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江苏南通,这是一座每年回来都能给我惊喜的小城。这次的春节对我而言,是真正意义上开始重回以前过年模式的一年春节,也让我得以有机会细数家乡的变化。
快节奏:南通?不难通
从150分钟到64分钟:
依稀记得2013年刚到上海念大学时,从南通家里到杨浦区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就是开车途径苏通大桥,而这段车程在不堵车的情况下正常是150分钟。那时候南通还没有开通动车,虽学校离家开车也不远,但仍然很羡慕同宿舍的同学每逢假期可以坐动车回家,心里想着要是家乡也能开通到上海的动车,那回家的步伐总感觉能更快些。
2016年5月,南通站正式开通运营动车组列车;2020年7月,南通站开通经由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至上海的城际动车组列车。这个心愿在我工作后终于得以实现,现在从南通到上海的动车最快的一班只需要64分钟,每次回家不仅能够节省一半在路上的时间,更免除了在节假日期间遭遇拥堵的烦恼,我实打实地能够感受到家乡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民生活带来的便捷。
除了动车以外,南通新机场建设也正在持续推进中。南通本地早前已经建有兴东国际机场,最早于1993年投入使用;2020年,南通市政府与上海机场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南通建设大型枢纽机场,预计建成后将和虹桥机场、浦东机场一起构成上海航空枢纽跨地域的多机场体系。
从40分钟到20分钟:
恰逢过年,走亲戚是每个返乡打工人春节里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以前读书时,家乡的高架建设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和父母一起开车回老家总是从地面道路行驶,路上20多公里开个40-50分钟是家常便饭,每一次的和亲人团聚时的喜悦或多或少会被长时间的往返路途冲淡。2024年的春节,对于我来说是疫情后真正意义上重回以往走亲访友的一年春节,平时不经常回老家的我突然发现回老家的路程也变快了许多:不似以往拥堵、多红绿灯的地面道路,纵横的高架连接南北、贯通东西,将原本的通行时间缩短至了20分钟,让亲人间能够更快地相聚。再回家,从老家镇上拐弯出来等红绿灯路口时,爸爸指了指斜前方的西站大道高架说:“看,咱们出来前面就是高架,上去20分钟就能到家了。”我看着窗外,有些感叹自己错过见证家乡这些年间日新月异的快速变化,但我知道这次回家后我不会再疲惫,更多留存在心底的是幸福与喜悦。
年初二开始,我和家人走出家门感受新年新气象。不同于以往出门的自驾,我惊喜地发现多了新的出行方式:地铁。虽然在上海工作生活期间,我经常选择地铁的出行方式,但家乡地铁建成的新变化依然让我感到新奇。从家门口站台踏上南通地铁2号线,车厢内“梅兰竹菊+江豚”主题蓝印花布纹饰首先映入眼帘,传统底蕴中融入地方特色,使得这一设计更具有南通味道。南通地铁1、2号线分别在2022年和2023年底正式开通运营,两条线路将东西南北多个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居民生活出行提供了新选择的同时,更加便捷地实现跨区域出行。
图1:南通目前已完成的地铁1、2号线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