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拾榴询财
中产家庭理财私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格上财富  ·  广东成立新机构,信号强烈 ·  昨天  
格上财富  ·  Deepseek时代:普通人站稳脚跟的2个关键策略 ·  7 小时前  
拾榴询财  ·  AI+大行情来了——直播预告 ·  13 小时前  
格上财富  ·  宋志平:有效的经营者,要做好这十大决策 ·  3 天前  
招银理财  ·  稳安宝|“稳”健每一步,“泰”然每一天 ·  2 天前  
招银理财  ·  稳安宝|“稳”健每一步,“泰”然每一天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拾榴询财

AI+大行情来了——直播预告

拾榴询财  · 公众号  · 理财  · 2025-02-22 15:18

正文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开辟了第二战场 《16号内参》 ,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写的业内八卦、独家观点、市场判断,我们会写在内参中,供大家参考。

具体的加入方式、更详细的介绍,以及福利,请点击文末链接。


提前预告下,周日晚8点,我们会做一场直播,帮大家梳理下这轮行情的本质。

微信直播链接(有可能涉及股票会被掐断):


小鹅通链接(稳定直播):

我们上周开始,已经多次在“16号内参”提醒这个方向,今天把相关逻辑整理发在公众号上,供大家参考。


0 1


去年9月底以来,我们一直在提醒大家,本轮A股的行情并没有结束,但实际行情的演绎,和我们去年的推演,产生了些变化,这个变化正是从Deepseek的出现开始。

我们原来的判断,是1月建国上台后,各种对中国的打压,外贸上压力很大,3月份的会议,出更多的内需的政策。这个推演的确也符合去年底的情况。

但随着Deepseek的出现,我们发现,核心逻辑已经产生了颠覆式的变化。很多人没有意识到,DS的出现,解决了两个重大的问题。

一是出现了一个 纯国产 的模型,以至于国内的Ai+不需要依赖海外模型,从数据安全角度,实用角度(不需要VPN),已可以大面积落地,不会被海外卡脖子。

二是无论是硬件依赖,还是开源特征,导致DS的 部署成本 远低于海外同类模型,以至于很多中小企业,真的可以基于DS进行Ai+的部署,以及私有Ai的训练。

也就是说,当下的Ai+的逻辑,类似当年互联网+一样,甚至实际对企业效率的助推,会远胜于当年的互联网+。因为互联网+还是电商逻辑,而Ai+是全链条助推逻辑。

如我们在《 用AI做投资理财,靠谱吗? 》中提过的Ai招聘,就是典型。

再举个例子,前阵子有个客人咨询老南,按照客人的需求,也给了个债基的池子参考。

结果客人过了两天和老南说,拿这个池子问了DS,说有两个债基22年说亏损的,问老南会是什么原因。

答案显然是DS错了,因为这两个债基在22年不但是正收益,还是行业均值以上。这说明公共的大模型,其内容会被网上一些信息污染。

所以老南上周也找了个上海的朋友,他们之前是帮银行做投顾系统开发的,我们自己做了需求,让他帮我们在私有云上部署个DS,我们自己用干净的数据,如公募的季报、业绩,还有我们这么多年搜集的大量私募的数据,这些信息是网上搜不到的,用来训练我们公司自己的AI,未来可以做产品咨询的工作。

我们同事还担心,如果有了这些,会不会影响客人付费咨询?老南的判断是,面对AI革命,我们要自己革自己的命。

其实对大量的企业而言也是如此,这个时候如果不考虑自己的全链条业务Ai+,而你的竞争对手用Ai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你就会被淘汰。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几年,国内经济的一个堰塞湖,即企业不愿意资本开支,因为看不到减本增效,这下会因为DS的出现,必须被裹挟进去。


0 2


如果你还没理解,看下阿里,前天阿里财报出来,超预期,股价暴涨。

要知道,阿里的股价从1月13日至今,累计上涨了68%,对于这种万亿市值的公司而言,这种涨幅显然不仅仅是估值修复的逻辑了,而是估值重构了,这个关键因素,就是Ai。

当年的BAT,B已经牌桌都上不去了,T在Ai上目前还没有建树,唯独A。

一方面他们家的大模型其实做的非常好,完全不比DS差;另一方面,阿里云本身就是国内市占率相当高的存在。

企业要部署私有的Ai,搞一堆硬件自己部署,成本支出还是要有个小几百万,但通过云是事半功倍的。

所以阿里这波已然成了Ai的服务商,很多人没注意,在这周阿里财报路演电话会议上,投行提了6个问题,其中5个都是在问AI业务的进展。

所以理解没?逻辑变了。


0 3


而且这种逻辑的转变并非仅仅源于国内,而是海外也同步在共振。

如果你看下印度的股市,会很有意思。

过去几年中国的替代,所谓下个中国的印度股市,恰好从去年9月下旬,开始跌了。

下图是SENSEX30和恒生指数的对比,非常明显,卖印度买港股的,是同一波资金。

美银的全球基金经理调研,经理的兴奋点已经转向了中国:

但缺点是手上头寸不够:

最拥挤交易仍为美国大盘科技股,但中国科技股浮现在Top5:

而且人民币汇率出现了罕见的看多情绪:

昨天和一个私募朋友请教最近市场的一些变化,聊到一个预期差。

这哥们最近和一些海外的业内交流,说之前海外投行关于中国的策略会,基本门可罗雀,但最近突然爆满起来。

说明老外也意识到,中国0-1还弱一点,但1-100是世界最强,随着Ai+在大量企业中的落地,Ai应用必然会进入爆发的落地趋势。

这个和23年初A股那轮Ai行情不一样,那次还很虚,纯概念,这次是真大面积落地的前夜了。

昨晚美股也很有意思,美股跌,中概涨,之前很多海外资金严重低配中国资产,当下难免会卖出其他资产,至少把中国资产升为标配,不至于错过一个重大的时代。



而为何这时候从投资角度要关注这个范式的转变。

一方面,考虑到A股的调性,即没有慢牛,只有疯牛,从来都是直接干到市梦率。

所以当下这个位置,即大部分票估值还仅在合理估值,尚未到市梦率估值的时候,尤其要珍惜。

万一上述逻辑被市场全面认可,后面追就不一定下得去手了。

另一方面,科技股的牛市一旦开启,对A股生态,对债券,包括之前火爆的红利,都会同步发生逻辑变化。这些细节我们就直播时候聊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