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别出门浪了。
世上大多烦恼来自想的太多又读书太少,所以要么你就少想点,要么就多读书,像我们这些同事一样。
“read after me”
是一个来自 VICE 办公室的图书推荐专栏,旨在为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的你再添点儿乱。
《聋哑时代》 :
我的阅读习惯是这样,凡是读了坏作品,必须再读一部喜欢的才能心理平衡,所以手边经常放几本 “久经考验” 的作品,双雪涛的《聋哑时代》是其一。
这本小说是去年读的,通篇读完大概只用了一晚上。怎么说呢,读完有一种被成长轻度灼伤的疼痛感,似乎时代的淤血刚刚散去,有人准确地指出了每个人身上的伤痕,提醒着,你终将是一个被过去放逐的人。或许,此刻我该把前文的成长改为命运。
当年岁增长,年轮开始往脑门上刻了的时候,好多概念便开始失去意义。严肃文学、通俗小说,这种评判作品文学段位的顽疾随之被时间治愈。小说只有好坏之分,何来严肃不严肃之界,双雪涛写得好,好在认真,却不严肃。
最近因采访需要读了几本不太喜欢的书,不提名字了,还是以鼓励为主,文字创作是个体力活,性价比可能还不如一份商业计划书,因此,愿意写已是难得,希望大家坚持住。我去读会《聋哑时代》醒醒胃口。
(推荐人:汤博)
《乳房》 :
一段自然与非自然的历史,这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弗洛伦斯·威廉姆斯,是一位挺成功的美国记者。她自己当了妈之后在哺乳的经历中对乳房和环境污染的关系产生了兴趣,就她自己的总结,这本书 “讲述的是我们的乳房怎么由环境所磨练,渐至受环境所危害的故事,部分是生物学,部分是人类学,部分则是医药新闻学”。一些媒体的书评这样评价这本书:“别管朋友的讪笑,大胆买下这本书吧!因为它讲述的是一段横跨亿万年的神奇历史,谈的是人体极其复杂的一部分。威廉姆斯精心整理营养学、癌症治疗、心理学,甚至结构工程的研究,编织出乳房的迷人图像:那个让我们哺乳类因之得名的奇妙腺体。” ── 卡尔·齐默,《小生命:大肠杆菌解开生命奥祕》、《演化:一个观念的胜利》作者针对这个唯一没有医学专科的身体器官,这本书做了全面的环境史研究,而不是只把乳房当作性器官。
这本书得了各种大奖,而就我目前读到的内容,这的确是本好书,资料考证和思考都很丰富。它和性别议题直接相关,而且是从乳房这么一个最容易被物化的,最认为代表女性气质的,身体部分下手。它从探讨人类怎么进化出乳房开始,说到我们青春期如何发育,说到对乳房有意人工的改变,比如填充或者加工,再到无意的对乳房的改变,比如因为环境的影响,再到母乳喂养的探讨,再从婴儿吃母乳说到人类消化和生化的关系,和生态的关系。而且这不是本干巴巴的学术书籍,写作风格很逗趣。适合睡前读 —— 它不是小说,所以不会让你越读越兴奋,同时足够有趣到让你不至于三分钟睡着。
(推荐人:木)
《深海》 :
《深海》是关于自由潜水与深海的书。封皮画出了下潜的深度尺,摘掉封皮的封面则是画出了海底深度对应的自然带名称,随着海平面至深海,颜色由金黄(光合作用带)渐渐转至浅蓝、深蓝、漆黑。
每天睡前读一章,一天比一天下潜至更深。看的时候容易不自觉地照着书中的时间数据尝试憋气或者是尝试深而缓的呼吸,从这个角度上说,非常适合睡前阅读,更别提睡着以后脑海里也许会出现蔚蓝大海和好多鱼了。
我丝毫没有什么深海恐惧症,断层和深渊让我非常兴奋,止不住地想沉入更深去看看下面有什么,不过很遗憾,这本叫做深海的书也没能告诉我下面有什么。事实上,人类们对下面有什么一无所知,许多人在好奇心地驱使下展开了各式各样的探索,作者拜访了他们,也多次下海让自己 “湿” 起来,最终他也成了一名自由潜水员。
人类毕竟不是具有两栖生存能力的动物,背上沉重的氧气瓶,人类可以(笨拙地)通过水肺潜水一窥海平面以下的世界,但不带任何装备,仅凭一口气下海的自由潜水能让人产生一种 “我是海的女儿” 的错觉。不论是海洋爱好者还是潜水爱好者,想必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乐趣。
(推荐人:九里。我将持续推荐平时适合垫在枕头下面,睡前抽出来看两页的书籍,希望你 read after me,have a good dream.)
