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条
每天一条原创短视频,每天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每天精选人间美物,每天来和我一起过美好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条  ·  众筹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条

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

一条  · 公众号  · 视频  · 2017-06-11 07:59

正文

1955年4月,哥伦比亚最重要的报纸《观察家报》连载报道了这样一则事件:

2月28日,一场“暴风雨”把军舰上的8名船员卷入了海里,唯一的幸存者在 一只没有任何食物和淡水装备的筏子上漂了整整10天,最终靠岸生还。



这篇名为《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的报道,在当时轰动了整个哥伦比亚。

报纸的销量因此翻了一番,报社门口每天都挤满了读者。报社的社长则在听说预计只有14篇连载后,气急败坏地说:“不行!不行!至少要写50篇。”

写这篇报道的记者,名叫 加西亚·马尔克斯

没错!他就是写出那本无人不知的巨作 《百年孤独》 的马尔克斯,也是获得 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 的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的作品,对全世界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都影响深远。中国现当代作家如莫言、陈忠实、余华等等,都曾表示自己是读了马尔克斯才学会写作的。

“1984年我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时非常惊讶,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写!”莫言说,“那之后十几年,我一直在和马尔克斯‘搏斗’。”

——莫言


最新引进出版的中文版《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

其实,马尔克斯的写作才华,早在1955年他那篇轰动全国的报道中就已显露端倪。 如果说《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最重要、最核心的虚构文学,那么《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则是一部非虚构文学的完美典范。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 的颁奖词所说: “马尔克斯以奔放的遐想去结合传统的民间文化与文学经典,使这种描写既真实可信,又生动感人,类似于报告文学那样注重事实。”


去掉护封后的封面

当年,马尔克斯花了 整整20天时间,每天6个钟头 ,和这个名叫贝拉斯科的水兵面对面交流,然后把故事整理成文章,以第一人称讲述:

第5天 一个饿得半死的人的绝望办法

我一动不动,那只歇在我大腿上的贪玩小海鸥可能把我当成了一具死尸。……当我还在等它跳到我大腿上的时候,我就想好了,只要能抓住它,我就把它活活吞下去,连毛都不拔。我实在是饿狠了,而且一想到还有血可以喝,我就更渴得受不住了。可是,当我已经把它抓在手中,感觉到它热乎乎的身体在颤抖,再看着它那又圆又亮的褐色眼睛时,我还是犹豫了片刻。

然而,在那样的时刻,饥饿感压倒了一切。我用力抓住那家伙的头,像杀鸡一样拧断了它的脖子。

喷到筏子上的血刺激了鱼群。一条鲨鱼翻着白得发亮的肚皮从筏边掠过。我觉得那一刻鲨鱼是想把筏子掀翻。我吓得半死,赶紧把海鸥头扔了出去,于是我看见就在筏子旁边几厘米的地方,那群巨大的家伙,为了一个比鸡蛋还要小的海鸥头争得不可开交。

第7天 海水的颜色开始有了变化

这一夜天色更黑,大海动荡不安,像是要下雨了。

九点钟后刮起了一股寒风。我试图在筏子底部避避,但没有用。那股寒气一直侵到我的骨头里。海面波涛汹涌,暗淡无光,筏子像只蛋壳,就这样随波逐流。我无法入睡。我让自己浸在水里,只露出脑袋,因为海风甚至比水更冰冷。……

半夜十二点过几分,一个大浪——就像那个扫荡了驱逐舰甲板的大浪一样大——打来,筏子好像一瓣香蕉皮,被抛到半空,先是倒竖了起来,一眨眼就摔了个底朝天。 我拼命地游着,游出水面,可又被吓得半死:筏子不见了。

马尔克斯的文笔,流畅到几乎让人觉得毫无技巧 ,然而每一天都让人神经紧绷,惊心 动魄

读者是这样评论的:

  • 这是一本不怕剧透的书。你知道了故事的所有噱头和花边,甚至好像知道了最关键的情节。可真读下去时,才发现本书最大的魅力其实藏在细节、节奏和幽默感中。

  • 你以为“千篇一律”的海上冒险,在马尔克斯笔下,每一句话却都引人入胜,不重复,不枯燥,诗意像海浪一样此起彼伏,又像夜晚浩瀚的星空一样孤独壮观。

  • 看得最快的一本马尔克斯,因为非常不马尔克斯,想想看啊马尔克斯写了一本非虚构!

《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中文版内页

最关键的是,随着对海难经过的复盘,真相也浮出了水面。正如贝拉斯科一开始说的,“根本就没有什么暴风雨”。而是:

驱逐舰违规运输了很多走私货,那些冰箱、电视、洗衣机胡乱堆放在甲板上,致使船身无法保持平衡。

然后一阵大风刮来,舰船发生了严重倾斜,一些货物连带着8名水兵落水,而军舰却无法掉头施救。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篇报道不止在文学上反响巨大,更在政治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揭露的真相激怒了独裁者,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激烈的手段进行报复,《观察家报》很快关门,水兵贝拉斯科丢掉了工作和荣誉,迅速从公众视野消失,而 马尔克斯也不得不因被追杀而流亡巴黎。

当时他对母亲说的是去日内瓦采访两周,而实际上他一呆就是3年。他说:“在巴黎,我时时思念着故土,这倒真有点类似于筏子上的漂流生活。”


图片来自于网络

1981年,《巴黎评论》采访过马尔克斯,他说: “找出真相的可能性,是记者和小说家的工作,也是预言家的工作。我一直认为我的真实职业是记者。”

因此,在马尔克斯这里,幻想与现实,虚构与非虚构,从来没有清晰的界限。当年的报道写到第6天,社长曾问:“小加夫列尔,请您告诉我一件事,您写的这是小说还是事实?”

马尔克斯回答:“是小说。之所以是小说,因为是事实。”

2010年诺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这样评价《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

“这本书集冒险文学的所有成功特点为一身:客观性,不断推进的情节,优秀的戏剧性转折,悬念与幽默感……

最具挑战的是:如何才能把主人公在漂流中度过的这空虚无聊、一模一样的十天写得不重复、不野蛮?一切都是真实而感人的,既无怜悯,也无煽情。 这要归功于马尔克斯的文学天才。



现在,在一条生活馆,你还可以买到马尔克斯的 《百年孤独》,看看史上最伟大的魔幻现实小说, 今年正好是它问世50周年

据说有一次马尔克斯在路上看到一个妇女在抄《百年孤独》,就问她为什么这样做,这位妇女头也不抬地说:“我想看看究竟是作者疯了,还是我自己疯了。”

你也可以购买他的长篇小说套装,一共6本:

《霍乱时期的爱情》

《族长的秋天》

《爱情和其他魔鬼》

《恶时辰》

《迷宫中的将军》

《百年孤独》

今日互动话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