刚:
周梅森老师写出的角色是完整。作为表演者,每一段我都会用心琢磨,最后融会贯通。
Q
:
吴老师,非常喜欢达康书记的角色,请问您以前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这种角色的领导吗?
吴刚:
完全没有。
吴刚:
编剧周梅森老师在创作《人民的名义》的时候,参考了很多真实事迹,但是艺术还是要高于生活的。李达康这个角色身上,可能是综合了很多个真人的真事,没有局限在某个特定的真人身上。
吴刚:
最大的遗憾是写李达康这个人物,写少了,我觉得这个人物有可释放的空间。周梅森老师后来也觉得写少了。
Q
:
我非常喜欢您饰演的达康书记!请问您怎么看待被做成表情包这件事?会介意吗?
吴刚: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喜爱。一帧一帧的抠图做表情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很佩服这些作者。表情包里,我最喜欢的有六个。
Q:
您演的达康书记非常到位、深刻,您的演技可谓是非常传神。不管实在话剧还是在影视上您的演技可谓是一流。但是如今也是烂片当道,神剧层出不穷,不知您是如何看待年轻演员的浮夸演技和很大一部分不够及格的影视呢?
吴刚:
其实我觉得不用那么批这些小鲜肉,各有各的定位吧,我还挺接受这些“小鲜肉”的,有的也很玩命。不是所有的小鲜肉都不敬业,只是个别的人,因为一些个人把所有的都按死,我觉得不合理。我觉得演员要摸着心脏去工作,说大话没用,首先要对得起自己。影视剧,我觉得最后还是会回归理性吧。
Q:
您觉得这部电视剧能够引起如此大的青年人的关注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需求?
吴刚:
年轻人喜欢《人民的名义》,关心我们的家国大事,是好事。作为影视从业者,我也希望我们的影视剧,能够更多的吸引他们,给予年轻人正能量。
Q:
吴刚老师,我是从电视剧《十月围城》认识您的,那时候觉得您的演技太深了,这次在人民的名义又被您精湛的演技折服,我想问您,话剧表演、电视剧表演、电影表演,这三者之间的区别?
吴刚:
简单来说,在舞台上表演距离观众比较远,需要放大肢体语言。镜头前的表演,则要看景别。远景,表演尺寸可以稍微放大些,中景要回归到正常尺度,有些近景特写,可能要收一些。
Q:
我个人很恐惧在公共场合讲话,非常钦佩那些在公共场合举止大方,侃侃而谈的人。您如何在镜头前能做到这么放松,把自己演技发挥这么出色?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谢谢吴老师。祝您永远健康!
吴刚:
谢谢您的祝福。对我来说,表演是我的工作,演得精彩是我的工作目标。为了镜头前发挥的尽可能的出色,镜头后我会做很多功课。只要用心专心精心,最后目标达成,是水到渠成的事。也祝您健康。
Q:
吴老师,我很喜欢看您的表情表演,请问当一个演员真的很辛苦吗?
吴刚:
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不易,重要的是在付出与收获之间,有没有感受到快乐与成就。干一行,爱一行!
吴刚:
就是笨招,读剧本。在熟读剧本的情况下,对这场戏有一个了解。人家说36集40场我能知道这场戏是说什么,大概的台词是什么样,我能知道。得熟到这个程度。因为电视剧都是插着拍的,不是顺着拍。随时拍最后一场,那你一定要知道前面第一场是干嘛的,中间有几个点,有几个段落过去,所以你刚才说的下功夫,怎么下。完了你再设定你人物的走向,分到哪场戏,你怎样的表演,功夫活儿。一大段台词下来你要是断了,你的情绪也就断了,所以不行。所以必须下功夫把所有的台词都背下来。
Q:
吴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大一的学生。我注意到现在《人民的名义》火遍大学校园,大家都在热情的讨论着剧情和蕴含其中的深刻含义。可在此之前,我们很少接触类似的国产正剧。请问才能很多的吸引年轻一代关注中国当下优秀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谢谢。
吴刚:
中国观众群体文化素质之高超出我们的想象。作为演员,如何诠释好一个人物,让观众认识、认可这个人物其实不简单。观众们对于这样一个“主旋律”作品的喜爱,我认为真的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大众知道了我们怎么做,为什么做。任何国家都有主流引导。美国是个人英雄主义,我们国家有很多优秀的导演和编剧,拉出来绝不输他们,但整体上可能有欠缺,需要我们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