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分析师谢鸿鹤
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优秀转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孥孥的大树  ·  故事来了~ ·  6 小时前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  【广发策略】如何看科技板块持续性及当前参与思路? ·  2 天前  
诸海滨科新先声  ·  【PPT】成电光信:军用网络总线与特种显示“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分析师谢鸿鹤

铜箔产业链之十三:锂电铜箔“涨价”势已起,不可挡!(会议纪要)

分析师谢鸿鹤  · 公众号  · 股市  · 2017-05-04 06:26

正文

导读

1)铜箔单吨净利目前1-1.5万,会计处理方式(应收款计提)、一次性的费用(财务费用)等影响了会计利润。就像15年的锂,公司正处于重大的转折期,未来趋势至关重要。


2)行业下半年锂电铜箔供应短缺或难以避免,涨价(加工费)是必然,4-5月份已经感觉比较明显。


3)同时6μm高附加值产品放量很快,纯粹卖方市场, 加工费之前在7-7.5万/吨,最近刚上调到7.5-8万/吨,高出主流8μm 3万有余, 但成本抬升并不是很大,产品结构也将极大抬升盈利能力;海外市场也是公司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


欢迎大家参加诺德股份业绩及经营电话交流会。今天的电话会议分为三部分,我先抛个砖引个玉,阐述一下我们自己的观点;然后由公司领导,王寒朵总和李鹏程总解读分析一下,关于诺德一季度的盈利情况,目前和未来的经营状况,还有行业发展趋势等;第三部分为Q&A环节。


第一部分:建投有色观点

首先,我们将诺德股份定义为锂电铜箔第一股,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在这一轮的新能源汽车周期里,我们认为来自上游原材料环节的瓶颈最大,其中一个毋庸置疑就是铜箔环节。去年6月份开始,诺德股份就是我们重点推荐的品种,到现在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市场认知度也不断提高,但我们感觉到市场并没有完全认知到整个铜箔产业链的投资价值以及诺德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位置。

对于一季报,我们是这么看的,这些具体的账面信息,并没有完全充分反映公司盈利的能力,因为包括会计的问题,运营过程和会计记账时间点的差异等。但是这些不是主要矛盾!这就像前两年,比如2015年9月份以后,大家遇到的锂板块的行情一样,从实体到财务报表体现出来要滞后1-2个季度。更重要的是,未来将走向何方,产业趋势最关重要,诺德股份正处于重大的转折期。

那无论从趋势还是一季报单独来说,其实已经给出一个可圈可点的答卷,我们相信且有信心,这个行业没有问题,对于诺德股份来说,个股投资也没有问题。下面我先把时间交给王总和李总。

第二部分:公司领导解读分析

在一季报公布之后,公司也接到很多投资者的电话或者调研想法,我们这边觉得很有必要跟大家再进行一次充分的沟通。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一季报的情况:

  • 产量方面:一季度公司销售锂电铜箔和标箔以及厚箔总计5503吨,上年同期销售4386吨。较上年同期增长25%,创出公司历史新高。 确实由于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带动铜箔进入一个黄金时期。大家通过数据可能觉得销量没有特别突出,但是我要指出的是,我们惠州联合铜箔是停产一个状态,大家也知道我们直到4月份才完成扩产工程,才开始投入逐步生产。 所以我们一季度所有数据都是不包括惠州的,惠州一季度基本上没有任何产销,整体上还有一些费用 ,因此以上所述的数据都是青海电子的产量。

  • 业绩方面: 一季度实现的收入是7.01亿,同比增长95.78%,这个数据里面可能跟铜价的上涨有关,增长幅度较大,但主要还是加工费上涨。 铜箔板块实现的净利是6000万左右, 非铜箔板块净利是-2500万左右,诺德租赁的净利润是1472万元左右;我们最后合并报表,归母净利润是3500万元左右,同比增长302.08%。

通过和投资者交流,我发现大家比较关注的是铜箔单独的盈利状况,将公司分开来看,一是铜箔板块,二是其他板块。对于铜箔板块, 在惠州没有生产的情况下,我们的销售是5500吨左右,整体利润是6000万左右, 但是因为其他板块有亏损。

