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鲜电商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根据BCG消费者洞察智库(CCI)的一份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市场从40亿元猛增至950亿元。到2020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3470亿元。
但高速增长背后,有一个比较尴尬的地方——生鲜电商渗透率尚不足2%(另一种说法是2%~3%之间,编者注)。电商在过去十余年改变了很多行业的格局,但是在生鲜市场,仍稍显乏力。原因看下来主要是两块:
1.消费者消费习惯培育难;
2.冷链物流成本高。
前者主要因为生鲜电商前期多通过“烧钱”抢占市场,导致消费者在多平台之间游离不定。后者则主要跟生鲜品类本身的高损耗有关,这也对物流与供应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平均客单价也在持续走低。根据国泰君安行业报告研究院的一份数据,生鲜电商已从过去1.0时代的100元~150元客单价,降至现在2.0时代的20元~30元/单。用户不再愿意一次性花大价钱购买生鲜产品,而是倾向于选择“小而美”的订单。
此外,《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整理后观察发现,生鲜电商的包邮价正不断地刷新价格底线。包邮价区间已由原来主流的150元~200元,降低至现阶段主流的29元~100元不等。
部分生鲜电商“包邮价”对比
从上表不难看出,不同生鲜电商之间在SKU、配送时效、包邮价等跨度和区别非常大。
仅SKU一项,平台之间甚至相差高达约300倍。当然,这里需要解释的是,由于各平台打法不同,品类也千差万别,比较的意义并不大。比如盒马鲜生系新零售标杆案例,尽管配送时效很快,但其线上业务覆盖范围非常有限,仅辐射门店周边3公里,跟一些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生鲜电商相比,还是处于明显劣势。《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粗绘该张表格,也仅是为从平台包邮价的角度,尝试探索其中的一些门道。
这里也确实有些规律可循。具体来说,可以分为这么三点:
1.包邮价普遍较低的平台,SKU数也较少,大致都在上千及千以内;
2.SKU数在4000个~8000个左右的平台,多为次日达服务,包邮价大都在60元~100元之间,属于中高水平;
3.低档包邮价区间(29元~49元),多为门店或者前置仓发货,配送时效通常较快,但对配送范围有一定要求,不具普适性;中高档包邮价区间(69元~100元)多为中心仓发货,配送范围几乎不受限制。
在电商运费问题上,包邮价和平台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客单价等息息相关。之前一号店最开始是88元免邮,后来涨到99元,当时竞争对手就很高兴,说一号店打不起价格战了,所以这个东西被一些圈内人士解读为各家电商平台抗亏损能力的体现。
天猫超市闪店业务是否也是为了亏损抢市场?答案是否定的。
关于包邮价的问题,前面我们曾针对闪店业务做过浅析。从天猫超市的回应可以看出,闪店的“29元包邮”定价,并非是为了打价格战和营销,而是通过前置仓摊平配送成本。
换一种说法,菜鸟网络下面有多支业务线,安鲜达作为天猫超市生鲜业务的唯一CP,输出一站式冷链仓配服务,29元的包邮价相当于仓储供应链端和消费者消费倾向的“最大公约数”。
现阶段类似的生鲜电商平台很多,比如每日优鲜、U掌柜等。这样的好处是通过降低商品与消费者的物流物理距离,大幅提升配送时效。但前置仓也有它明显的天花板——订单承载能力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