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九灵 (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昨天,吴晓波频道第七场“转型之战”在上海开课啦。我们从渐退的互联网浪潮中走来,朝着势不可挡的人工智能时代走去。
小巴带着对这个新时代的无限期待来到了千人大课的现场,并在多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和实战者的分享中,收获了满满的干货。还是按照老习惯,热爱分享的小巴现在就把这些关于智能未来和商业模式的前沿观点,分享给大家哦。
胡延平
《黑科技》出品与作者之一
DCCI未来智库、Future Lab未来实验室创始人
“我们不能鼓噪黑科技,
但我们要蹲下来,甚至趴在地上看它”
我要解码的“黑科技”,不是被鼓吹出来的具有泡沫色彩的东西,而是基于探索的正在浮现的智慧未来。
在这个智慧未来的地图里,这些事情将会发生:AI成为基础设施,基于AI的万能翻译、全息影像将飞速发展;人机的自然交互成为主要的新业态,具备交互能力的智能设备将给我们带来全新的体验;量子计算更广度地投入应用,并实现芯片化的变革,裂变出更多计算能力……真正的黑科技并不玄虚,它们在扎扎实实的从实验室到工厂,在一步一步的往前走,而我们正在建立这种认知。
在我们的已知里,黑科技首先在AI领域得以呈现,当我们都能看见和听说AI的时候,它已经完成了一次跃迁,从感知领域迈向了未来的智能才能。在未来地图中,AI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基础设备和技术解决方案,应用反而显得更重要了。
我们不能鼓噪黑科技,但是我们要蹲下来,甚至是趴在地上看它。如果说此前的农业、工业、信息革命只是生产力的跃升,那么这一次将是人,甚至是一切生产力的改变。
吴霁虹
创新管理学家
创新人工智能商业应用专家
“人工智能冲击下重建组织管理系统,
就像在高速公路上扩建跑道”
随着人工智能的爆发,无论是新零售还是电商,都已经成为了传统企业。而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企业不动就是倒退,但是乱动比不动死得更快,所以怎么动才是个人和企业实现利用AI赚钱的关键。
在我看来,传统企业要在这个风口上实现转型,要闯过三关:
第一关是将CT(语音、图像、触摸界面系统)、DT(数据抓取、分析、判断、决策系统)、IT(深度连接、业务逻辑、运营逻辑系统)嵌入AI业务功能。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就掌握了客户、应用云和生态链三个AI领域的关键要素。
第二关是重塑商业模式。在AI时代,不懂移动场景应用的B2B、不懂数据及运算的B2C,都很难赚到钱,因为市场逻辑和商业逻辑彻底被颠覆了。在这个时代里,一个成功转型的商业模式,一定是建立在某个移动场景中,或基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而产生的。
第三关是变革组织与流程。如果把公司的组织结构比作高速公路系统,那么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重建的组织管理系统,就像是在高速公路系统上扩建、修建的飞机跑道,架构、位置、承重都不匹配,飞机根本没有办法在这个跑道上起飞。
侯纪磊
Qualcomn(高通)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
“AI将把人类从冗杂的事情中解放出来”
在未来,人工智能最终实现的应该是终端和云端的相互协调、补充发展。终端侧的人工智能可以对云端智能进行补充,它的优点集中体现为:
① 低延迟性。如果每一个信息都要到云端再回来,传输上的延时会带来很不好的体验。而有了终端人工智能的补充,在关键业务型服务上可以实现降低延时。
② 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终端侧人工智能可以对数据进行保护,目前它在终端层面已经具备的能力和技术,往往是比网络更有优势。
③ 加强数据管理和分析。终端侧引入人工智能,就能形成智能通信连接,从而优化云端在感知、认知,甚至是信息输入和信息承载上的能力。
我们在终端侧进行人工智能试验,期望让每一个处理器发挥最大功效,期望设备能加速深度学习的能力,创造在连接和计算方面的特殊优势,从而把人与人,将物与物,深度连接起来。未来的人工智能,将把人类从冗杂的事情中解放出来。