比如石油,去年和前年亏得比较多,大家可能比较关心今年的情况。今年一季度,石油的影响在负600万左右,比去年大幅下降,未来还会进一步下降,因为我们基本上已经关停。诺德租赁贡献1472万元,但需乘以0.6,因为有部分少数股东权益。

还有一些影响比较大的是财务费用,去年同期财务费用是4000万元,今年同期是6000万左右,多了2000万这个可能是影响一季度比较重要的原因,这个财务费用的增加,主要是我们一季度新增一些贷款,因为我们目前同时开工建设的项目比较多。再加上铜价不停的涨,在铜贸易这一块会占用较多的一块资金,同时银行贴现利率也在增长,现在在1.5%-2%左右。所以各方面因素导致我们账上贷款余额比去年同期增加。

大家可能关注诺德以后会不会这么多,答案是应该不会。因为有一些阶段性的前期费用,付过之后就不会有了,同时我们也在尽可能的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 综上所述,我们一季度财务费用增长幅度较大。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就不说了,因为非常少,我们的销售费用在2%左右,管理费用就几百万,比去年同期减少了960万,因为公司目前在加强管理,严控各项费用支出;我们一季度简单的情况就是这样。

主持人:应收款大概涨了一倍,从3个亿涨到7个亿左右,还有郑州电缆厂股权的转回,这块能否再介绍下?

应收款本期增加了3.3亿,这一块也有影响,因为应收款就有坏账准备的计提,我们这块增加坏账计提1700万左右。我们年初余额大致是3.4亿左右应收款,一季度期末达到6.6亿,主要是因为本期销售收入的增加,因为一季报的截止时间是3月31号,那么在这个时间点,因为销售收入的增加,应收账款也会增加,因为我们每个月的回款是5到7号,所以在3月31号这个时间点,就会有比较多的沉淀。

主持人:按照我的理解,如果一季度应收款增加很多,一方面是因为账期,另外一方面也是侧面反映出这个行业从2月,3月是一个大幅回暖的情况。

对,因为大家也可以看到销售收入是一个大幅增加的情况,所以从比例来讲不是特别事项,但是从金额来说,对净利润影响也比较大。

第三部分:Q&A环节

Q:6微米和8微米的产品的成本差异产别多大?未来量上来后,良率上有多大差别?

A: 6微米和8微米的产品成本差距不是特别大;主要在良率上会有点差异,6微米的良率比8微米的要低一些,但整体上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没有特别的大。 有下游电池厂表示要全面改换成6微米产品,希望公司全力配合,价格会随之调整 ,增加一些赶工费。

在22号收到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的函件,要求全部采用6微米,这也出乎公司的预料。目前,公司已完全具备8、9微米转6微米的条件,在良品率方面,可能会有85%的折扣,但可以预估控制在90%左右。

主持人补充回答: 之前和电池厂了解过,发现6微米产品推广速度超预期。原来预计6微米在年底的时候才会放量,但是基本是超预期半年以上,现在基本就进入了一个放量的阶段,所以6μm铜箔的应用基本上可以完全打消之前大家认为铜箔是一个抵挡品,技术壁垒很低的产品的观念。

Q:公司铜箔产品国外客户占比情况?未来是否可能切入松下、特斯拉等国际大电池厂以及切入份额有多高?

A:市场国际化方面,目前 公司已经对松下有少量供货,LG化学4月份刚刚完成验厂。 公司目前国际销量不大,但公司已经开始建立国际化销售团队,走向国际市场。目前,松下和LG是重点对象,今年国际化将会迈出重要的一步。

Q: 1)除了公司之外,还有其他公司有能力向海外供货么?2)现在,日韩铜箔厂的产能如何?3)公司的应收账款是一年期的么,具体账期是多少?

