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小米?
第一,小米愿意不惜代价、不惜成本、真材实料做好一款好产品。
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到了消费设计的时代,大家对产品的品质有很高的要求。我想小米跟以前绝大部分的中国公司非常不一样,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强调的是不惜代价,像三年半年前,我们第一次做手机的时候选用了高通最贵的处理器,用了夏普最贵的屏幕,在每一个环节里都是不惜代价的。
我的观点是,以前我们做东西就是要便宜,在卖得便宜的要求下控制成本,控制成本的DNA一旦形成以后,就很容易自觉或不自觉地做样子货,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上有大量的假货的原因。所以小米在做产品的时候,至少有一条,愿意不惜代价地做东西。
第二,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从研发到渠道到营销,各个角度的创新来提高运作效率。
我们的运作效率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在创办小米之前有几家公司给过我很大的启发。其中两家高效率的公司给了我巨大的震撼。
第一家是沃尔玛。
沃尔玛在65年前创办的时候,只有一个很简单的想法,他说在65年前的美国零售业,要办一个大商场的话,一定要有45%的毛利率才能赚钱。我们中国社会现在也差不多了,也要30%、40%的毛利率才能挣钱。在65年前美国是45%,所以在他们创办的时候提了一个要求是22.5%的毛利率,他们要生存下去。
最后在这个目标下,他们有两个小小的创新。第一个创新是选址。以前的零售业一定得在最繁华的地方开商场,零售业的铁律就是位置、位置、还是位置。但沃尔玛怎么干的?他把商店开到了城乡接合部。第二,他不盖新商场,找一些仓库简单装修就完成了。
因为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创新,使沃尔玛商品卖的毛利率做到了22.5%到23%,到今天为止依然是这个数据。然后通过大规模的效率改善,没有两到三个点的净利率,用了20年成为了世界第一,这就是沃尔玛。
第二家是Costco(好市多)。它给我的震撼无法用语言表达。
我第一次去他们那是3、4年前,我跟他们一群高管去美国出差,一下飞机他们就去了costco,我都没有什么感觉,他回来以后跟我们所有同事一讲,结果除了我以外所有人都去了costco,我说我们有什么东西还要到美国来买吗?晚上他们全部回来了,在跟我展示他们采购的战果。我问了一下猎豹CEO傅盛,我说你买了什么?他说买了两大箱东西,最后的保留节目是买箱子,因为买了一大堆的东西需要箱子装。
他说我给你举一个例子,新秀丽的超大号箱子再加一个大号箱子,在北京卖多少钱?大概是9000多,有人知道costco多少钱吗?900块人民币,150块美金。反正我听完了以后真的是一下子就震住了。然后我就去了,我逛了10分钟,我跟沈南鹏吹牛说我绝对看懂了,后来我转型去研究costco。
costco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呢?costco任何一个商品只挣1%到14%,如果任何一个商品的毛利率超过了14%都需要CEO特别批准,他们说从创办起到今天为止,没有任何商品的毛利率超过14%,这个公司是控制毛利率的,
它的综合毛利率只有6.5%。
美国的一个大型的连锁超市,只需要6.5%的毛利率就能打平,这是多么了不起啊?这就意味着你走到商店里面拿起任何一个东西,他只赚了6.5%,这6.5%就是他的成本,亚马逊要赚你23%,他只需要6.5%。他是怎么做的?
