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农投资
关注神农投资,关注阳光私募基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二姐财局  ·  外资开始看多了 ·  昨天  
宏观土肥圆  ·  各相信各的故事 ·  3 天前  
宏观土肥圆  ·  各相信各的故事 ·  3 天前  
何夕  ·  #a股#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神农投资

【极品投资】全球最大烟草巨头是如何赚钱的?

神农投资  · 公众号  · 投资  · 2019-02-28 07:49

正文

做极品投资,与伟大的企业家同行,向伟大的时代致敬!

作者:易典

来源:凤凰网全球头条(ID:iMarkets_)


这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行业:神秘低调,却备受争议;人人喊打,却利润丰厚;备受监管,却长盛不衰;竞争激烈,却寡头垄断。


从来没有一个行业如烟草行业一样,众人皆言其为恶,却依然是全球10亿烟民的“刚需”。全球“禁烟”呼声不断,各国克以重税加强监管,但烟草巨头依然保持增长态势,开发出电子烟新产品,吸引了一波年轻消费者。少见于公开宣传,常常被普通人忽视,烟草行业却在一点一滴中影响我们的生活。


本系列三篇深度稿件,试图从国际、国内、和电子烟三个方面揭秘神秘烟草行业背后的故事:全球最大的烟草巨头是如何赚钱的?中国烟草巨头上市是否动了国际巨头的“蛋糕”?为何烟草公司都在力推“无烟社会”,电子烟背后有怎样的资本博弈?


从瑞士到纽约到北京,我们采访了全球最大烟草公司的高管、烟草行业的研究者、国内某卷烟厂的前高管、和普通烟民,从经营者、消费者、监管者的多个角度全面解析一个传统行业的罕见变革。


在全球“禁烟控烟”的大环境下,身带“原罪”的烟草行业该如何突围?


“你知道是什么让我决定戒烟吗?”每一个烟民都有几个关于戒烟的故事。


正如减肥是女人一辈子的事业,而戒烟几乎是每一个烟民都有过的挣扎,有人心疼不愿抽“二手烟”的爱人,有人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有人为了岌岌可危的健康,但可能最简单粗暴的理由是—为了钱。


“你知道是什么让我决定戒烟吗?因为在纽约抽烟太贵了。”


彼时,坐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教室里,一位业内享誉盛名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讲述了他的故事:曾经在日本、墨西哥等地做过驻外记者,每天烟酒不离手,快活晒神仙,然后功成名就回到纽约才发现原来烟这么贵。“纽约的烟太贵了,税太高,我就下决心把烟戒了”他感慨,从此告别叼着烟、喝着咖啡的写稿岁月。 在纽约一盒(20只)普通的万宝路香烟要卖到14美元,其中5.85美元都是税收。连知名作家都觉得贵,烟草行业的利润和重税可想而知。


“对于烟民来说,最好的选择肯定是戒烟,但是戒烟很难,很多烟民并没有戒烟成功。电子烟对于他们来说是个很好的产品。依然可以吸烟,但能明显减少吸烟带来的危害。”在大雪纷飞的瑞士达沃斯小镇,全球最大烟草公司菲莫国际的首席运营官Jacek Olczak在接受凤凰网专访时表示。在一个小时里,他畅谈烟草行业未来的发展与变革,而他手边放的就是手机和一个形同迷你手机的电子烟。


菲莫国际是全球最大的烟草制造商,旗下最知名的香烟品牌是万宝路香烟。截止上一个交易日,公司总市值高达1297亿美元,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排名108位。


图注:菲莫国际首席运营官Jacek Olczak接受凤凰网财经记者专访


无利不起早,不管是电子烟,还是传统香烟,赚钱才是硬道理。全球最大的烟草巨头菲莫国际(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是如何赚钱的?


1

盈利增长超30%:该感谢特朗普?


