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978-7-5598-7378-1
湖北省图书馆,创办于1904年,1954年定名为“湖北省图书馆”,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成立、最先对外开放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为国家“一级图书馆”,2008年入选首批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目前,图书馆馆藏文献总藏量近1000万册,其中古籍46万余册。
《湖北省图书馆藏珍本古籍图录》共收书五百部,包括多部被《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录者。书目选择时,内容兼顾四部各类目,版本基本涵盖由宋元至清末民国的各种类型,以助广泛欣赏;并注重同一书各版本、同一版本不同批校题跋之书的互相参照,有益比较研究。同时,每种书均附有提要,著录书名、卷数、责任者及其著作方式、版本、批校题跋、存缺卷、开本和版框尺寸、版式、藏书印、索书号、《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湖北省珍贵古籍名录》编号,是一套体例完善的馆藏珍本古籍版刻图录,具有较高的版本参考价值,同时也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湖北省图书馆珍本古籍如今的存藏情况,为学界充分利用相关文献提供便利。二〇二四年是湖北省图书馆建馆一百二十周年,湖北省图书馆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推出这部书目,可以更好地揭示湖北省图书馆馆藏珍本古籍的特色和亮点,同时也为学术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翔实的参考信息,向全社会公布以便铭记传扬前人功绩,并不断从中国传统典籍中汲取营养,并使其有益于国家的繁荣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005 周易程朱传义二十四卷上下篇义一卷朱子图说一卷五赞一卷筮仪一卷063 说文解字注三十六卷六书音均表五卷汲古阁说文订一卷076 广金石韵府五卷纂集玉篇偏傍形似释疑文字一卷084 新编篇韵贯珠集八卷直指玉钥匙门法一卷重觅五音借部免疑隐形一百八十字一卷123 皇明通纪法传全录二十八卷皇明法传录嘉隆纪六卷续纪三朝法传全录十六卷148 复社姓氏录一卷南都防乱公揭一卷复社姓氏传略十卷首一卷150 鹿侍御[久征]碑铭一卷鹿太公[正]传一卷鹿太常[善继]传一卷鹿忠节公[善继]传一卷鹿解元[化麟]传一卷213 下学堂札记三卷朴园迩语二卷归洁园偶笔一卷五纬正图解一卷堂规一卷会约一卷242 容斋随笔十六卷续笔十六卷三笔十六卷四笔十六卷五笔十卷245 新刊三元精纂举业通用标题句解淮南子摘奇二十八卷264 新编分类夷坚志甲集五卷乙集五卷丙集五卷丁集五卷戊集五卷己集六卷庚集五卷辛集五卷壬集五卷癸集五卷284 陶靖节集诗一卷文一卷集圣贤群辅录一卷参疑一卷杂附一卷288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二十五卷唐翰林李太白年谱一卷294 杜工部集二十卷年谱一卷诸家诗话一卷唱酬题咏附录一卷300 昌黎先生集四十集外集十卷遗文一卷朱子校昌黎先生集传一卷301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遗诗一卷传一卷315 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别集四卷政府奏议二卷尺牍三卷遗文一卷年谱一卷年谱补遗一卷祭文一卷诸贤赞颂论疏一卷论颂一卷诗颂一卷朝廷优崇一卷言行拾遗事录四卷鄱阳遗事录一卷遗迹一卷褒贤祠记二卷324 施注苏诗四十二卷总目二卷苏诗续补遗二卷王注正讹一卷东坡先生年谱一卷325 苏文六卷339 师山先生文集八卷遗文五卷遗文附录一卷济美录四卷357 徐迪功集六卷 重选徐迪功外集四卷谈艺录一卷358 鸟鼠山人小集十六卷后集二卷可泉拟涯翁拟古乐府二卷拟汉乐府八卷388 西征集十卷冯文所诗稿三卷黔中语录一卷续语录一卷黔中程式一卷408 浮山文集前编十卷后编二卷浮山此藏轩别集二卷428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一百十八卷440 明诗兼不分卷近诗兼逸集不分卷近诗兼今集不分卷444 御定历代赋汇一百四十卷目录二卷外集二十卷逸目二卷447 