第一,它只面向美国的中产阶级。
他说美国有3亿人,我的目标只服务美国的5000万人,我要让这5000万人口袋里一半的钱都花在我这里。所以,它只服务于精准的客户群。
第二,
它的商品琳琅满目,
每个东西却只有两三个品牌,但是非常精致
,这么大的商店里面只有3500种商品,而且每种商品都是老板亲自挑、自己用过的,他提了一个要求,让顾客在costco看到十件商品的时候至少有一件是感到惊喜,觉得惊讶的。所以你去了costco以后,不需要看价钱,不用琢磨它好用不好用,直接拿走就行,因为每个东西都很好,而且东西非常便宜。
这是全球零售业的奇迹,6.5%的毛利率打平了,大家可能会问说,如果他只有6.5%的毛利率要控制毛利率的话,这个公司怎么生存?他的员工怎么去涨工资,他的股东怎么拿回报?所以他们说我们只有6.5的毛利率,这样我们的股东不happy。
其实他也用了我们一再谈的
互联网思维
,在30年前就用到了,他的羊毛也是出在猪身上。他干了两件事,第一是他发
信用卡
,他的信用卡赚钱的利润占总利润的1/3,他还有接近70%的利润来自于
会员卡
,他说我的东西很好,你每年交60美金买会员卡,这个利润接近70%。因为他的商品非常的好、非常的便宜,所以每一个人都愿意交这个钱,像消费一样。
我看了他的故事以后很震撼,在我们整天都在想怎么不断地提高毛利率的时候,是不是进入了一个怪圈,导致中国市场上买到的任何东西都越来越贵,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要想东西卖得便宜,又想真材实料,怎么能做到?
必须得下工夫做全渠道、全产业链的整合。
只有这个大胆的创新才有机会把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畴。
在小米过去的创业时间里,我们所有的费用率全部加起来,研发、制造、维修、服务、市场、渠道,全部加起来只占了我们营业额的5%,或者商品零售价的5%,那么传统商业这些费用加起来至少要占到零售价的50%,小米到今天只用了5%。因为这个创新使小米能很轻松地做任何的产品,相当于同行一半的价钱。我们用了非常多种方式,形成了一个最高效的运作模型,
我认为这才是小米真正有利的地方。
任何一个人仔细想一想,你们的零售价怎么才能只有5%的成本。为什么我去costco10分钟就看出来了,因为它的模式跟小米是惊人的一致。包括我在15年前做卓越也是这种模式。我们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做到了国内电子商务的第一名,我们是做书店的,可是我们的书店里只有1500本书,每一本都是成年同学做过的,我一定要找一个懂书的人,反正看的书肯定比我多,就可以做到当年的电子商务第一名,。但我们的每一本书都是精挑细选的。
其实今天给你很多的选择也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
第一条不惜代价地做好产品。第二是通过全年的流程优化,把成本控制在5%到6%。第三,竭尽成本做到别人一半的产品价。这就是小米的模式。
我们是怎么做到的?要感谢这个时代给我们的机遇。
第一是电子商务。
通过电子商务直销,把整个渠道和零售成本全部压缩掉
,而且我们这个直销还是品牌电商,全部是自己干的。如果我们自己在网上开一个店,用户直接在我们店里买东西,我们需要的成本只有一两个点,就完成了整个销售全过程。当然大家知道,要用别的电商的平台,其实成本可能比你想像得要高很多,因为电子商务的成本并不便宜。比传统产业要高很多,但比我刚才说的做电子商务的直销相比的话,成本还是要高很多的。
第二点,我们要
感谢社交媒体
的时代。在小米创办的过去五年的时间里,微博的成长、微信的成长,给了小米巨大的机会。这个机会在什么地方?你的产品好、产品便宜,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就传遍大江南北。我自己在创办小米的时候,也没想到有这么快的成长速度。我们的产品是三年半前发布的,2012年第一年就干了126亿,13年干了326亿,去年743亿人民币。其实我们的产品真正就销售了3年的时间。我估计今年过千亿应该没有什么悬念。我相信这样的数据应该是在全球范围里面都是成长最快的企业。
所以这个背后是什么?就是因为口碑传播的速度比以前快了,以前需要花大量的成本做广告,今天不需要了。只要你的产品好,有好的口碑,社交化媒体传播的速度就会分分中把你的商品传遍大江南北,使大家很容易买到你的商品。
第三点,我们切入的时间点是智能手机这个时代爆发的时间点。
三年半前,摩托罗拉卖给了Google,当然最近我们联想又收购了摩托罗拉,诺基亚宣布他们自己要放弃传统业务,所以在这个时间点的时候,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开始来临。所以小米这套模式又正好在这个时间点做了一个爆发性市场,所以这三点凑在一起,就创造了小米这么快的速度。就是电子商务条件的成熟,智能手机的爆发再加上社交化话题。我们因为这三个因素,使小米的业绩超乎想象。
