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
“
马江博说趋势
”
,再点击右上角的“
···
”,选择
设为星标
,
文章每天
自动推送
我是
马江博
,关注我,看清
趋势与财富
。
(我在得到的年度专栏《
政经参考
》已上线,
详情见文末
)
又一省份迈上
GDP5万亿元
的新台阶。
最近
安徽省
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4年工作时公布重磅数据: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
经济总量跨上5万亿元台阶。
突破5万亿元对进入“经济大省”行列有着里程碑意义。国内普遍
将6万亿设立为“经济大省”的门槛,
安徽与“经济大省”仅一步之遥。
更让人吃惊的是,安徽是以
”加速跑“的姿态
在过去十年连续迈过四个万亿大关。2014年、2018年、2021年、2024年分别突破2万亿元、3万亿元、4万亿元、5万亿元。
毋庸置疑,
安徽是这
10多年全国区域发展竞合中杀出来的
“最大黑马”。
安徽凭什么这么猛?
决定经济增速的最重要两个因素,
一是地理位置;二是科技创新。
地理位置决定一个区域是不是
商业交易网络和生产要素流动的交通枢纽,
科技创新决定其在
全球产业链处在高端还是低端。
安徽在这两个方面都呈现出
巨大的优势。
先看地理位置。
安徽作为内陆省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地理位置不东不西,曾被调侃为
”缺点东西“。
安徽一直也在犹豫向东还是向西。
向东——2003年,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开始实施,
江浙沪携手组群,
并无安徽。
向西
——随着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安徽省与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和山西6省被
列入中部地区。
2014年,对安徽来说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安徽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另一方面,安徽
作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
终于在国家《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得到确认。
2016年,
安徽有8座城市
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新成员,长三角区域随即由
“两省一市”
(浙江、江苏、上海)扩展到
“三省一市”
(增加了安徽)。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在2018年上升为国家战略,
安徽全省域
被正式纳入长三角地区,
“向东发展”战略
得到进一步明确。
安徽全省域加入长三角,成为安徽发展的
最大机遇、势能和红利。
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处于长三角和中西部“两个扇面”交汇点
的安徽,必然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安徽的
交通枢纽地位
变得更加稳固:
1、国家高铁路网总体规划是八纵八横,其中
两纵三横5个通道、10条路网干线
经过安徽;
2、
目前,以合肥为圆心、
500公里为半径的区域内
集中了中国约35%的人口和40%的消费市场;
3、安徽在全国率先实现了
“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
还建成了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国第二条南北水运大通道
——
已经通航的江淮运河。
再看科技创新。
安徽的最大转变还是
“科技创新策源地”
的形成。
看一下安徽
GDP这五万亿是怎样构成的:
第一产业增长3.2%;
第三产业增长4.9%;
第二产业增加值达19607亿元,增长7.4%;
更重要的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竟然高达22.3%!
2024年,安徽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8.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3500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
7533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13家,
总数均居全国第一方阵。
安徽能成为
“科技创新策源地”
,省会合肥是
”课代表“。
2019年,凭借政府主导的资本招商、直接股权投资等方式成功培育出
京东方、长鑫存储、科大讯飞多
家科创型企业,合肥不仅成为
创投界的一匹“黑马”,
其“合肥模式”更在全国范围引起学习热潮。
全球首次实现
18个光量子比特纠缠,
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
在合肥诞生;
世界唯一让机器达到真人说话水平的
语音合成系统
在科大讯飞实现;
目前,
量子信息、聚变能源和深空探测
是安徽正在着力建设的三大科创高地,也是安徽科创实力的根基所在。
曾经的安徽,主要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以钢铁、水泥、有色金属为主要工业产品,但随着产业升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