不要逆势而为,“趋势”一词是常被投资者提到的关键词。大趋势来看,传统烟草行业夕阳西下,几乎不可逆转。世界卫生组织多次警告吸烟的严重危害,上到国家小到城市管理者频频要求“禁烟”,售卖的每一包烟都有“吸烟有害健康”的标识,最近几年“禁烟”、“控烟”已成大势所趋,被视作文明社会的象征。


据中泰证券的行业研报,从2014年开始,全球卷烟行业规模在健康意识、控烟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合力影响下持续下滑,全球烟草出货量的增速为负数(-2.5%),预计未来每年会继续以2%-3%的速度下滑。而外资投行的预测更为悲观,瑞银分析师预测2018年全球烟草销量较上年下降4%,下降幅度此前年均跌幅的两倍。


图注:传统烟草的数量逐年萎缩


夕阳中的传统烟草行业,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连巨头也不例外,每个公司都在寻找出路。从2月刚刚公布的年报来看,菲莫在传统烟草领域的份额也逐渐减少。


身处夕阳行业,还能赚到钱吗?答案是肯定的。根据菲莫年报, 2018财年全年盈利79.11亿美元,同比增长31.09%;销售收入296.25亿美元,同比增长3.05%。虽然烟草的销量下降,但单价上升,使销售收入保持平稳。


菲莫国际是一家很纯粹的烟草公司,没有什么多元化业务,收入来源于两大块:燃烧型香烟(传统香烟)和新型烟(各种电子烟及加热不燃烧产品)。虽然在采访中,公司首席运营官大部分时间都称赞电子烟:“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将向消费者证明:电子烟比传统烟草好”,但从目前的数据看,电子烟收入只占全年总收入的14%,超过85%的收入来源依然是传统烟草。


为何3%的销售收入增长能带来30%的盈利增长?还要感谢特朗普。


据最新年报,盈利大幅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减税。 感谢特朗普的减税法案,在一年内,菲莫的实际税率从40%减少到23%。


2017年12月,美国参议院正式通过税改法案,将企业所得税从35%下降到21%,这也被视为特朗普上任的重大功绩。而这一功绩也帮助了多家上市公司在艰难的2018年拿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除了减税的重大利好,菲莫也调整了财务结构,利用账上剩余现金提前还债,减少利息支出。


中国人常说:“逆境出人才”。 福布斯杂志曾撰文分析,投资烟草行业的重要原因是:“烟草公司通常都是非常优秀的经营者,毕竟他们已经被打压了50年。”文章分析称,烟草行业在过去五十年里备受争议,经历了多次兼并收购形成几大巨头,这也迫使能活下来的烟草公司在压缩成本和榨取利润上做到极致,能够以最低成本打开市场,再利用品牌战略定出高价。


除此之外烟草行业的高垄断性和高门槛也拦住了不少竞争者。 多年的高度竞争和兼并收购后,市场上几乎只剩四大烟草巨头—菲莫国际、英美烟草、帝国烟草、日本烟草,垄断了国际市场上主要的香烟品牌。 而中国烟草总公司包揽了中国境内全部烟草生产销售,即将在香港IPO,才刚刚开始加入国际竞争。


2

慷慨分红:成华尔街大佬“宠儿”


如果有些事“政治不太正确”但能赚钱,你做吗?华尔街精英的选择是“只做不说”。


近几年来,美国刮起了一阵“绿色投资(Green Investing)”风潮,又称“社会责任感投资”,指只投资对环境和社会有益的产业,不投资烟草、酒精、武器等产业。然而华尔街大佬们似乎对这一战略并不感冒,赚钱才是最终目的。


2月中旬,索罗斯基金会向美国证监会递交的四季度持仓公告。该公告中披露,索罗斯基金在四季度买入五只新股,其中包括菲莫国际,购入59万股。


索罗斯不是特例,菲莫国际一直是华尔街的“宠儿”,背后的股东几乎囊括华尔街主要基金。持股最多的两个机构大股东分别是:全球最大公募基金—先锋领航投资(Vanguard),和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基金--黑石集团。


图注:菲莫国际的前十大机构投资者,包含多家公募基金(来源CNN business)


更令人惊诧的是机构持仓比,截止2019年9月,机构投资者持仓比率高达75.12%,也就是说市面上流通的股票中有四分之三是被机构买走了,剩下四分之一留给散户。而机构中,最喜欢烟草巨头莫过于公募基金。公募基金购买了超45%的公司股票,在前二十大机构股东的榜单上,不乏一些熟悉的对冲基金和投行: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等。


图注:机构投资者持仓变动,机构投资者持仓比率高达75%,其中45%为公墓基金


为何华尔街如此青睐这家烟草公司?因为有稳定分红。


2018年年报显示,菲莫在全年一共向股东支付了69亿美金的分红。2018年第二季度,公司董事会宣布将每季度分红提高6.5%,每股全年分红高达4.56美元。


在财务分析中,一般将分红率作为重要参考指标,由于菲莫股价在去年年底暴跌至66美元,导致分红率创新高,一度高达6.9%。即使按83美元/股的股票均价计算,分红率也为5.5%,是标普500平均分红率的近3倍。


