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识局
欢迎关注识局!我们提供一手的政策资讯,并有丰富的线下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闽南日报  ·  太离谱!漳州一对夫妻,双双被拘! ·  昨天  
新华社  ·  青海玛多县发生5.5级地震 ·  昨天  
新华社  ·  定日,我们和你在一起! ·  昨天  
环球时报  ·  王星发声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识局

败给五道口的,是经济学原理吗?

识局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20 10:51

正文


文/张洛鸣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当我第一次看见华清嘉园的时候,京津冀协同承受的雾霾把它那粉色小清新的外立面反衬得甚是土鳖,彷佛是为了让土豪气息不侧漏、不渗漏。


我把头抬成45度仰望悲伤的姿态,仍然不敢相信这个终日伫立在13号线叽哩咣当声中的楼盘,居然卖到了每平10万。


就在我努力说服自己“这房子真的值每平10万”的时候,它已经涨到了每平12万。所有经济学原理在它面前都碎成了渣,仿佛“宇宙中心的房价会永远涨下去”成了唯一一条正确的经济学原理。


当然,房价在涨,工资也在涨,就在华清嘉园涨到每平12万的同时,我们领导的工资也涨到了每年12万——但与华清嘉园不同,人家这是“税后的”。


某天,领导不无伤感又不无得瑟地跟我感叹:要是从25岁起拿这个工资,到65岁退休,40年不吃不喝,也够买一套海淀的学区房了。


我的脑海里瞬间浮出华清嘉园的影子,据我所知,它最小的户型是50多平——怪不得斜对面的清华大学有句口号叫“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说起清华大学,我想到了另一种“学区房”。


在清华校园的西南部,有很多上世纪留下来的平房和四合院,它们的名字通常很文雅,居住条件却很世俗——蟑螂是一定有的,卫生间是一定没有的,就算你三更半夜闹肚子,也只能披挂整齐,跑出两百米去上厕所。然而就这种房子,一张床最低也能租到每月600块。


前年,我一位朋友在某座比较干净的平房里租住了一个月,花了2000块。据他说,房东共有3间这样的房子,每间摆放3张架床,可以住6个人。这样计算,该房东每年的租金收入是43万左右。


我说你这样计算不对,因为他这18个床位不可能每天都租得出去。“另两间我不知道,反正我那间6张床是住满了的,而且这还是在淡季。”朋友耸耸肩,“我收拾铺盖那天,已经有下一个租客拎着行李在等了。”





什么人会去清华大学租一张床位呢?这个问题使我感到困惑:难道有人想追忆大学时住宿舍的感觉?


后来我也因故在一个4人间平房里住了半个月,认识了3位“舍友”,他们都是已经毕业、没找到工作、打算考清华研究生的年轻人。我问他们,在哪儿考研不是考,何必非要在这里受这个罪?


他们答:学校里吃饭便宜、住宿便宜、自习室随便用,还能去不同的院系蹭课,这是何等乐趣!其中一人坦诚地补充说:当然,如果能认识几个导师就更好了,毕竟考研这事儿,联系导师还是很重要的。


我说那你们联系到导师了吗?三人同时摇头。


这间平房的主人是一位老教授的儿子,我跟他聊过一次,他说这种房子不能买卖,只能出租,不过租金收入“还好”。说着说着,他望了望窗外,若有所思地说:等攒够了钱,我就不在北京呆着了,上阳朔西街开客栈去。


我的“舍友”里恰好有一个广西人。我向他转述了房东的志向,他哼了一声:“他已经在北京有房了,当然可以去开客栈。我现在连住客栈都住不起,开什么客栈?”





在北京,很多上世纪90年代参加工作的公务员都分到过四环内的大房子,如今衣食无忧,本来自我感觉挺好;可是跟那些计划着去阳朔西街开客栈的包租公们比起来,又觉得自己low爆了:人家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想干啥就干啥;我呢,领导让干啥就干啥,干到退休,还是只有一套房。


可这也算挺好了——在北京有了房,就意味着永远告别了沦为“北漂”的风险;那些还漂着的人们,不是正期待着沦为北京市民的那天吗?


可为什么非要呆在北京?我曾把这个问题抛给两位朋友,他们中的一位已经小有成就,在南三环租了个两居室;另一位只在西三环租了张床位,还好,不是架床。两人几乎异口同声地反问:不呆在北京呆在哪儿?还有哪儿的资源和机会能比北京更多,还有哪儿能让你离梦想和成功更近?


我奇怪:这是互联网时代呀!你在五道口下地铁就看得见快手公司,我在村里点点鼠标也看得见,有什么了不起的。


“那能一样嘛。”一位朋友摇了摇头,“你在北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不一样,能接触的人和机会更不一样。就算你在网上能搜到北京的一切,北京能搜到你吗?”


看着他认真的表情,我忽然觉得简·雅各布斯说得很对:人与人现场交流,跟通过互联网交流,是不一样的。在现场,语言的相互碰撞和知识的相互交融,更容易催生新的创意和想法,也更容易把它们变成现实。


这就是说:在乡野间上网,你只能看着别人做梦;进入大都市,你可以做自己的梦。虽然很多人最终会发现,那些梦从未实现,但他们不会责怪那座“造梦”的机器。


因为他们就是那机器上的零件。





有一天,我也带着一本《经济学原理》去五道口,路过华清嘉园时,它正准备自尽,我阻止了它:你再仔细想想。


《经济学原理》仔细想了想,说,那我再转转看。于是我们就转,转清华北大,转协和301,转东单王府井朝阳门,转亦庄中关村安河桥北……


转了一周之后,《经济学原理》一扫之前生无可恋的疲态,自信满满地跟我说:谁说北京房价不符合经济学原理了?它明明就符合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


你想,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医生、最好的公共设施、最好的社会资源、最好的就业和创业机会,都集中在这里,它的房价能不涨吗?要知道,房子的背后是户口、是学区、是近乎一切的一切,想要的人那么多,得到的人那么少,房价能不一直涨吗?


我点点头:我赞成你的看法,但这事怎么办呢?让别的地方也多一些好老师、好医生、好资源、好机会……可以吗?


这就不是我能决定的了,《经济学原理》看着我说。我只想说一句话——有人认为北京被全体国人供养,有人觉得北京被全体国人仰望,而我不知道他们说的对不对。我只希望,北京真的能帮更多国人实现自己的梦想。



更多资讯、海量视频、专业财经金融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人才应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申请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