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其迈,岁律更新。
1985年——2025年,弹指一挥间,《消费日报》迎来创刊40周年。40年,承载着无数荣光与期望,展现出诸多接续与奋进。
名正则言顺,言顺而业兴。1985年1月3日,原国家轻工业部机关报——《中国轻工业报》迎着火热发展的轻工业建设大潮诞生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报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题词“加快生产轻工优质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1988年,《中国轻工业报》更名为《消费时报》。读者敏锐地从报头变化中读出了党和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以及轻工业率先由封闭走向开放,推行投资体制和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1992年邓小平赴南方视察并发表谈话,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轻工业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1996年是实施“九五”计划和实现我国跨世纪中长期战略规划的第一年,为进一步加快轻工业市场化步伐,《消费时报》更名为《中国轻工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写报名。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轻工业进入全方位对外开放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成为主旋律。同年,《中国轻工报》更名为《消费日报》。
40年间,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轻工业,从艰难起步到“量”的迅猛扩张和“质”的根本性飞跃,再到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最初的产业集聚式发展,到打造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绿色智慧产业集群,再到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从轻工业科技创新蔚然成风,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企业自觉遵循的发展指南,再到认真落实国务院“三品”专项行动,让“中国游客国外抢购电饭煲马桶盖”成为历史;从落实“八大轻工”战略,到构筑新质创新体系,再到推进轻工业高质量发展和轻工强国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下,披荆斩棘,大胆改革,变化翻天覆地,成绩灿烂辉煌,“轻工大国”正在向着“轻工强国”的目标奋勇迈进。
40年间,《消费日报》三易报名、四迁社址,几经辗转,初心不易。告别铅与火,经历光与电,载体频换,情怀无改。
历经14600个日夜、8854次面世,2025年伊始,我们猝不及防地站在不惑之年的起跑线上。
不惑,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精神。正值壮年的我们,向新而行再出发,有着应对万千变化的底气,更有着直面风雨险阻的韧性。
40年,我们的报纸样貌在变,传播载体和路径在变,话语方式也在变。始终不变的,是消报人须臾不曾忘却的“人民轻工为人民”初心。从《消费日报》创刊那一刻,“加快生产轻工优质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就成为新中国轻工事业的指导思想和服务宗旨。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也为“人民轻工为人民”的红色传承指明了新的方向、赋予了新的使命——发展人民轻工,服务美好生活。
正如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张崇和在署名文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轻工业新篇章》当中号召,全国轻工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谱写轻工强国的辉煌篇章!
与轻工强国共成长,守初心,担使命。
不惑之年风华正茂,整行装,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