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大寒节气的特点、气象变化、习俗和养生方法。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尾,携带着凛冽寒风与苍茫霜雪而来,为岁末画上冷冽而深沉的句点。文章详细描述了降温和降雪等气象变化,同时介绍了大寒迎年等习俗和饮食温养等养生方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大寒节气特点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它携带着凛冽寒风与苍茫霜雪而来,为岁末画上冷冽而深沉的句点。
关键观点2: 气象变化
大寒期间气温极低,北方普遍滴水成冰,河湖冰封,南方也寒意彻骨。此时寒潮南下频繁,北方以降雪为主,南方则常有降雨或雨夹雪。此外,大寒期间还常常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关键观点3: 大寒习俗
大寒期间有很多习俗,如大寒迎年、蒸煮糯米饭、尾牙祭等。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和对生活的热爱。
关键观点4: 大寒养生
大寒期间要注意养生,饮食应以温热为主,多食用羊肉、桂圆等食物。同时要注意起居守时,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寒邪入侵。此外,适度运动能增强血液循环,提升身体的新陈代谢。
正文
我们将迎来大寒节气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的说法
大寒,岁末的终章
亦是新生的序章
天地苍茫,万物归藏
然坚冰深处春水生
寒极必暖,否极泰来
“大寒时处三四九,天寒地冻冰上走。”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作为二十四节气之尾,携着凛冽寒风与苍茫霜雪,迈着沉稳步伐而来,为岁末画上冷冽而深沉的句点。
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全年最低气温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降温
在气温方面,大寒时节,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零下10℃以下,甚至更低,滴水成冰,河湖冰封,一派银装素裹的景象。南方地区气温虽较北方略高,但也普遍在5℃左右徘徊,湿冷的空气让人感觉寒意彻骨。冷空气活动频繁,且势力强大,常常带来大风降温天气,寒风呼啸而过,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
降雪
北方地区多以降雪为主,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给大地盖上厚厚的棉被,部分地区积雪深度可达数十厘米,增加了土壤墒情,也为来年春耕储备了水源。南方地区则时有降雨,且多为小雨或雨夹雪天气,细雨纷飞中夹杂着点点冰晶,打湿地面,寒意更甚。降水过后,随着气温下降,道路、树木等表面常出现结冰现象。
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的压轴节气,恰似一场冬日的盛大谢幕,于冰寒彻骨中,悄然孕育着春的希望。
中国古人将大寒分为三候:
一候鸡始乳,母鸡感知阳气渐生,开始孵育小鸡,新生命在寒冬中悄然孕育,为寂静天地添一抹生机;
二候征鸟厉疾,鹰隼之类的征鸟处于捕食能力最强的状态,它们盘旋于长空,凌厉出击,于冰天雪地中展现生命的顽强与力量;
三候水泽腹坚,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厚冰之下,水流未绝,似在默默积蓄能量,只等春风轻拂,破冰化暖,润泽四方,迎来春的蓬勃生机。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年节恰在立春前后,大寒一到年味渐浓。
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
中国南方一些地方的风俗,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等。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宜多食温热食物,如羊肉、桂圆等,既能抵御寒冷,又能养护阳气。但也要注意饮食均衡,搭配萝卜、白菜等新鲜蔬果,以防温热过度而生内火,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以利阳气潜藏。同时,注意头部、颈部和脚部保暖,外出时戴上帽子、围巾和手套,避免寒邪入侵。室内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病菌滋生,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助力身体机能的稳定。
选择阳光充足时进行散步、慢跑或太极拳等运动,避免大汗淋漓,微微出汗即可。运动能增强血液循环,提升身体的新陈代谢,但不可过度劳累,做到动静结合,使气血顺畅,增强身体抵抗力,平安度过寒冷的时节,迎接春天的到来。
当我们翻开古诗卷册,大寒时节的景致与情思又是如何被诗人们细腻描绘的呢?
大寒吟
北宋 · 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和仲蒙夜坐
北宋 ·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咏廿四气诗 大寒十二月中
中唐 · 元稹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监制丨小东 编审丨小鹿
主编丨小飞 编辑丨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