  • 1)国内河南灵宝对LG化学有少量的供货,量也比较少。境外电池厂想在国内开厂,下一步材料国产化是大势所趋是可以明确的。另外,公司有技术储备,完全有能力走出去,公司也和国外的铜箔厂也有技术交流。

  • 2)我们了解的信息, 日本、韩国铜箔厂没有扩产计划;台湾有技改和新增,但是量不大,短期技改还会影响到产量供应。国际上看,日韩技术领先,但规模滞后;供应方面,市场应该会向国内企业倾斜,国内企业有条件走出去。

  • 3)目前的账期都是正常的,一般短期1个月左右,少数大客户可能会到2个月。缩短账期也是下一步的努力工作。

Q:目前定价模式怎么样?

A: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变化很快,上半年个别客户有锁单(大概6个月)对公司利润影响很大,因此公司去年下半年开始就确立了弹性灵活的定价模式。 定价模式一单一定,不同客户有不同的签约模式,不会定一个长期的价格,不采取锁单锁价的销售策略,弹性定价,随行就市

Q: 惠州厂的产量计划大概是多少?

A: 扩产后产能一年5000吨,4月份正式投产,而且产能释放存在一个调试过程;预估今年最少在3000吨以上。加上青海,目标责任计划是26000吨,冲着超额的目标完成。

Q:其他亏损是2500万,其中石油资产亏损600万,其他的部分是投资公司的投资损益么还是其他的?

A:2500万是一个总的概念,就比如说一季度,财务费用就可能比去年同期就多了2000万,应收账款的计提,石油亏损的600万,这么算下来,可能还不止2500万,因为我们还有其他业务是在盈利的,比如说融资租赁一季度盈利1000多万,归母之后,大概也有1000万左右的盈利,所以我说负的2500万是一个总的概念,主要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

Q: 亏损的除了主要是石油资产以外,像去年年报里面,投资公司的损益还大么?

A:去年大家看到的德胜投资亏的比较多,德胜这个公司就是一个持股平台,就是持有的就是石油公司的资产,石油资产亏损少了德胜投资的亏损也就少了。

Q:另外,财务费用这块,青海那边投入也比较大,财务费用是不是还会继续增加?

A:不会的,这一期的财务费用有这个青海的影响,但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也是要资本化的,资本化是一个重要方向,这也是会计处理的要求。

Q:16年铜箔的净利润多少?

A:我们去年大家看到是一个合并的数据,最后也就是几千万;实质上铜箔的话,大概在1.5-1.6亿元左右。因为我记得去年青海电子1.2亿元,惠州生产经营大半年有3千万,全年1.6亿元左右。

Q:从单吨净利润来看,一季度1万多,肯定比去年提升,往后看,一二月份时候偏淡的季节,一季度就达到1.1万,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二季度的情况,二季度的单吨净利润是不是能继续上涨,不考虑加工费上涨的话?

A:一季度产量没有释放,但整个费用在增加,所以单吨的利润相对还是比较低的。二季度产量肯定会增加,因为有一个联合铜箔增产这样一个因素。还有一个,一季度有这样的问题,二季度我们在账期管理,缩短账期,加快应收催收,这样我们尽量在当期利润能在当期体现,单吨的利润肯定会增加。

Q:目前6μm的铜箔产量多少,或者未来6μm一段时间产能有多少?

A:产能产量这完全取决于市场订单。比如,我们接到一个订单,明确要求我们全力配合,因为它所有的都有改,全改6微米,这是国内一个非常大的企业。

Q:极端假设,所有的产线都是可以生产6微米的么?

A:锂电的产线都是可以调整的,但我还有8微米的客户,我也会去完成这样的订单。一看订单的量,二是考虑我们客户结构,这需要综合考虑。但是总的来说6微米更薄,这是电池厂的趋势,也是锂电铜箔的趋势,我们也有这个准备,包括技术上,包括生产工艺方面,都是完全符合要求,只是产量的问题。

Q:预计下半年6微米的能做多少,目前市场除了那一家大的客户全部要求改为6微米,还有其他的厂家他们的动态是怎么样的?