那还有一条跟我们大背景相关的。是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红利,这30年的改革开放对小米有什么意义?就是我们中国已经成了世界制造的大国,小米所涉足的消费电子领域,
全球销售的商品绝大部分在中国制造,
当我们能够制造出顶级的产品的时候,我们大家设想一下,再做智能硬件、消费电子,中国拥有的优势远远超过了全球其他所有的国家。我相信未来十年二十年时间里,这个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所以小米又开始
打造智能硬件的生态链
。我们能做出来像国际品牌同样品质甚至更好的产品。我们能卖到什么样的价值?1/2、1/3甚至1/10。我们去年做了一款空气净化器,A4纸的大小,但它的净化能力可以到406立方米,每小时能净化的空气量,价钱只需要899,相当于国际品牌的1/10的价钱。其实这样的商品比比皆是。
我还举一个例子,就是智能手环,待机时间60天,跟国外同行比,他们的待机只有5天到7天,他们的商品要卖1000多块人民币,我们只需要79块人民币,短短几个月里面,我觉得用不了太久,我们就成为了世界第一的智能手环公司。
我举例子的原因是什么?是想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强大的硬件的生产、制造、设计、研发的能力给了中国公司巨大的机会。再加上我刚才谈到的全流程优化,包括研发环节的优化,这个我就不展开讲了。
如果我们的成本只有零售价的5到6个点,我们就有机会
按成本价零售。迅速把产品铺开,通过互联网的衍生收益的模式来获取利润
。其实这就是小米模式的核心内容。小米在手机行业取得成功之后,我们、也在做电视、路由器,这是核心业务。除了这个业务我们已经投了27家智能硬件公司,做手机各个周边的硬件,怎么把这些硬件全部有效地联结在一起,就是我们最近的智能家居的战略,怎么以手机为中心连接所有智能设备,把这些设备全部联网,全部手机可控制,这就是我们最近在做的一件事。
前一段时间我们入股了美的,我们希望能参与到整个家电智能化的过程中,我认为这对整个中国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我们设想一下,你一回家掏出手机,家里所有设备都连在手机上,都可控制、可管理,信息高度地透明,而且全部的数据都在云端,这个会带来巨大的优势,比如说我举一些小的优势,空气净化器,很多人买了之后基本不换滤网,其实这样的话用了比不用更差,因为过滤网本身都有问题了,你不停地过滤实际上是加大了污染。所以,当我们把空气净化器联网以后有一个什么好处?当你的过滤络到期以后,你只要一点手机就可以换了。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当然联网了以后你发现你的使用体验和感受会完全不同。
包括前段时间大家在讨论特斯拉,特斯拉车上有一个3G的WCDMA的卡,这样你的车时时刻刻都在联网状态里,你的车的运行状况也都在服务器上,当有什么故障的时候,直接打电话说车需要维修有什么问题。所以当真正开始联网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服务都会产生,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更舒服。
小米今天的智能家居的核心战略就是
以手机为中心来连接所有的设备
,我们希望用10年到20年的时间,能够带动国内一大批的企业走向世界,在各个领域成为世界第一。
我相信,小米有一天会像70年代的索尼一样,带动整个日本制造业,就像80年代、90年代的三星一样影响整个韩国的工业。
我觉得小米的这种做法,比如说我们进入手机行业3年多的时间,带来的一个巨大的变化是,国产手机变好,而且手机变便宜了,而且用国产手机的人越来越多了,其实只用了3年的时间,比如说去年年初我们进入了移动电源市场,一年前我做移动电源的时候,一万毫安在淘宝上是200块人民币而且质量没有保证,移动电源里主要是电芯其实对安全因素影响很大。我们全部是用的顶级的进口电芯,铝合金的外科,1万毫安69块人民币,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卖了1960万只移动电源。今天再看移动电源市场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的移动电源质量都上来了,外观都变漂亮了,而且价钱都便宜了。
所以我相信小米能用这种方式影响一个又一个行业和影响整个工业界,我觉得有十年的时间,中国可能在各个领域里都在世界前列了,我们不但产品做好了,而且我们的品牌和品质能得到全球用户的认可,这也是为什么过去一年小米开始做全球市场的原因。目前已经进入了7个国家和区域,我相信有个5到10年时间,我们会在多个领域里获得世界第一的位置。这就是我大概讲的小米未来的一个发展计划和目标。谢谢大家!
