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制片人福原庆匡在推特上解说动画制作委员会的盈利机制。
动画制作人福原庆匡在质问箱中回答观众提问。有人问起为什么动画公司赚不到钱,却还是会有这么多动画。福原解释说,这是因为有公司能从动画中获利,是这些公司支付了制作费。
福原举了一个假想例子:
一部动画的成本,包括
制作费:1,500 万× 12 集=18,000 万日元
宣传费:2,000 万
提供费:3,000 万(1000 万×3 个月)(向电视台租用时段播出节目的费用)
合计 2.3 亿日元
制作委员会的营业额:
欧美在线视频播放权:1,000 万×12 集=12,000 万日元,假设窗口抽 20% 提成,到制作委员会手里的收入就是 9,600 万。
中国在线视频播放权:500 万×12 集=6,000 万日元,假设窗口抽 20% 提成,到制作委员会手里的收入就是 4,800 万。
BD 销售额:8,000 日元×6卷×3,000 张× 15% =2,160 万日元(假设委员会的收益率是 15%)
音乐销售额:2,000 日元×2,000 张× 15% = 60 万日元(假设委员会的收益率是 15%)
周边销售额:1,000 日元×1,000 个× 5% =5 万日元(5%是周边版税率的行情)
线下活动营业额:5,000 日元×2,000 人 - 制作费 800 万=200 万日元
合计 1 亿 6825 万日元
这已经是假设了一部卖得还行的作品的收入情况了,但是这么一看,制作委员会整体是赔钱的。
那么,大家是怎么从动画中盈利的呢?
我们现在假设,有 5 家公司,各出 1/5 的钱,组成了这个制作委员会。
因为总成本是 23,000 万日元,所以每家出了 4,600 万日元的成本。
因为总营业额是 1 亿 6825 万日元,所以每家的收入是 3,365 万日元。
乍一看,每家公司各亏了 1,235 万日元。
但是,不要忘记,制作委员会的各家公司同时也是掌管不同权利的窗口,并且从自己的业务中获得了利益。
各窗口的营业额:
A:海外在线视频播放权窗口:1,500 万×12 集× 20% =3,600 万日元
B:BD 窗口:8,000 日元×6卷×3,000 张× 20% =2,880 万日元(假设收益率是 20%)
C:音乐窗口:2,000 日元×2,000 张× 20% =80 万日元(假设收益率是 20%)
D:周边窗口:1,000 日元×1,000 个× 20% =20 万日元(假设收益率是 20%)
E:线下活动窗口:100 万日元
那么各公司的合计盈亏就成了:
A:在线视频窗口:委员会分红 3,365 万+窗口营业额 3,600 万-制作成本 4,600 万日元=2,365 万
B:BD 窗口:委员会分红 3,365 万+窗口营业额 2,880 万-制作成本 4,600 万日元=1,645 万
C:音乐窗口:委员会分红 3,365 万+窗口营业额 80 万-制作成本 4,600 万日元= -1,155万
D:周边窗口:委员会分红 3,365 万+窗口营业额 20 万-制作成本 4,600 万日元=-1,215 万
E:线下活动窗口:委员会分红 3,365 万+窗口营业额 100 万-制作成本 4,600 万日元=-1,151 万
而现实中,五家公司的出资率是不可能一样多的,收益最多的 A、B 两家公司会出资更多,C、D、E 出资率则比较少。而即使是赤字的公司,也一定有别的收回成本的渠道(比如说出版社通过动画卖书之类),才会参加投资制作动画。
(https://twitter.com/fukuhara_ystd/status/1184368282347851776)
所以,如果一家公司在制作委员会里没有窗口业务只是出资,那基本上确定要赤字了。
(这也是许多动画的制作委员会没有制作工作室参加的原因。)
另外,唱片公司参加制作委员会,可以让艺人为多部动画担当主题曲,提高艺人人气,从而通过个人演唱会、巡演、CD、周边牟利。
顺带一提,企业经营范围中没有相关业务的有钱企业,就算投资动画,不仅因为没有窗口业务会赔钱,而且还会触犯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所以参加制作委员会的必然只能是有动画业务的公司。
(https://twitter.com/fukuhara_ystd/status/118437013625955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