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如何打造你的个人 IP》我结合亲身经历,分享了打造知识型 IP 的关键要素。这一期中,我将详细分享关于个人 IP 变现的渠道、挑战等等。
个人IP有哪些变现渠道?
成为个人 IP 之后,变现的方式无非就是三种:一是卖产品;二是卖影响力(广告代言);三是卖时间。
如果要做大,个人 IP 就必须打磨出有个人品牌的产品。但是打磨出可以标准化销售的产品是非常困难的事。
对个人 IP 而言最容易变现的产品就是写书。写书不难,但是要写出一本可以畅销的书是很难的。写出一本长销书则可以让你的专业知名度得到长期的保持。或者说不一定长销,在短期内卖得非常好,也能让这个个人 IP 的能量得到充分的放大。
除了写书,开发内训,公开课的课程,在线的微课、系统学习课程,都是知识型 IP 的变现方式。我个人主要是通过做在线课程来变现的。
第二种方式就是出售影响力:成为其他品牌的形象代言人,或者直接推送广告。因为找知识型 IP 来代言,比简单地发了个广告,更受读者欢迎,不容易透支个人品牌形象。
第三种方式就是出售时间。现在进入内容付费的时代,各种打赏可以直接变现。
简单地说就是大家通过打赏鼓励我们花时间写文章。如果觉得写文章不够直接,可以选择像分答这样的平台来提问。本质上都是出售个人的碎片时间。
从变现的角度,做产品的难度是最大的,但是回报的潜力可能也最大。“影响力”的回报是最快的,但是也比较容易透支。广告接多了大家可能就觉得你变了、不看你的账号了。
出售时间,很难成为一个主要来源,只能说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补充。古典老师在《超级个体》里面说,未来有三种人:媒体人、产品人、运营人。
对照个人 IP,我的理解是:个人 IP 首先是个自媒体人,但他未必有产品、有设计。如果个人 IP 没有产品,他的变现模式就会依赖广告。如果要有广告的收益,你就必须维持足够大的流量。
这个对定位于专业知识分享的 IP 来说,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们难以追求大流量。但是一定要打造自己的 IP 产品,不管是图书还是微课等等。只要有人信赖你的专业能力就能发展付费用户,有了付费的用户才有回报。
个人 IP 获取了用户,就要通过服务获得用户的口碑,沉淀这个口碑,带来影响力的持续扩大。否则用户获取了,服务也做了,但是口碑丢失了,后期的运营就没势能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定要把口碑沉淀下来。
个人IP有必要做社群运营吗?
运营社群,让用户相互链接,建立起一个同伴相互激发的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
没有社群的运营,付费的用户很容易变成“一次性的影响力变现”,很难维持自我的持续性运营。
最终,把自己的产品交给不同渠道去推广,不断接受越来越贵的渠道流量价格。天天在忙活,钱都给了流量主了。
我认为,未来“个人自媒体+社群+标准化现金流产品”是个人 IP 发展的标配模式,但是运营社群和打磨产品是比做一个有一定影响力自媒体更难的事情,这也说明做个人 IP,并非想普通人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成为个人IP之路,
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有三个。第一个是心态。
能成长为个人 IP 的人,一开始并没有特意想要成为个人 IP。只是阴差阳错地成为专业人士之后,逐步发现自己地特长,持之以恒地打磨产品,才主动发展成个人 IP 的。
但是今天很多人忽略了成为个人 IP 需要付出的时间和代价,往往是希望很快地赚钱。这种心态恰好是成为个人 IP 的敌人。要做 IP 的人多少得有一点工匠精神。
第二个当然是能力。
很多人有才华也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很难评估自己的实力处于怎样的水平,是否积累到足以胜任个人 IP 这个长长的跑道。他们缺乏一个客观的认识。
所以现在很多要做个人 IP 的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跟不上自己的梦想。这是很危险的。
第三个是运气。
即便你做足了准备,要成为个人 IP 还是需要运气。因为就算老天爷不帮你,你凭着自己的专业能力总是能比普通人活的更好。但是你要成为个人 IP,一定是要有运气。每个人之间的命不一样,不能强求。
我们未必一定要成为个人 IP,但是我们可以用打磨一个个人 IP 这样的工匠精神来要求自己,让自己成长得更快、更好。
@看见 2017:个人 IP 包含很多维度,每天在用的微信在职场中越来越被作为沟通工具,如何利用好微信朋友圈做好个人品牌?
秋叶老师:
利用微信朋友圈做好个人品牌有三个关键。
1. 想办法把所有你要勾搭的人变成你的微信好友。一个微信能装 5000 个人,想做个人品牌怎么也得装 1 万、2 万个人。没有足够的量你都谈不上品牌。
2. 微信的好友里面你要花大量的时间做关系的维护,比如做标签、做分类。你将来在推送的时候就会有更好的选择。
很多人会把微信当作微博一样,给所有人发消息。其实是一个粗暴的运营方式,精细化程度是不够的。这样去建立个人品牌很困难。你发了很多好东西,但是也许发了第一个人,就对你产生厌烦了。
3. 很好地定位你在别人心目中的人设(人为的设定),你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唐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已经泛滥,原来标题党都可能一夜爆红成为 IP,但打出“人人都要做 IP”的口号下,没什么“货”的也要把自己塑造成 IP,而没有真材实料的 IP 会造成人与人之间更大的不信任,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所以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 IP”,也不应该鼓动“人人都做 IP”。不知我的观点对否?
秋叶老师:
第一,人人都能做 IP 是一个妄念,即便大家都努力,也只有极少数人脱颖而出。
第二,IP 这个领域不太可能是劣币驱逐良币,你们谁见过演技不好的演员长期霸屏的?
第三,群众是需要教育,但是群众一旦吃过肉,就不会再去吃冷饭,所以真正的问题是我们能否让自己的输出对得起用户期待,少关心一些浮躁的人在做什么,他们很快被淘汰,非常非常快。
@andy:
(1)我认为打造生态 IP 可以是各行各业,即所谓行行出状元,把状元拎出来着重打造并持续不断有生产高质量内容就是生态 IP!这样认为对么?
(2)我的企业平台主要就是打造生态 IP 红人的,请问我作为平台方该拿出什么样的辅助或条件能真正帮助这些生态 IP,让他们网生内容价值最大化发挥?
秋叶老师:
(1)可以认为很多行业可以产出微 IP,但是影响力和商业能力没有那么大,属于小生意。
(2)作为平台,能提供的无非是这几点,1、流量;2、专业的策划指导;3、产品化开发建议,很多有才华的人并不知道如何打造产品;4、如何分钱。
要看上一篇推送,请猛击《人人都能做网红的时代,如何打造你的个人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