并购汪线上课程包
24至36个专题,
合计48节课程
每节课程:
45分钟音频+PPT
(微信内打开)
售价:4999元
48次课 · 送2018个人会员
购买请点击:
购买链接
详情咨询请微信联系汪老师或电话
18519783108
资本市场有其生态,国内的资本市场更有其制度经济,理解资本的生态变迁、制度经济、套利机制与合规博弈、金融创新与价值策略,深入其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避免一知半解、随波逐流。
从如何上市、如何并购、如何再融资、如何减持、如何操作并购基金、如何跨境并购,再到如何对赌、如何利益博弈、如何看透博弈的底牌、如何理解合规的周期,资本市场核心的know-how都在系统课程的24-36个专题里
。
并购汪线上课程包凝聚一众精英人士实战心血和深度探索,
以
实务性、策略性为宗旨
,
既能帮助你构建系统性框架,又能带你把握最新的边际变化。
设计架构
尊重资本市场复杂、多变的特性
,富有弹性。
初学者可形成系统性思考方式,资深者可获取更深度、更新颖的趋势思路
。
并购汪核心团队
:资深投行、投资与实业界从业人士,兼具深厚研究功底。
市场一流机构资深人士
:包括但不限于投资机构创始人、金融机构投行部总监、专业服务机构资深合伙人。
考虑课程难易程度,并购汪建议
有一定从业资历的人士参与。
过去参与课程的学员,以上市公司高管或资本业务相关负责人、拟上市公司负责人与高管、资产管理机构、公私募投资机构、商业银行资金方和专业服务机构从业人士为主。
•如果比你厉害的人,还比你对业务更用心
•如果比你有钱的人,还比你对赚钱有激情
•如果比你资深的人,还比你对市场有初心
您购买线上课之后,可选择成为“课程推广员”,有机会领取福利哦!
福利领取攻略如下:
第一步:进入店铺,生成邀请卡;
通过如下链接进入并购汪店铺页面,点击
“我的-推广中心”
,在界面选择推广的课程,生成邀请卡。
https://wx1168d4b56d13fdc9.h5.xiaoe-tech.com
注意
:不通过上面链接进入会找不到入口哦。
第二步:转发邀请卡,邀请朋友下单,赢取福利;
邀请卡可转发到朋友圈供您的朋友、同事扫码购买。在15天期限内,如果您的好友扫描邀请卡二维码购买课程,您可获得5%的福利。
第三步:提取福利。
点击链接,进入店铺,在
“我的-我的收益”
可提现零钱(会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用)。
https://wx1168d4b56d13fdc9.h5.xiaoe-tech.com
特别提示:多邀请朋友购买,多得一份收益,15天期限内收益不封顶哦~
模块一:控制权转让
专题一:控制权转让市场解析与变化趋势
【第23课】壳的买卖与控制权转让:壳价值分析、供需关系模型、壳价计算
【第24课】2017年的壳价清单
专题二:控制权收购的风控机制
【第27课】天价壳的风险调整机制-分期支付设计(海虹控股)
【第28课】大体量壳的风险防控机制-业绩承诺设计(中超控股)
专题三:信披新规对控制权收购策略的影响
【第37课*】信披新规与并购基金买壳:政策详解与分析
【第38课*】信披新规与并购基金买壳:经典案例讨论
模块二:A股并购重组
专题一:并购重组估值概述与模型分析
【第15课】并购重组方案解析与估值方法论
【第16课】并购重组估值模型分析与经典案例研讨
专题二:并购重组最新监管趋势探讨与新规影响
【第09课】2017年并购重组监管趋势复盘:再融资新规+减持新规+质押新规+去杠杆+类借壳
【第10课】2017年并购否决案例深度解析:金利科技+中通国脉+恒力股份+山西焦化
模块三:借壳与类借壳
专题一:新经济公司证券化路径研究:IPO、借壳与类借壳
【第05课】新经济公司登陆A股路径研究:IPO、借壳与类借壳
