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产业革命,一定和能源有关。
因为,
IT不管怎么发展,最多只能算半次。
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虽然复杂。但是我回顾了一下这个产业的发展历史。实际上,日本在这个领域一度也走得很远,只不过是被美国严厉打击了。
我国东南小岛,在国际市场有意扶植的背景之下,也发展出了相当不错的电子产业,甚至包括芯片加工产业。
也就是说,虽然看上去
IT产业相当高大上,但是本质上是属于美国的“霸权”型产业。科技门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帝国霸权,要垄断舆论、信息、通讯等等(毕竟要监听控制全世界)。
所以,
IT产业,生态链和舆论控制很重要,但是就技术来说,并不存在绝对不可逾越的障碍。
实际上,每一次能源革命的玩家,都是大帝国。从蒸汽机时代一直到后来的石化能源、电气化时代,无不如此。
能源就是
power,就是力量。谁掌控了能源,谁就掌控了世界运行的力量。没有能源,没有充足、稳定、可靠的能源,就连欧洲这种老牌的工业化地区,在俄乌冲突中,也陷入了衰退。
本质上,我们现在讲的
“新三样”,就是锂电池、光伏和新能源汽车,就代表了发电、储电和用电,在三个领域,我们都超越了旧时代。
—— 新能源汽车,对石化燃料进行了有效替代。
—— 光伏发电,对石化发电特别是煤炭发电,进行有效替代,而且还能够实现越来越低的成本。
—— 储电,是对于新能源的必要基础技术和装备。
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全球驻军,加上二战红利,以及美元石油的绑定,在旧能源(石化能源)时代,我们除了煤炭有储存优势应用优势以外,其他都不占优势。我们发展的新能源体系,不仅突破了西方的旧能源优势,同时在西方给我们套上的
“碳排放”枷锁之上,不仅打破了,而且还将枷锁变成了“武器”。
如果没有能源体系的突破,我们的发展其实已经接近天花板。旧能源体系,除非大规模的战争,否则我们很难获得主动权。而新能源的体系,我们不仅掌控了主动权,还掌握了垄断性的优势。
所有新生事物,必然遭遇老事物的排斥、排挤、抹黑以及封锁。尤其是老势力的国家,跟不上创新步伐以后,必然如此。
由此可以想见,在苹果退出造车、特斯拉被比亚迪超越、奔驰宝马继续推动燃油车等等背景之下,我们的新能源体系,必然会遭遇各种抹黑,各种诋毁,各种封锁和抵制。
这才是西方列强发展起来的本质,占据优势的时候,他们讲规则,因为规则对强者有利;不占据优势的时候,他们自然会翻脸,会毁约、会掀桌子,因为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