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满屏都是楼市限购的新闻,一下就有北京、广州、郑州、石家庄、长沙密集般的出台了调控政策。
「现在最危险的是什么?」
虽然调控了,但几乎无人看空,老百姓现在对房地产追捧的疯狂,已经恰似股市4800点的狂热,当时还喊一万点不是梦,没人想到已是大跌的前夜。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多军一致认为,政府不会让房价跌,过去调控了那么多年,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刚需等不起,还是随时买最好,这也是专家们的建议,因为不管涨跌,都不需要背负骂名。
不过,现在已经调控了,对改善需求和炒房客去杠杆,货币也在收紧,房价肯定多少都有下调的空间,刚需既然错过了,还在乎这一时半会干嘛呢,同样的钱,你现在只能买一房,明后年能买两房,何苦为难自己蜗居一隅。
很多人观望了几个月看到房价没跌,等不及又立刻上车。其实,今年楼市调控,市场不会立刻下滑,因为目前银行贷款还没有明显收紧,市场对房价上涨预期还是很大,而且开发商这两年大赚特赚,资金流很充裕,不会急于降价回笼资金,需要时间累积。
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已是强弩之末,上升空间极为有限
,否则还会继续调控,三四线还在鼓励去库存是例外,房价还会涨,自住可以买,投资不建议,谁买谁知道,投资等于被套。
价格开始松动,预计要到下半年和明年开始,因为一二线目前的供应量确实不足,只有先抑制需求,等供需达到平衡后,价格才会有所松动。
真正危险扛不住的时候,要等美国连续加息到七八次以上,2015年以来加了3次,今年预计还有2次,明年4次,中国将跟随被动加息,提高市场利率,这势必增加购房者的负担。
但所有人都忽视了这最关键的外部环境,以为中国只需启动印钞机就可以,
中央都说了,要抑制资产泡沫防风险,这就意味着印钞机现在不能用了
,否则汇率一泻千里,房地产很快就会崩盘。
3月1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就说了,妥善处理房地产泡沫,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是中央第一次有领导明确说房地产有泡沫了,这个信号值得引起大家高度重视。
疯狂的高房价面前:我们都成了“帮凶”
一个朋友,昨天我们俩在一起分析经济形势,他跟我一样对高房价深恶痛觉, 但等我们聊完之后,
他第二天就去排队买房了
。
其实道理很简单
,
面对高房价,每一个人都有情感上的愤怒,但是每一个人都担心自己的资产不断贬值,最后还得落脚到怎么能保证自己利益最大化这个点上。
其实开放商、炒房族也都是遵循这个逻辑。
人都是自私的,最后的落脚点一定都是为了自己。
我们要知道,每一个盲从的购房者,其实都在往这个大泡沫里吹气,都在为这种野蛮的行径添砖加瓦。
现在你去任何一个办公室里转一圈,就会发现一个现状:
笑嘻嘻的都是已经买房的;纠结的都是正在谋划买房的;愁容满面的都是过早卖房的;而一脸生无可恋的则都是卖房炒股的……
第一轮买房子的都是刚需;
第二轮买房子的是炒房者;第三轮买房子的,也就是眼下这批,都是把自己资产变现了去买房;
现在楼市正在成为各路资金流入的聚集地,而人性会在“乌合之众”的群体效应展现出疯狂、贪婪、冒险的一面
。
牛顿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能算准天体运行的轨迹,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度。据说牛顿因为买了当初大家都非常看好的南海公司股票,但最终由于南海泡沫破灭,牛顿巨亏了2万英镑,为此发出这番感慨。