A:中国大陆最大的一家,目前我们就给他提供6微米,一个月大概60吨。刚才这一家也是其中包含几十吨量,我说的100多吨,主要是给这两家。中国最大的这一家,目前已经把6微米做一个技术路线,下半年我想在三季度也会有一个大的突破,我们在二季度也会有一个准备和调整,包括客户结构的调整。我想应对下半年是一个产品结构大调整时期。

Q: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目前还是维持大量的8微米,下半年6微米的超越8微米的,占得比重会不会多一些?

A:超8微米的不敢说,从8微米到6微米,各电池厂技术路线,电池的稳定性还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还是要有客观的认识,我们主要看的还是订单。确定有订单,有定价,这些确定好,我们可以去调整。从我们自己的公司,我们是能产出多少,就能售出多少。

Q:6微米和8微米的价差多少?

A: 锂电8微米大概42000-45000元,6微米加工费在75000元左右,应该还会往上走,到80000元左右应该没问题; 目前,加量的话肯定会加价的,这是行业惯例,这个幅度和8微米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也是我们产品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

Q:国际上,比如特斯拉,它所采用的松下还有LG配套的,他们采用的是8微米还是6微米? 他们会不会也会往6微米这边靠?

A:特斯拉和松下目前是8微米为主。锂电和新能源电池,能量比、综合性能要求,轻薄化是一个趋势,也是电池厂技术领先的体现。为什么说这些大厂有这个转型的需要,特斯拉、LG化学也是有部门的电池也在用6微米,而且扩大使用量。当然什么时候6微米是主流,现在不好判断,我想下半年趋势可能更明显。

Q:目前国内,台湾,包括日韩能做6微米的有几家?国内是只有2家?

A: 技术上成熟,产量能跟上不超过5家。目前,我们知道大陆只有2家

Q:能判断一下整个供需的形式?有很多专家在讨论,下半年铜箔供需会有缺口? 能判断缺口有大?

A: 缺口应该是比较确定的。 我们对供需失衡感受已经比较明显, 在4月份的时候就明显起来了 ,在一季度还不明显, 4月下游加工率在提升,包括有些大厂也开始在备货,下半年缺口具体的规模我们还没有做进一步的具体测算,但是从市场反应的紧张感,可能我想比去年八九月份提前了,二季度就会有反应。目前产销都有这一共识,内部也在做这方面的准备。

Q:昨天刚好跟电池厂的一些专门研发的锂电铜箔的技术人员聊过,基本上可以确定的是只要有6μm铜箔,就切过去;要切多少的话,他们自己的想法是全切,但现在的问题就是6μm铜箔能不能供应上的问题?这是完全的一个卖方市场。

A:我也感觉主要还是供给的问题。

Q: 1)想问一下就是8μm切到6μm需要准备的时间还很长吗,很复杂吗?2)还有就是铜箔、包括铜和人工费啊各种价格都在上涨,铜箔价格的提升在加工费方面还有多大的空间?

A:首先这个铜的价格上涨我们并不敏感,我们本身是以铜价和加工费的形式来定价的,所以铜价他怎么涨我们本身并不敏感。

至于加工费只一块,或者说整个铜箔的售价情况这一块来看,目前我们测算,我们占整体下游电池成本的比例大概是4%-5%左右,5%不到。最近可能因为有提价上升一点,所以大概4到5左右,应该说我们占这个电池的售价比还是比较低的,所以我们的价格对他们来讲不是一个敏感项。

那至于说提价空间还有多少,我们没有办法去说这个天花板在哪儿,但我们现在比当年的历史最高价都还远远没有达到。

Q: 刚才一直在讲这个8μm到6μm切换的时间周期有多长?

