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加工肉类、动物内脏呀什么的,今年过年可以别买了……
距离过年越来越近,界哥忍不住在心里流口水了,家里的腊肠腊肉鸡鸭鱼一定都等我等着急了吧,吃吃吃,人生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有意义的!
什么,得癌?没听说过!大过年的,再叨叨这些,小心七大姑八大姨拿没车没房没对象怼你。
然而,这并非界哥长了张唐僧的碎嘴,实在是JAMA爸爸心中博爱、普渡众生,非要告诉大家,某些饮食呀,真的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过年浪起来没关系,规避或控制这些饮食或许能让你浪更久。
近期,JAMA Oncology上一项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发表的随访26年的研究表明[1],促炎症饮食很可能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对于肥胖或超重的男性、身材苗条的女性,以及不饮酒的人群,控制促炎症饮食,将有利于规避结直肠癌风险。
问题来了,这话听起来掷地有声,但什么是促炎症饮食呢?空手套白狼可不行,界哥说了也不算,问问研究怎么说的。
该研究采用的是一种被称为经验饮食炎症模式(EDIP)评分的方法:
先把食物分成39个大类,统计入组人群饮食模式并且检测他们IL-6, CRP及TNFαR2的水平,
通过降低等级回归模型以及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饮食模式与炎症指标的关系,
最终将食物按照促炎症及抗炎症分成了18大类,其中9种为促炎症,另外9种为抗炎症[2]。
以上听起来还是太形而上学了,但我并不行且不想上学~
没关系,界哥很贴心地准备了科普指南:
促炎症食物包括加工肉类、红肉、动物器官、鱼类(深色鱼肉除外)、蔬菜(深黄色及绿色叶蔬菜除外)、精制谷物、碳酸饮料(高低能量均包括)以及番茄;
而抗炎症食物包括啤酒、酒(红酒或白酒)、咖啡、茶、深黄色蔬菜(胡萝卜、南瓜及红薯等)或绿叶蔬菜、零食、果汁、披萨。
大家注意没,酒竟然在抗炎症食物之列,有点不可思议哦,是不是今年过年可以多喝点酒了……界哥已经不自觉地端起了酒杯。快,在下文反转之前,先喝上一口。
EDIP评分采用了五分制,分别记为Q1-5,得分越高,饮食中促炎症食物越多。即,高评分代表促炎症饮食模式,而低评分代表抗炎症饮食模式。
究竟饮食模式的差异能否影响结直肠癌发病率呢,我们接着围观。
研究者纳入了“护士健康调查(NHS)”及“卫生专业人员随访调查(HPFS)”的数据,在这两项调查中,参与者每四年都会收到半定量的饮食调查问卷用于饮食模式评估,最终该研究共纳入了121050名参与者(74246名女性及46804名男性),随访长达26年。
在这些随访者中,EDIP评分较高组(Q5)往往具有活动较少,高BMI,并且高发糖尿病。并且与评分较低组(Q1)参与者相比,往往更少服用多元维生素并且较少吃膳食纤维。
随访26年中,一共发现了2699例结直肠癌病人,其中1441例女性,1258例男性。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121050名男性和女性在不同EDIP评分(Q1-Q5)中的结直肠癌相关风险
多变量校正分析显示,在整体人群中,促炎症饮食组(Q5)较抗炎症饮食组(Q1)患病率风险提高32%。
其中,男性结直肠癌发生风险提高44%,女性则提高了22%。
促炎症饮食对结肠癌发病风险影响显著高于直肠癌(35% vs 19%)。
看起来促炎症饮食真的有点可怕。那么,促炎症饮食的致癌风险是否与人群的肥胖程度及饮酒摄入量相关呢?研究者进行了亚组分析:
表2 男女性亚组中EDIP评分与结肠直肠癌风险的多变量校正分析
1.偏胖的男性人群,促炎症饮食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相关度更高。BMI≥25kg/m2的男性中,促炎症饮食组(Q5)患病风险较抗炎症饮食组(Q1)提高了48%,而BMI<25kg/m2的男性风险提高39%。
2.非常有趣的是,女性人群中,反而是苗条身材的促炎症饮食组患病风险出现了更明显的提升(31% Vs 11%)。
3.在不饮酒的参与者中,Q5组相对于Q1组,患病风险分别在男性及女性中提高了62%和33%。
4.在饮酒人群中,各组患病风险差别不大。看来对于爱喝酒的人群来说,吃什么似乎都无所谓了...