新镌焦太史汇选中原文献通考经集六卷史集六卷子集七卷文集四卷通考一卷451 唐诗品汇九十卷拾遗十卷历代名公叙论一卷诗人爵里详节一卷464 分类如面谈初集十二卷自稿二卷二集十二卷自稿一卷补遗一卷472 九老诗存一卷附文存一卷补遗一卷花山题咏一卷489 群书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490 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491 玉海二百卷辞学指南四卷诗考一卷诗地理考六卷汉艺文志考证十卷通鉴地理通释十四卷周书王会补注一卷汉制考四卷践阼篇集解一卷急就篇补注四卷小学绀珠十卷姓氏急就篇二卷六经天文篇二卷周易郑康成注一卷通鉴答问五卷500 道希先生手稿十九种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湖北省图书馆由湖广总督张之洞、湖北巡抚端方主持创办,始建于一九〇四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百廿年间,它经历了清末兰陵西街创业的筚路蓝缕、抗战期间鄂西的颠沛流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蛇山南麓的精心经营,到二〇一二年新馆落成于沙湖之滨,一跃成为湖北的楚天智海。
书籍是一座图书馆的灵魂。在鄂图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古代典籍。古籍总量已逾四十万册、善本六千余部,一百二十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一百八十部入选《湖北省珍贵古籍名录》,尤以小学、地方志、金石、清人文集等典籍为重点。正是由于前人精心访求、收购与社会捐赠的涓涓活水,终于汇聚成我馆古籍的渊海,并实现了从有到优的跨越。如在继承湖北学政张之洞所置书、两湖书院、湖北官书局藏书之外,原湖北省军区政治部、中南军政委员会、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联等单位都曾对鄂图的古文献建设予以支持;又吸纳了包括不限于汉阳刘传莹、宜都杨守敬、武昌柯逢时、孝感秦应逵、枝江张继煦、蒲圻张国淦、黄冈刘卓云、蕲春黄侃、武昌徐恕等一批藏书家以及楚学精庐的珍稀旧藏。因此,鄂图所藏古籍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品质甚高,古籍大馆已成为湖北省图书馆的支柱之一。
这批沉甸甸的古籍馆藏,藴含着丰富的先哲智慧。为了“成就古人,与之续命”,发掘和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一代代鄂图人怀抱敬畏之心和使命感,围绕古籍流通的各个环节,做了许多工作。薪火相传,近些年来,在国家古籍保护计划的顶层设计下,鄂图的古籍工作呈现出新的进步。一是不断提高古籍存藏条件。二〇一二年搬迁新馆后,馆舍规模扩大,开辟了四个古籍书库,又特于二〇一六年兴建了专门的善本书库,极大改善了古籍存藏条件。二是持续进行编目整理。以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和编纂《中华古籍总目》为契机,对馆藏古籍进行全面梳理,使著录臻于完善,一批特色古籍的价值得以揭示。三是重视古籍修复和数字化工作。二〇一五年获批国家古籍修复中心湖北传习所,以师带徒为抓手,为“冷门绝学”输送更多新生力量。与此同时,引进社会力量,加快古籍数字化工作,上线推出专门的数字化平台,一批古籍善本得以再生性地走出深闺,为人所用。四是加快古籍开发利用的步伐。创立“鄂图藏珍”品牌,与多家出版社联合推动特色古籍出版。仅近几年面世的就有《湖北省图书馆藏稿本日记四种》《民国时期预约样本辑存》《鄂东王氏未刊稿丛编》《湖北省图书馆藏稀见明清总集选刊》《苍虬阁诗稿七种》等书,使古籍化身千百,嘉惠学林。五是加强古籍宣传工作。积极实践如何“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形成出版、展览、短视频三位一体的品牌策略。建成湖北省典籍博物馆,先后举办了“荆楚宝典——湖北省图书馆藏珍贵古籍展”“徐行可捐赠古籍文物 60 周年精品展”“鄂图藏珍——鄂东王氏家族文献整理与保护展”,承办了“珠还合浦,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湖北巡展以及“册府千华——湖北省藏国家珍贵古籍展”等系列展览,让古籍零距离面向大众,助力公共教育、文化传承。在新媒体传播方面,在热门网络平台发布“古色悠然”系列古籍视频,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综上所述,湖北省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可谓多头并进,使得四十万册古籍绽放新生。