A: 8μm到6μm的调整很快。去年可能熟悉这个市场的人就有一个概念,标箔转换锂电;现在大家又在关注锂电里面8微米转6微米的一个概念;几家市场上可以实现转换的,标箔转锂电转换了也不超过一周,看上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规格,这个已经很快了。我们公司标箔转锂电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然后良品率略有下降的情况下调整;锂电这个也是一样,厚度调整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良品率略有下降,但是调整很多时候我们外行人根本看不到,也许这个微米数已经调整了。我说了 一定是在需求导向下,如果客户真的有这种需求,有这种订单这种调整的话对我们来说,调整是可以及时的,也应该说难度不大的

Q: 还有个问题就是我想请问一下按照您刚才说的切换很快,那么这里面技术门槛到底多高?前面也聊到可能目前国内能切到6微米的有产能的企业也不多,就两家,那么其他厂家切换的门槛或者困难在哪里?

A:铜箔为什么叫铜箔不叫铜板,关键就在薄,越薄越考验技术难度、工艺水平。那么实质上原来一家他在做8微米、9微米的时候良品率就已经很低了,说白了就是他能做,但产品性能,稳定性不见得达到一流。

做锂电的也分第一、二、三阵营,那么第一阵营他8微米的良品率就很高,在良品率很高的情况下他才能下一步到更薄的程度,因为不光是设备的问题、工艺的问题,我们这里面还有添加剂、配方、包括对于厂区温度的把握、现场环境的管控。

最关键的是产品的稳定性,有的做出来卷个几十米到千米可以,但是三千米五千米就可能卷长达不到,所以有的并不是说他8微米的做不了,而是他良品率和稳定性都要低一些,卷长达不到就没办法符合下游生产的要求,放到机台上做的时候,可能过很短的时间就得换一卷,那就完全达不到下游生产的这个效率和要求,对下游生产的良品率有影响。所以我说真正能达到下游要求的、能规模生产的,就那么几家。

Q:您刚才说到8微米转6微米产能可能是要打个9折左右,但是价格差别是很大的,假设现在是在7.5到8万之间,但是8微米在4.2到4.5万之间,这样的话这两种成本大概差多少?如果差不多的话那6微米的盈利能力测算出来是不是要强很多?

A: 多肯定要多, 综合的成本应该说差不了多少 ,刚才说良率的损失肯定有,但铜的综合成本,制造费用啊应该说影响不大。其实像上面讲到的,在配方以及各方面情况没障碍的情况下,我们已经有了这种技术,有了这种调试能力,对我们来讲成本差异其实不会特别的大。

Q;如果您刚才说的国内最大的厂家还有给你们下函的厂家,这两家都转换成6微米的话,他们的年化需求量大概是多少?

A:行业比较有影响力的电池企业给我们发函,明确提出,负极铜箔由原8μm规格改为6μm规格,总需求量不变,请公司以最快效率响应调整生产,要求五月份开始每月供货800到900吨,我们目前满足不了他们的需量,这还是其中的一家。年化需求量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上面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从市场来讲,轻薄化是一种趋势;现在关注的点是有没有足够的6微米的铜箔给电芯厂。然后现在市场上8微米的铜箔都是紧缺的,何况6微米的铜箔。

Q: 那现在不是算是一个卖方市场了吗?相较于以前是客户谁下单我们必须接受,现在我们可以挑客户了,就是我们肯定选能力最强的去做?

A: 对,所以我们现在也在逐渐向6微米做转换,我们产品结构升级一定是朝盈利能力更强的产品和客户最需要的产品的方向去。

Q: 那么我们内部自己有没有一个目标,例如到年中的时候,就是6、7 月份,我们6微米按月产能来算的话达到多少?有没有这样的目标?因为按照刚才讲的那个客户每天的需求是25到30吨,这个量非常大,那么我们自己预计年中能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水平?

A: 实际上他们这种需求今年年初都有这种反应,包括我们说最大那家已经有这种反应,我们内部也在适当的调整客户的结构,但是这个总量到底是能多少吨,像你说的年中6月份之前,我想这个调整出来的吨数量不会特别大,肯定不会超过8微米。

就是有客户结构调整,还要执行一些阶段性的订单,我们内部可能也需要一个沟通和调整。 像一天25-30吨,那一个月要接近1000吨,就算800吨,那加上最大的那家提出来一个月需求是700吨,那么每个月1500吨 ,我整个产线调整过来总产量也没有多少,所以可能还需要一个平衡,全部调整也有一个过程,另外从客户结构和长期发展来说我们还是要照顾到原来的一些客户,包括跟进其他客户的产品升级和调整,这个不可能是完全跟着利润走。长期良好的客户关系和稳定持续的利润增长我们都要兼顾。

Q:惠州工厂到年底的大概产能大概多少?二期工厂也要投产了吗?

