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人】3个字呈现“负面标签化”现象,“台湾人”与“中国人”成为二择一的对立符号。不管从历史文化、两岸关系或台湾发展的角度而言,都是非常不应该,也是非常危险的事。
早起台湾社会的主流认同,从来清楚而无半分模糊,被问及自己是什么人时,泰半会毫不犹豫回答“我是中国人”,也有人回答“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当时还有一首《我是中国人》流行歌曲,传唱一时。自李登辉第二任期开始,“中国人”3个字开始被污名化,如今已成为一种令人产生“羞耻感”、几近“不可说”的弱势者认同。这中间固然有绿营意识形态的操弄、蓝营软弱怯懦的无为退缩等因素,但大陆也并非全无责任。正如本系列社论首篇《从蔡总统拜庙看两岸文化脐带》所指出,两岸文化与历史的连结是无法割舍的;大陆也应体谅,倘若台湾“中国人”认同持续弱化,甚至“中国”变成压迫台湾的图腾,两岸人心只有愈离愈远,两岸统一就不可能发生,至少不可能在和平状况下发生,两岸智者应极力避免。
如何让“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认同,重新成为台湾的主流认同,将是两岸重要的功课。首先,两岸要扬弃操纵民粹,共同打造同理心、耐心、有换位思考能力的善意平台。不可讳言,“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弱化,和“独”的力量增长有极大的关系,这中间经历了近半世纪“滴水石穿”的演变,使台湾的认同感观渐渐主客易位,“天然独”高唱如云,“台湾人不是中国人”认同抬头,连许多蓝营政治人物都渐渐不敢说或避说自己是“中国人”。
如果早年鼓吹“台湾人与中国人”对立二元论的独派,在“我是中国人”的年代,有龟兔赛跑中乌龟的耐心,那么希望恢复“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认同的人,也应有相同的耐心。移风易俗、观念的转变绝非一蹴可就。需要以长期完整的辩证、沟通以及具体的善意行动,一点一滴型塑。
善意平台打好互信基础后,接下来就要立起二根梁柱。第一根梁柱,要让台湾人找回“中国人”的光荣感。这一点,陆方应该要有自信。从经济和发展机遇言,中国崛起已是进行式,阻碍仍在,但气旋持续上升却是不争的事实,不谈军事经济硬实力,观察川普上任后对中国利益价值观的大胆挑战,及时候的戒慎恐惧与步步为营,一方面虽让人忧心中美两头大象角力,会让全球震动,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视为川普对中国的另类“赞美”,中国大陆的发展,让独霸全球超过半个世纪的超级强权,产生了权力相对消减的强烈危机感。
更重要的是历史文化的软资产,中国悠远的历史,构筑了深厚、丰富的文化生命,这是中华的骄傲,台湾除原住民、新移民外的主要族群,祖辈均从唐山跨黑水沟(编者注:早前台湾人惯用“唐山”代称大陆,“黑水沟”则指的是台湾海峡)而来,同文同种,更应以一家亲的心情,分享这样的文化厚度与历史光荣。不管是硬经济或软文化,属于“中国人”的光荣感,陆方要让台湾人民感受与分享。
第二根梁柱是要从“围堵者心态”转变为“帮助者心态”,两岸一家亲不是文宣,而是行动。最重要的,也是台湾人民最在乎的“国际空间”,这是大多数台湾人明明在文化、历史与血缘上都是中国人,却陷入对“中国”厌恶的矛盾之因。以合理的方式,给予台湾合理的照顾与国际空间,是治本之务。这不只是消极地消除台湾人民对“中国人”的负面感,更是积极地增加身为中国人一分子的认同归属感。
党外运动先驱郭国基,曾慨然对陈诚说:“你们外省人,太小看我们台湾人了,你们以为我们要搞台湾独立,我们那么笨吗?台湾这么小,大陆这么大,大陆这些土地资源财产,是你们的祖先跟我们的祖先共同经营来创造的,为什么我只要台湾,不要大陆?”郭国基的话,两岸红蓝绿都应该听听,陆方不必因为部分台独人士的政治表演而小看台湾人,而台湾人民,也应有郭国基的宏观视见,要把大陆成就当成台湾和大陆的“共同祖产”。
两岸间,没有任何的和平,会比一家亲、同民族的和平更巩固。让台湾人重新找回中国人的光荣感与认同感,也是找回两岸和平的根本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