总结以上研究结果,主要有两点:
这里我们要明确一下,这篇文章并未证明,喝酒能够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在饮酒人群中,促炎症饮食与抗炎症饮食组间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没有提高,或许应该解释为饮酒可能通过其他非炎症反应途径影响了结直肠癌发病,而且这个途径的效应盖过了饮食效应。
而最近发表于Nature上的“网红文章”[3]已经明确表态:酒精会导致DNA双链断裂、染色体重组,并永久改变DNA序列。尽管马上过年了,推杯换盏在所难免,感情深一口闷……
界哥还是要忍不住扫大家的兴,不要试图去寻找任何饮酒有益健康的可能,铁证如山,饮酒无益于健康,且没有安全剂量。老铁们,慎重!
以茶代酒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咖啡、茶已经被证实是有益健康的饮品,并且均属于抗炎症饮食组。
关于促炎症饮食,加工肉类、红肉类和动物内脏还算可以理解,最出人意料的应该是鱼肉(深色鱼肉除外)和番茄了。
鱼肉很可能与处理办法有关,比如煎、炸或者烤鱼的制备方法会让鱼肉变成促炎症食物,并且与慢性肠病有关,这也可能与煎炸时使用的油含有n-3 FAs或者反式脂肪有关[4,5]。
番茄在炎症反应中也早已有研究,但结论并不明确,然而本文将番茄归于促炎症食物,界哥着实也吓了一跳,立即用谷歌、百度、有道翻译同时翻了一遍,tomatoes,番茄,没错呀。既然我记性没问题,传统的认知里,番茄好像既能保护心血管、又能抗氧化,好处多多……界哥不得不怀疑,这篇文章的研究者是不是小时候被妈妈逼吃番茄吃怕了。
当然本文研究的是促炎症饮食评分与结直肠癌的关系,而非番茄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大家不要偷换概念,界哥觉得番茄还是挺好吃的~
饮食本来与癌症之间就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该研究从炎症与结直肠癌层面着手,给人们一个参考,长期饮食失衡、不健康,确实增加癌症风险。
不过,一个人对吃的都失去追求,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适当地放飞一下,也无可厚非啦!
鉴于经常有朋友给界哥留言,“亲,求文献”,“亲,求链接”……界哥索性好人做到底,文献链接直接贴在这里,这篇可免费下载哦~
原文链接: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oncology/article-abstract/2669777?resultClick=1&redirect=true
界哥嘚啵嘚
默默地捧起我的保温杯,还是喝茶靠谱,暖暖的,不扎心。
参考文献
[1] Tabung F K, Liu L, Wang W, et al. Association of Dietary Inflammatory Potential With Colorectal Cancer Risk in Men and Women[J]. JAMA oncology, 2018.
[2] Tabung F K, Smith-Warner S A, Chavarro J E,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empirical 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J].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2016, 146(8): 1560-1570.
[3] Garaycoechea J I, Crossan G P, Langevin F, et al. Alcohol and endogenous aldehydes damage chromosomes and mutate stem cells[J]. Nature, 2018.
[4] He K, Xun P, Brasky T M, et al. Types of fish consumed and fish preparation methods in relation to pancreatic cancer incidence: the VITAL Cohort Study[J].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2, 177(2): 152-160.
[5] Echarte M, Zulet M A, Astiasaran I. Oxidation process affecting fatty acids and cholesterol in fried and roasted salmon[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1, 49(11): 5662-5667.
(本文为医学界肿瘤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