A:5000吨,另外3000吨是在建,如果二期顺利,预计今年年底完工,投产到明年;原来惠州联合铜箔计划用6个月时间完成技改,但实际是延迟了一个季度,而且新建比扩建还会有些难度,我们会加快这个进度,产能释放可能到明年1季度以后的事情,如果产能释放出来,惠州厂产能将扩充至大概8000吨。

Q:青海也有1万吨,大概也是明年什么时候做出来?

A:原计划今年年底能够投产,大概明年年初能够达产,产能释放也需要一定时间,经过惠州厂的技改后发现,产能扩建的周期往往不是完全可控的,另外还有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把握产能产量释放的节奏。

Q:如果把8μm改为6μm后对产量有什么影响吗?毕竟变得更薄了,比如原来产量8吨,产量会不会变为6吨?

A:无论是圆柱电池、方形电池还是软包,铜箔在里面不是横平的,而是缠绕卷曲的,制造的越薄后卷曲的圈数或周数都会变变化,暂时我现在还不能给出一组详细的数据,但原理上卷曲的圈数或周数都会变更多是肯定的,具体下游改6微米后电池的铜箔用量变化我们会后续进一步与下游沟通了解。产量方面,产品的良品率肯定会下降,良品率下降会导致出货量减少,这也是下游接受提价的一个重要因素。90%的良品率是一个理论的情况,但可能或上或下会有影响。

Q:8μm的产能利用率的极值是多少?我算出来我们一季度差不多是88%的利用率。

A:原来产能利用率80%多,但实质上通过我们内部的技改和升级、内部的绩效考核等,对于我们来说,现在大概90%上下,这个也并不是每家都能达到。

Q:算了一下,2016年铜箔的价格和产量与2015年相比涨了3%,但感觉这跟市场的反应不一致,这是什么原因?

A:我们去年从6月份以后,惠州电子处于停产和扩产阶段,实际上从营业收入倒推去去计算的话,数据口径会有些不一样,所以这个提价3%的比率是没有太多的参考性的。

Q:吨铜的净利润率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影响,这个能说的更详细一下吗,比如什么其他因素?我计算后四季度的吨铜净利润率(6000左右)特别低,比三季度(1.2万左右)还低;但感觉四季度铜箔的价格也没有很多变化,所以为什么吨铜净利润为什么下降这么多?数据是根据四季度青海电子铜箔年度披露的净利润减去三季度的净利润来计算出来的。

A:实质上,单体看两个铜箔厂,很多机构投资者看不清楚;对于铜箔板块和非铜箔板块,因为我们内部已经实现统采,统购,统销,比如百嘉达就是这样一个平台,整个子公司不完全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实际上,从股份公司的这个角度,我们在合并、整个销售采购和贸易平台过程中进行,所以那个单独数据有参考性,但不能绝对。比如,对于上市公司总部既不生产又不运营,但上市公司总部这么多人也有工资等需求,这些资金都需要从子公司来,所以我们在第四个季度会比较集中地从各个子公司进行调度和调配,整体是一个集团公司的概念。

主持人: 谢谢各位领导、投资者,大家的问题比较多,但是因为时间的问题咱们线上交流就先到这里。今天的电话会议大家一方面关心的财务数据,但是大家关心更多的是行业的趋势和行业的发展变化,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 一方面锂电铜箔总量不足,另一方面从个量上,也就是结构上更会严重不足,回归一句话:今年锂电铜箔是个大年,希望锂电铜箔给各位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收益,也希望咱们诺德股份,锂电铜箔第一股,成为真正的大白马, 谢谢大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