张蕴蓝
红领集团总裁
“10年,做对了4件事”
作为一个传统制造业,在转型路上一走10多年,从一天只能完成一套定制服装到每天都能完成3000套,并成功摸索出了一个C2M商业生态,我把这些归功于我们在互联网时代里及时做好的四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我们完成了工厂的转型。 我们建立了四大数据库系统,分别是服装版型数据库、服装款式数据库、服装工艺数据库、服装BOW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工业化手段进行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制造个性化的产品。
第二件事情,我们完成了SDE(空间数据库引擎,可使空间数据在工业标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存储、管理和快速查询检索)传统产业升级,即采用了互联网+工业的模式。对工厂端进行个性化改造,融入云端、计算等智能技术;通过数据分析,结合工业化手段制造个性化产品;再建立特定的销售平台,完成订单的生成和数据转化,这就是我们的SDE。
第三件事情,我们部署了多个平台战略。我们拥有创业平台,通过平台培养更多的创业者;我们创建了工商一体化的个性定制工厂直销平台,线上和线下互动,形成去中间化的自主平台。
第四件事,我们形成了源点论组织体系。以一个极致扁平化、去领导化、去部门、去科层、去审批的体系形成企业架构,只通过强组织与自组织来运行。
在全新的智能时代,传统制造业需要的是对智能制造的思考与践行。而我们所做的这四件事情,正是传统制造业在新时代中所做的转型尝试。
虞黎达
量品创始人
“不做10亿件衬衫,只做好一件”
网络上有个说法,说中国出口1.2亿件衬衫,就能换一架飞机。我从事制造业20年,加工制造10亿件衬衫,就能给咱们赚了8架飞机。可是从去年开始,我不做10亿件了,我只做一件衬衫。然而这一件衬衫,却被我们做出了一年时间翻15倍的成绩。这个成绩的背后,是量品不断进行柔性化改造的成果。
中国的传统企业应该如何实现工业4.0柔性化改造?我认为要把握好四点:
① 抓住产品定义权。这个产品定义权,一定是有品牌有渠道才可能把控,你把控不了,就干不了这件事情。
② 善用“人海战术”。中国的人口规模优势仍然存在,我们有海一样的消费群体,海一般的市场规模,善用“人海战术”,就是做好一件产品,形成良好口碑,运用强大的消费者影响力进行产品营销。
③ 不停迭代。以我们的衬衫为例,我们的版型系统每个星期都在迭代,根据客户的反馈不断优化,这其实也是一个数据积累的过程。在未来,迭代将成为品牌的重要竞争力。
④ 设备自动化。今年汉诺威工业展,我去参加了,我看到了德国在工业自动化上的优势,很多东西可以引进来,用起来。
柏烨
少海汇创始合伙人,有屋科技总裁
“我们对人工智能的研究侧重出现了偏差”
说到人工智能,我倒是希望它的功能更强一些,比如当我下达“把房间搞凉快一点”这个指令的时候,它能理解,什么是“搞”,什么样的程度是“一点”。我甚至希望它可以智能到我还没有说,就知道怎么做。
就目前来说,被应用在家庭中的机器人,其智力水平也只是相当于一个3岁的孩童。它能懂“把温度调低1度”,但未必能理解“搞凉快一点”。而当一个家庭机器人背后拥有了云端数据,再结合优先级的计算,病采集到家庭人员生活习惯和身体素质的各类信息,就可以实现这个对模糊指令的接受。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比较发达了,可很多人还是觉得这个东西好像离我们很远。这或许是我们对人工智能的研究侧重出现了偏差,我们应该更多地偏向对人工智能应用的研究,智能家居就是人工智能应用的表现之一。
我们还不能关起门来自己研究,我们要形成像少海汇这样互补互助的生态群,有入口连接用户端,有产品连接应用端,一个生态型的组织,通过产业生态来创造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新未来。
转型之战的课程还在继续,明天,不但有胡郁、陈怀宇、乔会君等各个领域的大咖带来分享,还有吴老师和我们的老朋友曾玉波老师,将和从德国打飞的到上海的西门子首席研究科学家带来现场脑力激荡,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精彩的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