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演艺圈艺人私生活方面的种种爆料,从
文章
事件到
白百何
事件,此起彼伏,也让广大吃瓜群众看得大呼过瘾。同时不乏有众多爱蹭热点的网络写手与营销号,对那些爆出新闻的艺人,做“道德卫士”状去冷嘲热讽,大肆抨击。
然而,一个演员如果有婚外情,是否当真就意味着人品卑劣,道德败坏,十恶不赦,必须终结他的演艺生涯,打入谷底不得翻身?
要知道,演员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
从艺开始就牺牲了大部分的个人隐私,和身为普通人的人格尊严
。在大庭广众面前,要随时向素昧相识之人屈膝下跪,喊爹认娘;为所谓的"艺术需要",并非夫妻或恋人的一男一女,同样要在多个摄像镜头面前,随时去亲热亲吻,甚至裸身拥抱。
而他们真正的亲属恋人,还必须要克服心理障碍,笑颜旁观。甚至常有作为丈夫的导演,要时刻监视镜头,去仔细观摩自己的妻子和别的男人拍亲热床戏,并指令他们做出种种姿势,诸如此类在寻常人看来的匪夷所思之事,对演艺圈人士来说,也是司空见惯。
因此,演员在男女关系上的“廉耻感”,原本就比寻常普通人低得多。哪怕是男女之间的亲吻拥抱,对他们来说就和吃饭喝水一样轻易随便,可能只是一次随时的练习,为着下一次的公开展现。
何况一个云集了各个年龄段的漂亮光鲜的帅男美女的圈子,在荷尔蒙的摩擦激荡下,原本就是风流恣意,及时行乐,司空见惯;因戏生情,“剧组夫妻”,习以为常。真正修身养性的道德君子,反而倒更该去象牙塔书斋里找寻了。
因此,纵观中外影视圈,人品才华和艺术成就从来就不成正比,无数影史留名的大师,他们的艺术成就有多辉煌,私生活就有多放纵。
拍一部新影片就和一个新的女主角发生性关系,对很多电影名导演也是家常便饭
,即使是
伯格曼
这样的艺术大师亦不能免俗。
即使是猥亵幼女、和继女“乱伦”的
伍迪·艾伦
,强暴未成年少女的
波兰斯基
,拍戏时强暴女演员的
马龙·白兰度
,以及唆使他这样做的导演
贝托鲁奇
,这些真正的道德败坏、人品低劣者,都还只是“私德”问题。
马龙·白兰度在拍摄《巴黎最后的探戈》时,性侵女主角施奈德
至于说“公德”,且不说
费里尼、维斯康蒂、罗塞里尼、里芬斯塔尔、小津安二郎
这些电影艺术大师,同时也都是著名的法西斯分子,
伊利亚·卡赞
是个出卖朋友的无耻告密者,甚至连
开创人类电影的“电影之父”葛里菲斯,同时是一个把黑人当做未开化野兽、坚定支持3K党的种族主义者
。
然而,即使如此,也同样无改他们导演和主演的作品在电影史上的伟大,会被一代代电影人所铭记。那些私德无可挑剔的大师固然可敬,但如果非要强求导演或主演的人品,一定要“德艺双馨”,那么人类电影史得砍掉整整一半甚至更多了。
而在华语影视圈,过去几十年里,上一辈的许多老艺术家,他们个人生活“一言难尽”的同样为数甚多。抛妻弃子,离婚出轨,三婚四婚,全都是家常便饭,比如当年张艺谋和巩俐,刘晓庆和姜文,都是闹得轰轰烈烈,沸沸扬扬,成为全国群众茶余饭后的闲聊新闻,
《人民的名义》里,因“胜天半子祁同伟”而重回观众视线的许亚军,就是个著名的风流浪子,四任妻子各个貌美如花,个中种种纠葛,至今外人难以言喻,
“两亿处长赵德汉"的饰演者侯勇,这位华表奖影帝和飞天奖视帝,惊艳了观众不久,同样三婚迎娶了20岁肤白貌美的小娇妻。
而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无数人童年回忆中那些倾国倾城的“电影女神”,又有几个不是被富商甚至黑社会包养的情妇?
