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信息网专稿
佛山是中国重要的织造名城,其中中国近三分之一的针织布集中在佛山地区。为了解棉纺市场下游情况及进一步完善本网信息,本网小编奔赴佛山织造和纱线贸易一线进行调研,现将调研信息汇总如下。
佛山作为中国织造产业聚集区,拥有众多的织造厂,与此对应的是佛山具有密集的纱线经销商档口。据了解,这些档口一部分是纺织厂在佛山设置的销售窗口,一部分为本地的纱线贸易商,该地区织造产业发达,满负荷时一天可消耗纱线1万吨左右,主要为广州中大市场等地供货,此外还有部分服装厂进行终端产品的生产。在走访过程中,小编发现当下织造厂所面临的情境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其中相同点为大家对于当下市场需求偏弱达成共识,不同点是因企业规模和类型的不同,各企业间的开机率差距明显。
以行业内一家纵向一体化大型企业为例,其业务范围涵盖棉纺行业全链条,经营范围从棉花种植延伸至成衣制作,在棉纺行业深耕多年,拥有许多先进的设备和众多独创的技术专利。据走访该企业一家主要生产梭织面料的工厂了解到,其原材料除新疆棉外,其他纤维用量也在增加。使用其他纤维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新疆棉价格相对较高,二是美国涉疆法案制裁下新疆棉制品于出口订单不利。因为生产链条较多,所以其在销售过程中,既销售面料,又销售终端服装,也正因为其全产业链品牌化运作,所以织布端开工明显高于其他中小织造厂。就终端服装订单结构而言,当下市场需求偏弱,外销订单的减少十分明显,而内销订单的占比有所提高,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宏观形势和内外需求造成的。此外,服装习惯的不同,也造成内外订单区别明显,国外因偏好商务着装因此对于梭织产品需求更多一点,国内因当下更偏好休闲着装,所以对针织产品需求更多些。
从走访的几个中小织造厂和纱线贸易商情况来看,目前织造厂开机率多维持在二成至四成区间,普遍反应今年订单量较少,市场缩小。据一家纱线贸易商A反馈,受季节变冷影响,前段时间牛仔8支和10支纱线稍微提价,但其他大多数品种纱线并未提价,往年来讲,双11都会有订单备货,但是近三年双11表现欠佳,当下年轻人虽然有网上购物的习惯,但是买货频次和价格均下降,终端消费力度明显不足。整体而言,当下纺织形势欠佳,行业洗牌仍在进行中,尽管为应对市场提高了生产的支数,但是在内卷行情下,高支纱也不具备价格优势,后期行情主要是看秋转冬和春节假期的内销市场是否出现转机。
据另一个纱线贸易商B反馈,当下市场是过剩的,大家都在寻找突破口,当下开发型产品多一点,品种杂且均为小批量订单。另一家织造厂负责人C反馈自疫情开始至现在,行情越做越差,疫情放开初始,消费者报复性消费带动一波行情,但是现在大家经济状况欠优,消费不足以带动市场,因此开工仅在两三成左右。此外,现在市场缺少主流产品,大家都是在试探性尝试一些产品,生产时间较短。
整体而言,无论是纱线贸易商还是更下游的织造厂,现阶段均处在经济周期调整的阵痛中,尽管一些企业从纱支品质、品种和布料多样性方面做出了改变,但是产能过剩和经济供给侧调整的进程尚未结束,行情不易,需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