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石化新闻办透露,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青岛炼化成功建成。该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绿氢结合的模式,为沿海地区消纳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和探索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废水提供了新的方案。虽然面临海水的腐蚀和沉积问题,但通过联合攻关,成功攻克了相关技术难题,海水制氢技术有望在未来实现规模化产业应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成功建成
该项目是我国在海水制氢领域的重要突破,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绿氢结合的模式,为沿海地区消纳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提供了新的方案。
关键观点2: 海水制氢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海水制氢技术具有消纳可再生绿电和探索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废水的优势。然而,海水的腐蚀性和沉积问题仍然是该技术面临的挑战。
关键观点3: 联合攻关成功攻克技术难题
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和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攻关,成功研发出耐氯电极技术、高性能极板设计以及海水循环系统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科研开发与应用场景的高度耦合互联。
关键观点4: 海水制氢技术的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逐步降低,海水制氢技术有望在未来实现规模化产业应用,为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正文
12月18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建成。该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绿氢结合的模式,每小时可生产绿氢20立方米,既为沿海地区消纳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探索了新方案,也为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废水提供了新路径。该项目采用工厂化运行方式,利用青岛炼化水上光伏电站生产的部分绿电,通过电解槽将海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产氢气并入青岛炼化管网,用于炼化生产或氢能车辆加注。生产过程完全在工厂内进行。据分析,虽然海水制氢有优势,但仍面临挑战。海水中约3%的盐含量以及杂质中的氯离子会对电解设备电极造成腐蚀,阳离子的沉积可能堵塞设备孔道,降低电解效率甚至损坏设备。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和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攻关,通过研发特制的关键设备和特殊工艺流程,成功攻克了耐氯电极技术、高性能极板设计以及海水循环系统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科研开发与应用场景的高度耦合互联。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逐步降低,海水制氢技术有望在未来实现规模化产业应用。
海报制作:杨凯 王宇
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