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新闻广播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新闻频率官方微信。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新闻广播

法官牵手AI,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司法实践?《法学家大讲堂》为您解析

上海新闻广播  · 公众号  · 上海  · 2019-04-11 12:00

正文

《法眼看天下》特别节目

法学家大讲堂第一期正式上线



第一期主题:

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司法实践,更好实现公平正义?


主讲嘉宾: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二级大法官 

崔亚东(左一)


特邀嘉宾:

 科大讯飞副总裁、政法事业群执行总裁冯祥(左二)

上海市律师协会民事业务研究会主任谭芳(右一)



程序员

法官,办案子您是行家,人工智能还得听我们的,这人工智能啊,首先要看三要素...

崔亚东法官

我专门去科大讯飞学习过,他们给了我这张图,我给修改了个法律版,你看看


程序员版


法官版






程序员

这法言法语...我服了.... 继续写我的0100101001010010


崔亚东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

从2017年2月上海承接这项改革任务以来,我们一共集结了700多位科技人员和法学专业人士,从零开始做起。由技术人员构建声音识别、图文识别、司法实体识别等技术平台,再由400多名法院、检察院、公安的一线办案能手、办案专家,提出一线办案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制定人工智系统的证据标准库、证据规则库、证据模型库等等。

 

在两年的研发过程中,我们一共在辅助系统中嵌入了400多个罪名,20000多条证据标准;开发创新了9项应用型技术,攻克5大技术难关,突破4项技术瓶颈,并且和科大迅飞共同创造了6项知识产权···可以说,真正实现了 0 - 1 的突破。


这套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已经在全市公检法刑事案件办理中全线使用, 目前已经办理案件三万多起。可以说,像这样的把人工智能运用到刑事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在全世界都尚属首例。



钟姝

崔法官还给我们法友带来了一本书,《人工智能与司法现代化》,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封面左上角列举了大家熟知的人工智能代表,1997年“深蓝”、2011年“沃森”,2016年是“阿尔法狗”,2017年是“206”,你们管他叫“206”?



崔亚东

叫“206”是因为中央交办给上海高院承担研发“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软件”的任务是在2017年的2月6日,为了工作方便,就用了“206”这个简称。


 206

你好,欢迎使用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系统,我是206,向人类问好。


程序员

哈哈,看到我们的作品了吗,为之颤抖吧,很快法官们就要失业了!



崔亚东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

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不等于“机器办案”。

很多人提出“人工智能办错案怎么办?”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人工智能不是“办案”,它的核心功能是“辅助”。206系统的目的是辅助法官办案,用大数据和精准流程匹配来减少错案发生的可能。

AlphaGo人机大战,即便先输一盘,最终还是凭借4:1的大比分赢得比赛。但辅助办案不行,错一步都不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工智能阶段性、局限性是替代不了法官。但科技的加入更丰富了法律内涵,也让司法成为真正的科学。



 冯祥 科大讯飞副总裁、政法事业群执行总裁 

人工智能应用于行业最难的地方就是从“0”到“1”,比如206系统中的“类案推送”(将相似案件的推送给民警的功能)它的可检视度到底高不高,高到什么程度?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全新的课题。

但我们有信心,人工智能最大的优势就是“学习”。206系统学习了400多位法院、检察院、公安的一线办案能手、办案专家的办案经验,在这些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探索如何从1到多!


谭芳  上海市律师协会民事业务研究会主任

我是民事领域的律师,我也很期待“206系统”的从1到多,未来这套系统能不能扩展到民商事领域,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让民商事案件有更多、更精准的理论裁判和科学结果?

是否可以让我们律师也享受到“福利”,让“206系统”辅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




崔亚东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

民商事案件+人工智能的意义更加重大。法院办案中90%以上都是民商事案件,涉众面更大。


民商事案件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已经于2017年11月上线试运行,2018年已经在全市推开使用。但是由于民商事案由有500多种,这对系统识别处理的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目前只针对其中的8类民商事案由开放了功能接口,还在持续开发中;怎样与律师进行对接互动,我们也正在研究!


无论是刑事、民事,206都只是辅助办案系统,辅助法官、检察官、侦察员办案,等于给法官、检察官、侦察员配备了智能助手,起主导地位还是法律专业人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