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过年了
大家也陆续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在享受家人团聚的同时,
小编也要提醒大家:
回家过年期间,走亲访友时,
七大姑八大姨看见孩子讨喜,
有可能会给孩子喂食。
但是
很多食物孩子是绝对不能吃的
一旦误食
将对身体造成无法挽救的伤害
更甚还有可能引发死亡!
喂孩子喝酒等于谋杀
前不久
广西发生了一件令人心痛的新闻
一名10岁男孩与28岁的堂哥一起吃夜宵
结果在十多分钟里
小邓就喝下3杯米酒
当场呕吐昏迷、心脏骤停
被送进ICU抢救
经诊断
小邓身体表现出急性酒精中毒、
心跳骤停、呼吸衰竭、吸入性肺炎、
缺氧性脑疝、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并在ICU里昏迷不醒
医生说
小邓的病情不太乐观,
“如果迟迟醒不过来
则脑部很有可能已受到不可逆的永久损害
就像一个植物人
”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广西两岁多的小思身上
本来是一个聪明活泼的男孩
但因为在二伯的哄逗下
喝了一两多米酒后
呕吐颤抖后就昏死过去
经医院诊断
小思因酒精中毒导致脑损伤和癫痫
而更让他的父母绝望的是
他的智力、运动、语言发育迟滞
相当于1岁幼儿发育水平...
大家觉得植物人和智力障碍已经很严重了
但其实,
更严重的在下面
河南6岁男童乐乐
在小伙伴家玩时因觉得口渴找水喝
结果发现了一瓶白酒
孩子仰脖豪饮半瓶后
直接晕了过去,抢救无效死亡!
而据报道
因乐乐的父母因溺爱孩子
吃饭喝酒时常会让孩子也喝
结果令孩子喜欢上喝酒才导致了这次悲剧!
一次又一次血淋淋的教训
却仍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在国内
孩子被怂恿喝酒事件屡见不鲜
朋友婚宴、家庭聚会等场合
总有些不靠谱的亲戚让孩子喝酒
大部分都是用筷子沾酒给宝宝抿上一口
但也有直接用酒杯让孩子尝酒的
除了酒外
有些人还用大人吃的零食去喂孩子
殊不知你这无心的一口
都会导致孩子丧命!
“我的孩子不是难民,请别乱喂他/她”
逢年过节的时候
你家孩子有没有被不靠谱的亲戚乱塞乱喂过
如果这件事也曾发生在你家孩子身上
那一定要注意了!
(图源网络,与本文无关)
家庭聚会上
两岁半的孩子被亲戚喂食了一颗开心果
结果呛入了气管当场窒息
虽然孩子紧急接受了气管切开手术
但仍回天乏术
不到三岁的孩子
当天下午3点18分被宣布不治身亡
很多家长觉得亲戚给孩子喂食
不好意思
拒绝
但其实
你只要拒绝一次
说不定就能挽救孩子的生命
孩子的年龄小,
器官发育不完全
很多东西不能吃
一旦误食,很有可能会丧命!
2018年
湖南一所幼儿园里
一个白衣服的小男孩
不知道误食了什么卡在了气管里
小男孩捂住嘴巴不停咳嗽
抠着自己的喉咙
3分钟后
快要窒息的男孩急得直跺脚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
没有一个老师来看查看发生了什么事
等到老师赶到将小男孩送往医院时
孩子已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了...
男童妈妈看到监控崩溃大哭
但是孩子再也回不来了
而这种对宝宝喂食不当导致的悲剧
每天都在上演
而为了让孩子们远离种种危险
下面的东西千万别给宝宝吃
哪些食物不要喂小宝宝吃?