图注:标普500平均分红率在2019年仅为1.94%


烟草巨头慷慨分红,公募基金对其趋之若鹜。相比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不追求超额收益,由于操盘金额巨大,信息公开透明,更追求稳定收益。高度垄断、发展成熟、能提供丰厚分红的烟草公司股票无疑成为优选。


为何烟草巨头能慷慨分红?与苹果有相似之处,烟草也是一头“现金奶牛”,账面上躺着大量现金。每年经营性活动能为公司带来95亿美元的稳定现金流,而融资和投资活动占用的资金不到10%,大量闲置资金沉淀。


图注:经营活动带来了95亿美元的净现金流(来源:2018年年报)


这些赚的钱都用来干啥?第一件事就是通过丰厚的分红将利润返还给股东。除了分红,公司也没有把数十亿美元存在银行里赚利息,而是做了一些理财,拿出了55亿美元投资指数型基金,赚得市场平均利润。


从烟草巨头到华尔街大佬,买卖之间形成一个循环:华尔街基金投资烟草公司,做股东拿分红,而烟草公司将大量闲置资金拿去买基金。


当然可能还有一个原因,福布斯杂志撰稿人调侃:“在如今股市如此动荡的日子里,可能需要抽更多的烟吧。”他解释,正因为稳定的收益和现金流,和烟草的“刚需”属性,让烟草公司具有很好的抗风险能力,成为抵抗金融危机的避风港。


3

在全世界卖烟,除了中国和美国?


在年报中,有一个高频词汇—“排除(exclude)”。从销量到收入,最常见的描述是“排除美国和中国,我们在其他地区实现了高额增长”。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大的经济体,几乎支撑起了一些跨国公司的大部分业绩。缺少中国和美国两大市场,烟草巨头如何做到业界第一?又重点发力哪些区域?


不做美国市场,是一件历史遗留问题。2008年以前,菲莫国际只是奥驰亚(Altria)的子公司。随着业务发展,2008年,菲莫国际彻底从母公司中独立出来,专注于扩展烟草的国际化市场,然而菲莫美国依然处于母公司中。也就是说菲莫美国负责在美国销售万宝路等香烟产品,而菲莫国际则专注于美国以外的市场。十年过去,如今的母公司不管是股价还是市值都远不及切割出来的子公司,菲莫国际“后来居上”。


为何“排除”中国市场?“我们和中国烟草是非常信任的合作伙伴,中国烟草帮助我们拿到了执照许可,也给了销售配额”,菲莫国际首席运营官Jacek Olczak在接受采访时说,他耸耸肩笑言“当然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额度。”


之所以要排除中国,因为中国特殊的烟草专卖专营制度决定了这家国际烟草巨头在华并没有完全的自主生产权、定价权、销售权。菲莫将中国烟草称为“可以信任的合作伙伴”,因为他们早在2005年就开始打交道。


据媒体报道,2005年12月21日,中国烟草总公司和菲莫国际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协议规定,菲莫国际的万宝路牌卷烟将在中烟下属工厂进行许可生产,并由中烟指定的下属公司进行全国销售。协议还规定,中国烟草进出口(集团)公司和菲莫国际将在瑞士建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持有50%的股份。受此重大利好消息影响,奥驰亚(当时还未拆分)股价飙升8%,全世界都以为国际烟草巨头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十多年过去,万宝路依然在烟草专卖店里摆着,但并没有改变中国烟民的消费习惯。“外烟这么多年都没有打开市场,烟民还是习惯抽国产烟。”一位前国有卷烟厂领导坦言,烟是一个很具有“本地化”属性的产品,抽习惯之后换了一个其他省的香烟都可能不习惯,更不论外国,而且很多烟民对于外烟品牌也不熟悉。


“卖的最好的还是中华,外国烟卖不动,买(外烟)的都是老外。”在机场的烟草免税店里,一位导购直言。


提及烟草巨头在中国市场的进展,高管并没有谈具体数据,而是强调“信任关系”和“长期合作”,“对于中国,必须用长远眼光来看,不能做短期打算。”


排除中美之外,菲莫在欧洲和亚洲是“垄断玩家”,在多个国家占有超过40%的市场份额,在意大利、菲律宾、阿根廷、墨西哥四国的市场份额超5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