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假艺术节
全世界可能只有这一个假的艺术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企鹅吃喝指南  ·  特大好消息:今年最好吃的草莓降价了! ·  2 天前  
润农畜牧报价  ·  2025年2月21日 ... ·  昨天  
正在新闻  ·  青岛人的春菜火锅自带鲜气! ·  2 天前  
正在新闻  ·  青岛人的春菜火锅自带鲜气! ·  2 天前  
艾格吃饱了  ·  吃完就没,它它它只剩最后十来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假艺术节

艺术家的 Instagram

假艺术节  · 公众号  ·  · 2018-11-21 09:10

正文


不管你承认与否,社交媒体正在变得同质无聊。英国《卫报》在今秋发表的某篇评论中,尖锐指出即使是以分享积极生活态度为存在基础的 Instagram ,也不可避免地因为日渐失控的数据体量而逐渐开始成为个体用户的精神负担。





阿根廷艺术家艾玛利亚·乌尔曼 Amalia Ulman 曾在 ins 上用半虚构的身份做了五个月纸醉金迷又迷途知返的意见领袖。她凭借这场糅合了摄影与社交媒体的“表演”,成功登陆伦敦泰特美术馆,并开启了自己的“网红艺术家”之路。





谈到 Instagram 和艺术之间的关系,人们难免感到乏力。有人说该平台充满了数字垃圾,也是当代社会上最混乱的自恋者游乐场,这种反智状态与艺术创作需要的条件显然格格不入。然而对把 Instagram 当成日常工作之外另一片试验田的艺术家来说,媒介的新鲜感虽然无法长久保留,但观念和内容可以拒绝陈旧。假艺术节组委会今天想要跟各位分享几个挚爱的艺术家账号,并简要考察下他们平常在网上究竟是如何冲浪的。







早在2012年就宣告退休的意大利观念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显然闲不住。当年职业生涯发展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有人赞美他是天才,也有人对他的“恶作剧”不太感冒。不过对艺术家本人来说,争议没什么大不了,自己过瘾似乎才最重要。





特立独行的卡特兰“运营”起 ins 来,相当驾轻就熟。他将自己的账号明确定位成一个阅后即焚的项目,并将其命名为 The Single Post Instagram 。也就是说,每发一张新的图,卡特兰就会将之前的帖子删除。






所以说,不管你关注也好,不关注也好,任何时刻点进卡特兰的页面,永远只会看到一张图。与此同时,卡特兰至今为止没有在 ins 上关注任何人,这样的操作也与平台的社交属性背道而驰。





被誉为“复制大师”的卡特兰在 ins 上发布的大多数图片/视频(除了自己的过往作品以外)均非原创,而文字部分更是以画外音的形式与视觉内容保持着可观的距离。在他最近上传的一系列故事(story)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来自抖音和快手的素材。







在上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大放异彩的加拿大艺术家杰弗里·法默尔用 ins 向杜尚的现成品观念进行了彻底的致敬。他的账号名叫 anhourbeforesleep ,顾名思义,非常适合深夜独自观赏。





杰弗里·法默尔的 ins 里几乎只有视频。他发布的内容来源于各式各样的复古短片,其中不乏小众的外国电影片段,20世纪70年代的课外特辑,以及奇怪的黑白卡通。他为每段短视频搭配的字幕一般也十分逗趣。






对杰弗里·法默尔来说,ins 或许就是他的线上情绪搜集版。毕竟,他的雕塑、拼贴画、视频、电影、表演艺术和文本类作品,大多都是在流行文化的基础上创作完成的。







英国当代艺术家乔纳森·芒克的 ins 同样也是个独立于日常创作之外的项目。不管从任何角度解读,这场基于社交媒体的观念艺术长时创作都不会让人觉得无聊。相反,它可能是 ins 迄今为止最具原创精神的艺术家项目之一。





乔纳森·芒克的 ins,缘起于他与家人的一段短途罗马旅行。其背后的逻辑一目了然,作为艺术家的他每天都需要吃饭,吃完饭之后就会收到账单。他在账单上画画,并在完成之后以 ins 贴图的方式将它们出售。通常,在评论区第一位留言想要购买的网友,就能用与跟饭钱等额的价格得到这件作品。于是,藏家们最终为艺术家的“面包和黄油”买了单。这是相当有机的一个过程,既浪漫又嘲弄着艺术家和藏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乔纳森·芒克在账单上的绘画素材与极简主义和观念艺术密切相关。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将艺术史的上下文串联,另一方面也将自发的挪用行为带入了全新的创作语境。







如此个人化的叙述方式已经成为乔纳森·芒克职业生涯的标志。他通过账单绘画向 Ed Ruscha, Sol LeWitt, Donald Judd Jenny Holzer 等一众前辈敬意,跟过去和未来自然而然地产生对话。








说到乔纳森·芒克,就不能忘了大卫·史瑞格里。这两位毕业于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的艺术家,当年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室友。大卫·史瑞格里的 ins,比起上述各位,不算太有个性,但是,小画看看还是非常令人愉悦的。











特别喜欢希腊剧场艺术家 迪米特里斯·帕派约安努 的 ins,打开这个账号,好像去到了他的演出现场。另外,简介中的那句话也格外动人, Judge a moth by the beauty of its candle.







美国著名观念摄影艺术家辛迪·舍曼的 ins 上全部都是“自拍”,然而这些自拍照中,确切来说,没有一张是她“本人”。





经过多年的实践,辛迪·舍曼已经很擅长拿捏现实生活和自我沉溺之间那段可近可远的距离。她在社交媒体上那些或扭曲或狰狞的女性面孔,在崇尚完美,甚至推崇做作生活方式的 ins 上显得愈发突兀和大胆。与此同时,辛迪·舍曼也通过网络上的这些行为给这个自恋的时代提供了一面类似照妖镜般的魔幻工具。





事实上,辛迪·舍曼一点也不喜欢自拍这个概念。对她来说,ins 上的图像只是玩玩罢了。她说:“我不认为它们可以与我真正的作品相提并论。就是好玩而已,算是一种娱乐。”




Richard Prince


既然说到了辛迪·舍曼,那也就顺带提一提她的前男友(之一),同为艺术家的理查德·普林斯 Richard Prince



2014年,普林斯在高古轩画廊 Gagosian Gallery 展出了一系列名为《新肖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