1、坚果类
杏仁、腰果、榛子、核桃、松子、板栗、白果银杏、开心果、花生、葵花子等
,都不要给孩子食用。很多人觉得坚果营养高又好吃,所以也想给孩子尝一尝,但是,
由于孩子不易嚼碎坚果,且吞咽反射还未发育完善,气管非常容易被未搅碎的坚果堵住。堵住气管后若抢救不当,短短几分钟就可能丧命。
其中,白果银杏有轻微毒性,
小宝宝食用白果比成年人更加容易导致中毒
(仅几颗就可能引发中毒)。而且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因此大家轻易不要给孩子服用。
2、酒类
酒精对孩子的伤害远大于成人,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肝脏的发育和代谢功能还不完善,对乙醇的耐受力和分解力较差,即使是度数较低的酒,酒精也容易淤积在体内而引起中毒。
如果一旦过量甚至会出现昏迷等重症。低龄儿童喝酒,伤害更大,严重的话还会影响脑部发育。
3、鲜牛奶
婴幼儿不宜喂鲜牛奶,鲜牛奶的蛋白质构成主要是球蛋白,乳清蛋白只有20% ;而母乳中的蛋白质主要是乳原因:清蛋白,其比例高达60%。
而且牛奶中的其他成分及含量也与母乳不同,如牛奶中矿物质含量偏高,会加重婴儿的肾脏负荷。牛奶也是一种贫铁食物,长期摄入可能会造成婴儿铁缺乏。
因此如不能喂以母乳,宜选用用以母乳为依据、专为婴幼儿设计的配方奶粉。
4、蜂蜜
蜂蜜中往往混有肉毒杆菌孢子,由于婴儿肠道菌群防御力有限,肉毒杆菌孢子可能会在肠道中发芽并释放毒素,
导致肉毒杆菌中毒,造成便秘、食欲不振、虚弱、哭声改变和口、眼等不听使唤。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1岁以下宝宝不适合吃蜂蜜。
5、果冻
果冻五彩缤纷、香甜滑爽,
含了不少添加剂,尤其人工色素,宝宝长久食用会导致反应迟钝、智力下降。
另外,老人和小孩吞食果冻容易发生意外,所以还是不吃为妙。果冻上面都有提示,3岁以下孩子不适合吃。
6、元宵、年糕
由于糯米比较黏,小孩可能会把粘在食道而阻塞呼吸道。
1 到2 岁的孩子不容易嚼碎汤圆馅中的花生,小儿消化功能较弱,吞咽反射尚未发育完善,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孩子更应少吃汤圆以防病情加重。
7、话梅、蜜饯
一方面,考虑到话梅的成分,鲜杏肉,白砂糖,食盐,奶油,柠檬酸,甜菊糖苷,阿斯巴甜,甜蜜素,甘草,香兰素,乙基麦芽酚,山梨酸钾,糖精钠,安赛蜜,苯甲酸钠,
宝宝的解毒功能很弱,难免添加剂的总量过高。
另一方面因为小宝宝还太小,
话梅有核,宝宝吃了根本就不会吐出来,只要卡住就会造成生命危险。
8、腌制食品
有研究资料表明,
幼儿期间开始吃腌制品的孩子,成年后患癌症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腌制品(咸鱼、咸肉、咸菜等)含盐量太高,高盐饮食易诱发高血压病;腌制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它和黄曲霉素、苯丙芘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致癌物质。
9、刺身、鱼生、半熟牛排、
醉蟹、醉虾、生田鸡
刺身、生鱼片很多都卫生不过关,
含有大量的病菌,
在调料中蘸一下几乎没什么杀菌作用,孩子的消化道很娇弱,很容易就造成腹泻、胃肠感冒等症状,一些鱼生、没有煮熟的鱼(特别是淡水鱼)、半熟的牛肉、生虾蟹、蛙里可能还有寄生虫,是酒精、芥末、调料根本杀不掉的!
1、海鲜类
鱼虾、贝壳类海鲜,最好在宝宝超过1岁并确认不会过敏再进食这些食物。过敏体质、发烧、有疹子或有哮喘的孩子,吃海鲜等含蛋白较高的食物(即俗话说的“发物”)往往会加重症状。
2、盐
随着宝宝生长发育的进展,盐的需要量逐渐增加,需要可适当吃一点点。 但是,
宝宝肾脏发育不完善,摄入盐太多会增加肾脏负担
,对身体不利。 因此,1岁以内的宝宝辅食中可以完全不放盐,如果宝宝喜欢吃点“咸头”,6个月后可适量添加,但每日食盐量要控制在1克以内。1~3岁的幼儿食盐摄入量应该控制在每天2克以内。
3、蛋
鸡蛋、鸭蛋均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还有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对婴幼儿的成长有不少益处。
但如果食之过早或过多,宝宝的消化能力还不能完成这么大的“工程”,就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因此,1岁前的孩子最好只吃蛋黄,而且每天不能超过1个;1岁半到2岁的婴儿,可隔日吃1个蛋(包括蛋黄和蛋白);年龄稍大一些后,才可以每天吃1个蛋。 如果婴幼儿正在出疹,则暂不要吃蛋,以免增加机体负担。
4、笋
不要给4个月以内的婴儿添加任何含草酸过高的食物如菠菜、卷心菜等。
春笋易引发过敏性皮炎、消化道疾病。新鲜竹笋中含有难溶性草酸,很容易和钙结合生成草酸钙,过量食用对小儿的泌尿系统和肾脏不利。
特别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幼儿,骨骼发育尚未成熟,而笋中含有的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锌的吸收。小孩如果吃笋过多,可能会使他们缺钙、缺锌,造成生长发育的缓慢。
面对这种防不胜防的情况
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除了告诉孩子哪些东西不能吃外
该打招呼的也要打招呼
该盯紧的盯紧
面子事小,孩子事大
等悲剧发生什么都晚了
(图源网络,与本文无关)
2、急救
如果是小孩被噎
如果是紧急情况应联系送医
家长应在联系送医的同时尽快自行施救
只有一个急救方法——
海姆立刻急救法
方法一:
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下颌部
用手臂的力量托住宝宝趴在我们腿上
头肩膝盖成一条直线,头低足高。
方法二:
右手在宝宝的两个肩胛中点处,
用掌根用力向下向内叩击5次。
5次为一个循环,
如果异物没有排出要重复这个动作。
一岁以上或者成人发生意外时:
方法一:
被救者站在施救者前面
两手打开,身体前倾
施救者的手要抱住被救者的腰部
方法二:
施救者右手握拳
大拇指内侧贴在肚脐两指以上的腹部
方法三:
左手附在右手上面
使劲向上向内按压
重复此动作,一直到异物排出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