【第06课】新经济公司登陆A股实战案例分析:拉卡拉+三爱富+我爱我家+宣亚国际
模块四:跨境并购
专题一:跨境并购的资金出境主体搭建与离岸融资
【第03课】跨境并购方案详解:资金出境主体搭建、路径选择与离岸融资
【第04课】跨境并购实战案例分析:河北宣工+如意控股+中国化工(先正达)
专题二:跨境并购策略研究:杠杆收购、重组拆分、逆势投资
【第07课】跨境并购经典策略:杠杆收购(LBO、MBO、IBO)、分拆与逆势投资
【第08课】跨境并购经典策略实战分析:西王食品+纳思达+双林集团
专题三:跨境并购弹性估值策略:或有对价支付法+平行对赌
【第11课】跨境并购弹性估值策略:或有对价支付法+平行对赌
【第12课】跨境并购弹性估值策略实战案例:洛阳钼业+梅泰诺
模块五:并购基金
专题一:并购基金主体选择与搭建
【第13课】并购基金策略:主体选择与搭建(长电科技+南京新百+德奥通航)
专题二:并购基金参与上市公司交易的模式
【第14课】融资型并购基金:经典A股过桥收购模式(华灿光电)
【第19课】融资型并购基金:经典“上市公司+ PE”模式(维格娜丝+中源协和)
【第20课】深度合作型并购基金:经典“上市公司+PE”模式(西王食品)
专题三:大股东参与的并购基金
【第21课】大股东参与的并购基金:模式分析(上)(千方科技+旋极信息)
【第22课】大股东参与的并购基金:模式分析(下)(沙钢股份)
专题四:并购基金投资策略(LBO/MBO)
【第25课】并购基金策略之LBO:LBO交易模式与估值模型分析
【第26课】并购基金策略之LBO:蓝帆医疗收购柏盛国际案例分析
专题五:并购基金的出表并表
【第43课*】出表并表:资产分类、转换原则以及“反业绩平滑”
【第44课*】出表并表:并购基金控制权设计玄机
模块六:IPO
专题一:IPO发行制度概论与财务核查
【第17课】IPO发行制度概论与近期合规趋势分析
【第18课】IPO财务核查、被否决案例的关键问题深度解析
专题二:A股发行制度改革
【第39课】A股发行制度的制度渊源
【第40课*】2018年A股发行制度改革
【第41课】存托凭证(DR)的海外实践
【第42课*】CDR制度与独角兽证券化路径解析
模块七:上市公司融资
专题一:再融资新规下的融资模式、路径和场外创新
【第01课】上市公司与股东融资:新路径、新模式结构及场外创新
【第02课】再融资与减持新规之后,上市公司如何融资?结构设计与场外融资最新案例研讨
模块八:资金资管
【第29课】资管新规出台背景:大资管如何重塑资本市场?
【第30课】资管新规系统解析:如何为资管业确立规则?
【第31课】资管新规对并购基金影响(上)
【第32课】资管新规对并购基金影响(下)
模块九:金融创新
【第45课*】减持新规后股东减持策略制定(场外期权对比私募EB)
【第46课*】私募EB如何成为并购“百变工具”
模块十:港股资本运作
【第33课】港股上市新政全解析(小米为什么去港股上市?)
【第34课*】港股并购重组运作解析
【第35课*】港股买壳全攻略(买壳规则+退市新规解析)
【第36课*】为什么说新天然气部分要约是港股买壳最佳方案?
注:*号部分为待更新课程。我们将按照一周一节的频率更新剩余课程。剩余课程目录即将更新,敬请期待!
【第01课】上市公司与股东融资:新路径、新模式结构及场外创新
一、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基本模式、分类与创新方向
1、基本模式是什么?
2、再融资的分类与融资机制
3、融资、证券化与创新方向
二、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渊源、监管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