《我的天才女友》 :
这本书曾在办公室卷起一两个星期的小漩涡:前一天还在一女生的书包里,后天就到了窝在沙发的另一女生手上。这是一个受到女孩欢迎的佐证,的确那种看书的快感时隔 5 年被它叫醒,从它之后我也重新开始买书了。
或许没有什么男性(直男)读者看过这书,因为书里的心理描写能让每个同性别的人找到自己的影子,而这些情绪爷们应该不懂。但我还是想推荐给所有青年人,不懂不要紧,了解一下与自己不同的物种也是很值得的事。
我一直觉得棒小说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让读者体验肉身无法经历的那些人生,这一点拥有流畅文笔和舒服翻译的《我的天才女友》做的很好。第一部里埃莱娜(我们怀疑是作者自己)与从小一起长大的莉拉彼此交织的故事并不宏大,只有小街巷、海岛生活和再也不想回家的午夜,那些天才或垃圾的时刻。如果你想逃避思考人生意义,只是想拥有一次沉浸式阅读体验,请翻开它 —— 反正非要讲讲道理的书也够多了。
系列第二部《新名字的故事》刚刚出,姑娘们又在排队等着看了。
(推荐人:快快)
《肠子》:
《肠子》这本书我是一口气通宵看完的,读完之后,感觉我的大脑被恰克·帕拉尼克用22个扭曲至极的故事轮奸了一遍。这本书的中译版取名《肠子》,来自于书中角色圣无肠小时候,把屁眼怼在泳池换水口自慰,最后肠子被吸出来的故事。
当然,肠子只是这本书吸引人的一个噱头,我推荐《肠子》的原因,是它描写人性和罪恶时,淋漓尽致的表现力,和对我三观的彻底洗礼。如果单独读书中的某个章节,你可能会觉得作者只是在写恶俗变态的小故事。但是当你一气呵成地读完它,就会发现书中作家研习会里的恶俗故事,正是人类的各种欲望和罪恶的最丑陋血腥的映照。
我朋友最早推荐我这本书时,让我做好心理准备再读,他说帕拉尼克笔是邪恶的,可能会毁了我的大脑。帕拉尼克的一生被暴力充斥,他的爷爷在枪杀了奶奶之后自杀,而他目睹了一切的父亲,则和有夫之妇一起,死在情敌的枪口下。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他描写暴力时的笔触,无比的真实凌厉。
有人在读完这本后说,“合上书,看到的第一缕阳光都是假的。” 这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只有感受了所有的黑暗之后,你才能了解光明的真谛。如果你需要听首歌来搭配阅读的话,我推荐《殃金咒》。
(推荐人:小白)
《强风吹拂》 :
当时买下《强风吹拂》,大半还是因为封面插画(理想国的封面做的真不错),笔直的跑道,旁边的翠绿山坡随风闪过,叙事也特别少年感。
而另一个原因,是之前也看过三浦紫苑的书:《多田便利屋》,两个游离在现实生活之外的垃圾人,每日的生活一如往常,但是内里的东西却在悄悄发生微妙的反应。这种写法,历来是我的最爱。似乎没有发生特别了不起的事情,但是读起来口感顺滑,就是能让人坐下来乖乖看完。《强风吹拂》也有点这样,几乎可以用最简单的 “a runners' book” 来概括,几个半路出家的跑者,被参加箱根驿传接力赛的心愿拴在一起,中间经历痛苦的训练,最终达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获得种子队资格。你明知道该来的奇迹肯定会来,主角们会赢得胜利,但还是十分受用,老泪纵横。没有人中途掉队,放弃,大家全力以赴,一个明朗的故事。
所以重要的可能真不是情节本身,从踏上跑步的路开始,这群本来懒散的竹青庄房客,每个人的心理都发生了巨变。阿走终于体悟到跑步最重要的是力量,以及从而确立的自我价值,而不是只是速度。阿雪也许就此走上法律道路,不再跑步,可是跑步这件事本身就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同样轻盈可爱又真诚。
人的生存之道都参差多态,跑步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在跑起来之前,诚邀你一起看书,吹风。
(推荐人:Heather)
《BEAMS AT HOME 2 —— 163个人的家与生活》 :
去年6月给女友和身边喜欢潮流文化的朋友各买了本《POPEYE》创刊40周年纪念号,附送了册复刻版的创刊号,封底永井博(不了解永井博的话,请阅读:
http://www.vice.cn/read/illustration-of-city-pop-wave
)的 City-Pop 风格插画的建筑上,多了 BEAMS 40周年的贺词。
《POPEYE》复刻创刊号封底,永井博的画
我的另一位宅男哥们儿,近些年由于需要采访报道海外的玩具展,多次造访日本,完成采访稿之余,也不忘开始将注意力从玩具、电子游戏、漫画上转移到服饰。身上的 UNIQLO 行头也开始蜕变为 BEAMS。
BEAMS 似乎总是隔三差五就出现在我的身边。内天我看家里又多了本《BEAMS AT HOME 2 —— 163个人的家与生活》。
本以为是什么 BEAMS 服饰的大图鉴,大年鉴呢,我是个标准的图鉴控。拿起来翻了几眼,发现更偏向于家居生活。
挺诧异的是,日版的《BEAMS AT HOME》系列从2014年至2016年共出版了三册,而国内的新星出版社从日本宝岛社引进的时候,只引进了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