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嵘
单位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
老龄患者,反复发作TIA,双侧交替,入院前开始加重。入院后进一步加重,发作频繁,以左侧肢体无力为主。核磁显示,多发梗死灶,且有近期梗死。DSA提示双侧颈内起始部重度狭窄。
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右侧颈内动脉颅内段正位~~前向血流II级弱
右侧颈内动脉颅内段正位~~前向血流II级弱
核磁DWI,近期梗死灶
CTP~右侧半球CBF下降,TTP.MTT延长明显,右侧半球已然开始失代偿
确定于梗死急性期末行右侧CEA
斑块远端略高,向下外牵拉颈外动脉,舌下神经向上拉起粥状软斑
术后造影,狭窄解除,前向血流恢复
问题:急性期是否手术?
对策:此例患者反复发作TIA,术前开始有加重明显。CTP提示右侧缺血失代偿,然而我认为这种流域性缺血并不是梗死早期手术的指证;促使医生在此期手术的原因在于高度怀疑不稳定斑块的存在。核磁显示的急性梗死灶的分布更像小斑块或栓子脱落,因而尽早手术是终止患者发作,预防大面积梗死的唯一方法。
对策:我本人属于顽固不转流的(但不是绝不转流,到目前为止,有过1例转流,百分之0.?,可以忽略)。此例对侧重度狭窄,确实阻断缺血风险略大,但造影可见后交通略有代偿。术中给予半量肝素化(通常情况下,我们做CEA是不用肝素化的),提高血压,术中电生理监测(我们没有经颅多普勒,在这一点上我对宣武的焦博真是羡慕嫉妒恨);此例考虑软斑存在,一次性阻断,不敢尝试反复缺血预阻断。斑块剥除后,颈内远端开放回流令人放心。
问题:流域性缺血还是栓子性梗死?
对策:在缺血脑病中,这两个概念应该尽量分清。反复的栓子梗塞是应该尽早处理的。CTP在评估颈动脉狭窄对于脑血流的影响是有很大意义的。CEA指南手术指证中,70%狭窄率依据的就是脑灌注程度。一般认为,颈动脉狭窄超过70%,脑组织摄氧出现陡降,这点类似氧分压与氧饱和度的关系。但临床上这个70%并不是绝对的,因而,个人认为指南在在这点上应该做出补充或者修正,应该以脑灌注程度作为优先依据。同时,对于脑的关注,也是神外医生相对于血管外科医生的一点点优势。
作者简介
王嵘: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卫计委脑防办缺血性脑卒中外科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神经外科学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外科治疗与基础研究、神经外科术中影像引导与监测技术的应用。主要从事颅脑血管病的临床手术治疗,如:烟雾病、颅内动脉闭塞、颈内动脉狭窄、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疾病。近年,以缺血性脑病的手术治疗为主要发展方向,尤其擅长颅内外动脉搭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颅脑动脉疾病的复合手术。
目前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两项,“十三五”国家重大疾病的防控策略、诊疗规范及效果评估研究项目分课题负责人,以主编及副主编组织编写人卫社研究生教材2部。
参与编写多部专业著作:《颅脑术中超声图谱》(副主编)、《血管神经外科学》、《微创神经外科学》等。参与撰写并发表论著60余篇。
》文献导读 | AJNR:ADAPT技术提高血管再通率
》天坛周记 |右大脑中动脉M1段远端重度狭窄支架治疗一例
》陈如东 | 动脉瘤栓塞术微导管塑形选择基本技巧
》介入盛会虽落幕,交流不停学习不止
》CINS 2016 • 神经介入并发症闭门谈|大医千锤百炼成
》慢性颈动脉闭塞(CTO)血管内开通治疗——脑保护装置的选择
》硬脑膜炎伴静脉窦狭窄的介入治疗
》喵主编寄语 | 颅内动脉慢性闭塞病变(IA-CTO):通还是不通?
欢迎广大医生积极投稿,分享经典病例。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