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花上映有一周了。
目前来看,
影评分为两种:
大肆表扬和平平无奇。
作为二一年开年被刷屏的影片。
票房,可观。
内容,却不惊艳。
评分也从
8.0掉到7.5
。
甚至有人说四字弟弟没有超越“少年”里面的表演。
双线并行的叙事风格,并不吃香。
看下来是有那么一点遗憾。
但是!!!
你要说人物不饱满,派爷是不认同的。
可以说
影片很好的塑造了一个群体。
哪个群体?
抗癌病人家属。
癌症,听到这个词就不寒而栗。
韦一航,脑肿瘤患者。
手术很成功。
性格孤僻,又自卑。
时而叛逆,但是个懂事的孩子。
奶奶大寿的时候,一家人围在桌上吃饭。
当家人得知韦一航的病情,奶奶决定卖房来支助他们的医疗费用。
叔叔姑姑也愿意卖房来帮助他们家。
无论这些话是不是真心,对韦一航的父亲来说都是慰藉。
饭桌上的
父亲泪如雨下
。
这一幕刚好被进门的韦一航看见。
他
没有说一句话,而是深深鞠了一个90度的躬
。
韦一航抗癌的过程,离不开父母无条件的支持。
我们时常思考癌症病人是痛苦的。
那患者家属呢?
毋庸置疑,他们同样煎熬。
当一个家庭出现癌症患者,
除了直面面对生死问题。
还要面临经济上的致命打击。
韦一航的父母都有着稳定的工作。
如果他没得病,他们家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小中产阶级。
每个月的复查、药费几乎要花光他们所有的积蓄。
家里的家具自从韦一航生病就没有换过一件。
饭桌的腿子摇摇晃晃,父亲也只是在下面垫了纸巾继续用。
母亲因为停车费的几毛钱跟人家纠缠不清。
对于生病的家庭来说
,先倒下的不是身体,而是经济
。
长期的
药费、化疗费、住院费让一个家庭不堪重负
。
这一点,在
《我不是药神》
里尤其明显。
四万一瓶的格列宁
,对于
一年要吃十几瓶
的
慢粒白血病人来说无疑的天文数字
。
这也就是为什么勇哥最后贩卖印度格列宁来帮助他们。
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没有药品供给。
只能趟在医院里化疗。
头发掉光了,嘴唇早已没有了颜色。
更可怕的是肚子上挖了一个洞。
这个洞是要留给医生清创,因为化疗的过程中内脏会出血。
疼痛的程度相当于不打麻醉,直接割肉。
吕受益的妻子找到勇哥请求他重新卖药。
药是拉来了,可吕受益人没了。
这个世界上
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
在肿瘤君里,熊顿的父亲得知她确诊后。
默默走出诊室,说:
你先陪陪她,我去买点东西
本以为父亲要去超市里买点什么医用品。
恰相反,父亲来到了零食区。
他上下打量着这些花里胡哨的零食包装。
仿佛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超市给女儿买零食。
小心翼翼。
拿起薯片,他反复翻看包装袋。
猜想我女儿是不是爱吃这个呢。
最后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
因为是一家之主,父亲的脆弱不能表现在妻儿的面前。
他只能找个地方偷偷抹眼泪。
哭完调整好心情要继续面对这个家。
熊顿生命的最后躺在母亲的怀里度过。
而母亲最后的心愿是,希望她能少点疼痛。
难受就跟妈说
作为“生命曲”的第二部,小红花比肿瘤君着重描写了父母对患病儿女的感情。
韦一航的父母从来没有表现出家庭负担重的情绪。
在他们眼里,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拯救儿子的命。
但在韦一航眼中他觉得自己是累赘。
父亲的表现,是影片的泪点高潮
。
韦一航去做精神病的药品测试,为的就是减轻父母开支。
被父亲发现。
你们这么不顾一切来救我的命
只会让我觉得我是个负担
当晚,韦一航赖在吴晓昧的家里不肯回家。
父亲来看他。
父亲没有劝说韦一航回家,而是带来他的瓶瓶罐罐。
一边嘱咐他药品的用量,一边说不想回家今晚就住在这里吧。
说话的过程中,父亲始终没敢抬头看韦一航一眼。
对于父亲来说,他的内心是愧疚的。
当晚的那一巴掌打在韦一航的脸上,也疼在了父亲的心里。
这是韦一航长这么大以来,父亲第一次打他。
影片中有一个非常大的亮点
,派爷必须要说!
就是
母亲用vlog记录韦一航离开后的一天
。
韦一航问了他妈妈一个问题:
如果我死了,你和爸爸会怎么生活?
影片出现这一幕的时候,派爷就很好奇导演会怎么诠释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尤其是面对面。
对于生病的儿女来说,他们顾虑自己离开后父母无依无靠。
他们担心,他们自责。
这个问题不止是发生在身患癌症的儿女身上。
也是我们作为子女都想要问出的问题。
天灾人祸有一天真的来临,失去我们的父母会怎么生活?
但是韦一航的妈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用vlog的形式给了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