当然,这里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现在其它行业赚钱都很难:开工厂就不说了,实体利润越来越少,很多都在亏钱;玩资本运作的那帮人,觉的自己风险越来越高,都想图个安稳;而那批去创业的精英阶层也发现创业成功的机率真的太低了;这几年来升级失败、投资失败、创业失败的人比比皆是,于是现在大家都去买房了。
无论你是做什么的,天天起早贪黑,最后都未必能赚到钱,但是照现在的情形来看,买房一定能赚到钱,而且还不用那么辛苦的付出,付完款签完字在家睡大觉就可以了。
有的人不用劳动也可以挣大钱,而有的人勤奋刻苦依然换不来希望。于是大家都放弃了奋斗,转而成了投机者。
这里包括很多那些受过高等教育、有理想和情怀、敢于接受挑战、有着坚实的信念、善于创造和创新的人。而关键问题是,但是
如果他们没有房子,他们在社会眼里就不值一文。
万般皆下品,唯有买房高,正在成为现实。
但是,如果他们也被逼成了炒房者,把所有的智慧都去用来炒房,大家觉的这个社会怎么样?我相信到时整个社会的财富都会成钢筋混泥土。
这一轮来买房的人,其实都是其它行业里的精英,比如总资产在5000万以上的人,或者拥有大公司股份的人,还有二三线城市的富裕阶层,都在当掉资产去一线城市买房。而那些三四线城市、县城里的土豪阶层,也开始卖掉手里资产去二三线城市买房;
网上看到一个说法:
现在两个北京有房的人结婚就像两个上市公司合并,
因为现在很多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都买不到北京的一套房子;我想如果是两个炒房者结婚,那简直就是两个财团合并;
我们说的分层,到了最后还是以房子为标准。房价究竟会涨到什么时候?
答案是:有价无市的时候。
直到有一天,房子把360行的血都吸干为止。
这个时候大家就会大眼瞪小眼的傻坐着,房价再也无法上涨;
而这其中加速助推的,离不开一个个“
盲从的帮凶
”。
房产的幻觉:伪“中产”秒变真屌丝
2017年已经注定的是中国中产嗷嗷叫的一年,此时起,阶级固化深入骨髓,我们越来越像一个那个我们曾经口诛笔伐的万恶的资本主义:
1、中产屌丝化:以土地恢复阶级划分。中产和屌丝的区别是谁的负债更多一点。
2、货币信仰裂痕:人民币信任度屡创新低,排列在房产、美元、食品之后。这年头连老太太都不敢存钱了,几乎全民押注人民币持续贬值,纷纷用资产来和央行对赌,去拼命购买无法印刷的土地。
3、阶级门票高涨:教育成为阶级军火,从幼儿园开始的新科举之路,一线城市一个孩子上学的开支等于买一辆解放军99式主战坦克。
中产们恐慌了,选择用房地产捍卫阶级。但是,当全社会60%以上的财富都在固定资产上的时候,几十万亿级别获利盘的规模是根本无法兑现的,一旦集体兑现,就挂了。
我们今天可以说,房产永远涨,这种心态,就像猪儿们都说,饲养员永远爱它一样。对于饲养员来说,99.9%的时间,是真的爱猪如子。等到足够肥,该出栏了,饲养员真正的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最终采取的处理方式人道与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像筹码社群中发起的『学区房悖论』:为什么学区房值钱,而学历不值钱?为什么读了清华也买不起房,干嘛还要买学区房?根源不能讨论,但是出路需要思考。
对于筹码的读者而言,我们应该积极的思考:阶级竞争的本质是什么,终局是什么,下一步如何布局?
地产的估值支撑,是生产资料的捆绑,是纳税管道,是农业思维形成的长期惯性:土地意味着一切。
恰好,地产可以参与信用的创造。在过去20年里,凡是参与政府共同做市,扩大房地产行业税基的开发商和囤房者,都撬动了大量财富。得益于此,我们国家从从资本紧缺、严重依赖美元,到资本泛滥到处投资,只花了不到20年,成果斐然。
如今,我们的地产已经达到GDP250% ,同时,大家对高价持有的物业也给予了越来越大的回报希望,可是接盘侠的人数和资金更多了吗?所有人都在说京沪永远涨,和上两轮股灾太像。
真正主导利益分配的不是房本,而是权力和更大的利益格局。京沪永远涨的前提是
经济发展模式的永远不换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