今年是湖北省图书馆建馆一百二十周年,我们特意于古籍馆藏中择其优者五百部,编为图录,向社会公布,以展示馆藏珍秘,庆祝鄂图的百廿华诞,并致敬前人。在书目选择中,内容兼顾四部各类目,版本基本涵盖由宋元至清末的各种类型,少数抄稿本成书于辛亥革命之后,亦酌情收入,以助广泛欣赏;同时注重同一书各版本、同一版本不同批校题跋之书的互相参照,有益比较研究。“珍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重善本。选择佳椠精印、具有学术代表性、版本稀见及史料价值高者,如馆藏孤本、四库底本、禁毁书、初刻初印本皆有收录。
其次,精选名家批校题跋本。如纪昀批《史通训故补》、段玉裁批《汉书》、黄丕烈校《后汉书》、黄侃批《尔雅正名》及何焯、卢文弨、钱大昕、魏源等一众知名学者批校本,占有较大比重。
再次,公开名人稿抄本。收稿抄本九十六部,如林侗、戴震、孙星衍、梁章巨、陈沆、皮锡瑞、文廷式等一批大家的稿本一并呈现。
最后,留意有特殊价值的地方文献。本馆向以网罗保存乡邦文献为己任,如鄂东王氏家族未刊稿、监利王柏心之殿试卷、宜都杨守敬及熊会贞批校《水经注》、应山左绍佐日记、嘉鱼刘心源的小学论著、蕲水陈曾寿的诗集等著述,皆尽力涉及。
以上珍本,多被《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所收录。
湖北人杰地灵、文化发达。回顾湖北省图书馆栉风沐雨的厚重历史,展望它鹤舞翔云的光明未来,我们胸怀激荡,文化自信更为坚定。此书的编纂出版,既是对国家重视古籍、保护古籍、利用古籍号召的响应,也使得鄂图的古籍特色馆藏得以彰显,最重要的是,对广大学林来说是一件颇为有益的事。希望通过这部书,人们能铭记传扬前人的功绩,并不断从中国传统典籍中汲取营养,并使其有益于国家的繁荣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湖北省图书馆
一、本书为湖北省图书馆建馆一百二十周年之贺礼,旨在展示馆藏之富美,怀缅和致敬为本馆藏书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前辈。
二、本书收录湖北省图书馆现藏汉文古籍珍本,优先收录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湖北省珍贵古籍名录》者,少数抄稿本成书于辛亥革命之后,亦酌情收入。同一书,本馆收藏多部时,收录不同版本二至三部。同一版本不同批校题跋者,收录二部,唯一例外者收录六部。
三、本书分类,依经、史、子、集、类丛五部分类排比。
四、各书依次著录书名、卷数、责任者及其著作方式、版本、批校题跋、存缺卷、开本和版框尺寸、版式、藏书印、索书号、《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湖北省珍贵古籍名录》编号。
五、书名大致依原书卷端所题著录,个别以通行题名著录。原书多卷而各卷题名不一时,以首卷卷端题名为准。自拟书名加[]标明。
六、凡碑传、年谱之传主姓名,用[]补入题名之中。
七、原书正式题名外,别有通行习见之题名,加()附注于原题名后。
八、地方志于书名前冠以纂修时代,加[]标明。
九、残缺不全之书,书名后著录原书卷数,原书卷数不可考时,书名后用□□表示。著录现存卷数及卷次;个别难以处理者,著录缺卷。
十、责任者时代,以其卒年所在朝代为准。生活时代已至辛亥革命后者,不再冠以朝代名。
十一、责任者均着录本名,不题别号或字。本名无考或待考者,照原题著录。责任者无考时,用□□表示。
十二、版本项,本书有年代可据或其他资料可考者,详着其刊刻年代、刻书处或刻书者姓名。丛书零种,著录所属丛书。
十三、抄本若无具体抄写年代及抄写者姓名,则统称某朝抄本。
十四、凡批校题跋本,均着录其本名,不题别号或字。本名无考或待考者,照原题著录。仅署一字者,照录并在此字前冠以□。批校题跋者无考时,暂作佚名。
十五、同一书,收入多部批校题跋本时,以版本时代先后为序。版本相同者,按照批校题跋者时代先后为序。版本、批校题跋时代均相同时,按批校题跋者原有标识为序。
十六、丛书及各部类中汇编之书,子目同《中国丛书综录》者不再列举。稿本和自拟书名的丛书,列举子目。
十七、藏书印文字因污损、模糊等因素难以识别者,用□表示。
十八、每部书选择书影一至四帧,优先选择正文首卷卷端及能够反映版本特点者。若正文首卷卷端缺损、抄配、补刻,则选择其他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