华语圈两岸三地那些有名的大导演,抛弃发妻另娶新欢,同样司空见惯,能一生一世相守一人者如李安,只是凤毛麟角。——可那又如何?
影迷和观众们终究看的是他们的戏,而并非首先关心他们的人。就如电影圈导演们的事业沉浮,从来只因为他们的作品质量,票房和奖项收益,而并没有一个是被众所周知的婚外情就轻易打倒的。
前辈们这些丰富多彩的八卦新闻,从来不妨碍大家继续看他们的戏,赞他们的演技。和他们的优秀作品、经典角色相比,个人私生活的风流韵事,仅仅只是一点无伤大雅的陈年过往罢了。
所以,哪怕成龙在“小龙女事件”犯下的“男人都会犯的错”,无损于他依旧是中国电影史最伟大的演员,没有之一。他的拳拳爱国之心,真刀实枪的敬业精神,依旧激励和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然而,如今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评判标准却改变了,“粉丝文化”和“流量经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娱乐圈,传统演艺圈也同样被偶像文化的观念所荼毒,正经演员也被和那些偶像爱豆混为一谈,统称为所谓“艺人”。
对明星艺人,舆论风评首先看重的不再是他们演技能力,业务水平,而是所谓“
人设
”,稍有风吹草动,鸡毛蒜皮小事,便会被全网络疯狂嘲讽,即所谓“
人设崩塌
”。
要知道,过去几十年里,还不曾被粉丝文化、流量经济、众多营销号水军侵蚀的影视圈,原本并不是这样的!
这种怪象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也就是
竭力推广“粉丝文化”和流量经济的操盘手、营销号们,
心知肚明他们要力推的那些流量明星、偶像爱豆,其真实业务水准实在拿不出手,才竭力营造出一个
虚假完美的人偶
,藉此吸引大量粉丝为其买单,当免费水军去全网营销安利,
顺便营造出在当今演艺圈,所谓“明星人设”如何重要的氛围,反过来排挤打击那些真正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演员,与他们争抢优良影视资源。
很多偶像演员,流量明星,演电视剧全靠配音拯救,演电影至今还做不到用自己原音演一个出彩角色,主流权威奖项基本挂零,年龄纷纷过了30岁,35岁,还继续混迹于让自己走红的古装或现代偶像剧……可偏偏就是这些人,靠着他们为数众多的粉丝撑腰,整日用吃饭喝水等等鸡毛蒜皮小事,霸占了各个平台流量热搜,成了无数人眼中的当红明星,“正能量偶像”。
反过来,那些收视或票房成绩出色、业务能力优良,创造了许多经典角色,有不止一个影帝影后/视帝视后奖杯,深受广大观众认可的主流演员,因为他们也一直握有令无数同行眼红艳羡的主流影视资源,所以更加成为那些虽然通过众多营销号、在相当程度上操纵网络舆论,却一直挤不进主流圈的流量营销团队的眼中钉、肉中刺。
因此,14年的文章事件,17年的白百何事件,之所以成为迅速成为网络热点新闻,便在于他们这些业务能力良好、占据行业优秀资源的演员,一旦在私生活上被抓到了小辫子,当然会令某些演技不行、口碑不佳的流量明星团队,和他们为数众多的粉丝们如获至宝。
各路竞争对手团队纷纷下场,大肆煽动网络舆论,推波助澜大作文章,很大程度上就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心要影响投资方制片方对这些演员的信心,将他们路人缘观众缘直接踩死,恨不得把他们黑得彻底翻不了身,立时终结他们的影视事业,而
从来绝非是为了他们的合法配偶去打抱不平。
所以,如“文章事件”和“白百何事件”,之所以引发了远远高于这两个明星本身人气流量的轩然大波,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历时经年仍然余波不息,两个演员的相关话题评论区,至今仍被人人喊打,很大程度上,也未必没有各方幕后推手推波助澜的缘故。
然而,《少帅》(1.28%+0.92%)、和马伊琍夫妻档《剃刀边缘》(0.946%+0.941%)的高收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