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诊断和手术适应证,新的指南给出了详细的定义以及分类。
(一)诊断流程
对于AVA<1.0 cm
2
、平均跨瓣压差<40 mm Hg的重度AS患者,指南列举了增加其诊断为重度AS可能性的条件。临床条件包括无其他解释的典型临床症状以及老年患者(>70岁),影像学改变包括左心室肥大(考虑高血压病史)以及无其他原因的左心室纵轴缩短,以及平均跨瓣压差为30~40 mm Hg,AVA≤0.8 cm
2
。
(二)适应证
1. 对于有症状AS患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进行了更改。在2012版指南中,对于低流量、低跨瓣压差、低EF、无收缩期反流的有症状患者,建议考虑介入治疗(Ⅱ b,C)。而在新版指南中,此类患者应进行介入治疗,尤其是CT钙化积分证实为重度AS的患者(Ⅱ a,C)。
2. 对于无症状的AS患者,旧指南中认为显著的BNP升高、运动时平均跨瓣压差增高>20 mm Hg以及无高血压情况下的左心室肥大,均为手术治疗的适应证(Ⅱ b,C)。而在新版指南中,将关于平均跨瓣压差和左心室肥大的条件剔除,仅认为在多次重复测量中,无其他原因的BNP显著高于正常值(大于三倍年龄和性别矫正后正常范围)为适应证(Ⅱ a,C)。此外,新版指南认为,无其他原因的重度肺动脉高压(侵入测量下静息舒张期肺动脉平均压力大于60 mm Hg)也是无症状AS患者的手术指征。(Ⅱ a,C)
(三)循证学依据
目前,主动脉狭窄应优先TAVI还是SAVR,通过大型的注册研究、五个随机对照试验以及一个meta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 作为SAVR的一种替代疗法,TAVI的适应证非常广,适用于手术风险中危和高危的患者人群。
2. 选择TAVI和SAVR不应仅参考风险评分,建议对患者年龄、合并症、解剖构造以及预后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3. TAVI的数据都是基于75岁以上的患者人群。但三尖瓣反流往往在年轻人中更为常见,这部分人群缺乏相关证据,而且,TAVI术后瓣膜的长期耐久性方面情况不详,年轻患者中更高的PM和瓣周漏率的相关性更高。
4. 当TAVI和手术两种治疗策略都可以选择的时候,个体化显得非常重要,每个个体的风险获益比都不同,这往往难以抉择。
5. 对于两种治疗策略,落实到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结果可能不同。
(四)TAVI和SAVR的选择
在临床特征方面:
1. 当STS/Euro SCORE Ⅱ 大于4%的时候,优先选择TAVI。
2. 如果患者合并了其他的严重疾病,优先选择TAVI。
3. 关于年龄方面,建议小于75岁的人群患者可以优先考虑SAVR,但也要综合评估手术的风险以及预后等问题。
4. 关于心脏手术既往史,考虑到更高的手术风险,优先选择TAVI。
5. 对于那些在可能影响手术后康复过程的一些情况,比如制动,那么优先考虑TAVI。
6. 如果怀疑患者患有心内膜炎,则选择SAVR。
在解剖和技术操作方面:
1. 如果患者适合做经股动脉TAVI手术,优先考虑TAVI。反之,如果患者没有合适的TAVI路径,则选择SAVR。
2. 如果患者有胸部放疗的后遗症,或者主动脉比较脆弱,或者预期的人工瓣膜尺寸不匹配,或者严重的胸部变形以及脊柱侧凸,优先选择TAVI。
3. 当冠状动脉开口至主动脉瓣环的距离较短的时候,选择SAVR更适合。
4. 当患者的主动脉瓣的瓣环大小超出了TAVI可以选择的范围、主动脉根部形态不适合TAVI、瓣膜形态不适合TAVI,以及有血栓存在于主动脉和左心室,建议选择SAVR。
5. 当患者在患有主动脉狭窄,同时合并其他心脏问题需要行心脏介入时(比如严重的冠心病需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以实现血运重建),则更推荐SA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