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拍化疗采用相对低剂量、高频度、持续应用细胞毒药物的模式,在延长疾病控制时间的同时,可以大大降低毒副作用。作为节拍化疗的代表性药物,长春瑞滨软胶囊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开展了多项研究,并取得不错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选择之一,尤其适合不耐受含铂化疗方案的患者。
节拍化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模式,通过相对低剂量、高频次的应用细胞毒性药物,使药物能够长时间维持在较常规给药剂量低、但仍能发挥有效抗肿瘤活性的血药浓度,同时可大大减轻药物毒副作用。相比于传统化疗,节拍化疗有其特殊的作用机理。一方面,节拍化疗通过缩短治疗间歇,降低肿瘤细胞在治疗间歇期的修复,实现持续抑制肿瘤血管修复增生和肿瘤细胞分裂增殖的作用。另一方面,节拍化疗还表现出免疫调节的作用
[1]
。
与传统化疗主要针对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不同,节拍化疗除了抑制肿瘤细胞增值以外,更主要的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基质细胞。节拍化疗对比传统化疗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1)节拍化疗可以有效延长治疗周期,同时降低治疗毒副作用;2)接受节拍化疗的患者,不需要或很少需要使用生长因子来加速恢复患者的骨髓抑制;3)节拍化疗治疗指数较高
[2]
。
随机Ⅱ期临床研究Tempo-Lung最终结果公布:口服长春瑞滨节拍化疗 vs 每周传统方案用于不适合接受含铂化疗的晚期NSCLC一线治疗
临床大约15~20%的晚期NSCLC不适合接受含铂化疗方案,口服药物——长春瑞滨软胶囊是一个公认的、疗效确切的晚期NSCLC化疗药物,可以取得较好的疾病控制,常规给药方案为每周给药60~80 mg/m
2
(单药化疗D1,8,15或联合化疗D1,8,每21天为1个周期)。
节拍化疗采用相对低剂量、高频度应用细胞毒化疗药物的模式,保证疗效同时减轻毒副作用。口服长春瑞滨单药治疗晚期NSCLC的节拍化疗给药剂量为50mg/D1,3,5,这一模式已经在多项晚期NSCLC的Ⅰ期和Ⅱ期研究中得到验证。Tempo-Lung研究是一项前瞻性Ⅱ期临床研究,随机对比了两种口服化疗模式:口服长春瑞滨软胶囊节拍化疗 vs 口服长春瑞滨软胶囊标准给药方式用于不适合含铂化疗方案的晚期NSCLC一线治疗。在2019 ESMO 及ESMO Asia大会上,分别展示了Tempo-Lung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探索性分析一线治疗进展后二线治疗选择的结果。
研究入组患者随机1∶1分配至A组(节拍化疗组,口服长春瑞滨50mg,每周3次,周一、三、五给药)或B组(每周方案组,口服长春瑞滨第1周期60mg/m
2
,之后剂量递增每周80mg/m
2
),每21天为1个治疗周期,两组患者治疗模式见图1。研究主要终点为两组无4度毒性的无进展生存期(G4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疾病控制率(DCR)、PFS、总生存期(OS)、至治疗失败时间和耐受性。
图1 两组患者治疗模式
1.患者基线特征
至数据截止时,共随机167例患者,2例患者未接受治疗,165例患者纳入意向性分析。节拍化疗组和每周用药组分别有59.0%(49/83)和59.8%(49/82)的患者存在至少3个或以上合并症;同时两组分别有41.0%(34/83)和39.0%(32/82)的患者基线肌酐清除率为30~60(mL/min)。总体人群的特征如下(表1):
表1. 患者的基线特征
2. 给药强度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至少出现过1次剂量调整的患者比例:节拍化疗组73.5% (
n
=61),每周给药组84% (
n
=68)。两个治疗组中,进行剂量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不良事件:节拍化疗组和每周给药组进行剂量调整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3%(
n
=52)和78%(
n
=63)。整体而言节拍化疗组需要剂量调整的患者比例更少。
表2 每个患者的相对剂量强度(RDI)
3.疗效分析
研究达到主要终点,节拍化疗组对比每周给药组,中位G4PFS分别为4个月和2.2个月(
HR
=0.63,95%CI:0.45~0.88,
P
=0.0068)。次要终点评估,两组度DCR率分别为63.9%和63.4%;中位OS分别为7.1和7.6个月(表3)。
表3 研究终点分析
4.安全性分析
可以进行安全性评估的患者人数,A组和B组分别为83例和81例。治疗过程中,两组分别有51例(61.4%)和68例(84%)患者出现治疗相关的任意级别不良事件(TRAEs)。最常见的(发生率≥5%)的3~4度TRAE为血液学毒性(贫血、粒缺性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和乏力。总体而言,节拍化疗组的不良事件数值上略低于每周给药组。
5.生活质量
采用EORTC-QLQ-C30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过程中,两组的EORTC-QoL评分变化无显著差异。
6. 研究药物停药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