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瑾山月
来源
| 王耳朵先生(huangezishiba)
推荐 | 进击的阿秀(zchxuexi)
还有人说:“这里的一间茅屋,都能吊打富人区的一栋别墅。”
其实,李子柒的“豪宅”并非奢侈华丽,而是另有一番雅趣。
走进她在山林里的小院,扑面而来的,是万物生长的气息。
竹林随风摇荡,枝叶沙沙作响;群花争奇斗艳,香气弥漫四散。
屋前架着秋千架,屋后围着蔬菜园,堂前鸡犬相闻,堂后树影横斜。
而恍若仙子下凡的李子柒,在这世外桃源烹茶酿酒,弹琴写字,做美食、制家具,干农活……
在这里,随手一拍,就是一张中国风古画,随处一坐,就能感受到深厚的美感。
只可惜,喧嚣的网络时代,太多人失了这份“美的能力”。
而被动审丑的我们,是否有那么一刻,反思过自己与美的距离?
诗人木心说:“人生在世,需要一点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
-
01
-
点歌环节,被选中的一对情侣,让周杰伦唱网络神曲《学猫叫》。
但为了不让粉丝失望,他还是勉强唱了几句“我们一起学猫叫”。
有人感慨:一个本来唱“天青色等烟雨”的乐坛才子,竟然开始唱“喵喵喵”。
其实,无奈的何止周杰伦,生活中的你我,不是早已被这种低级趣味裹挟着?
打开手机,铺天盖地是铁锅炖自己、一秒喝白酒、活吞金鱼、生吃灯泡;
想听听音乐,口水歌占了半壁江山,旋律千篇一律,歌词毫无内涵,格调牵强附会;
哪怕社交聊天,人们也越来越“不会说话”,张口就是栓Q,666,老铁……
难怪有网友吐槽,如今的生活,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空虚。
曾经,偶尔看到这类低俗内容,还会嗤之以鼻,呼吁几声。
渐渐地,看得多了,听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听之任之。
某饮料公司为了做宣传,在直播间请来帅哥美女,穿着紧身衣,大跳“擦边热舞”,可谓吸足了眼球;
某媒体,打着弘扬国粹的旗号,让模特身着比基尼,脸化京剧妆,在舞台上大摆pose;
还有某些网红打卡地,全是粗制滥造,而网络宣传全靠p图,把消费者坑哭。
奶辣风穿搭,让孩子们蜕掉天真的幼壳,催熟成身姿曼妙的时尚达人;
一首首改编儿歌,让孩子们唱着自己也不懂的词儿,迎合着成年人的趣味。
你有多久没去欣赏一株刚开的花?有多久没去听一首动听的乐曲?
又有多久没去看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一场感人至深的电影、一幅技艺高超的画?
网络小组#庸俗会#中,90后小伙@阿木的一段分享,让我很有共鸣。
他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打记事起,就跟着爷爷学写毛笔字。
童年的慢时光中,他闻着墨香,在一笔笔铁画银钩中打下起了深厚的美学功底。
等去外乡念书,不管是衣服穿搭,还是宿舍布置,阿木都坚持自己的审美。
他会把书桌装扮得古色古香,也会像李子柒那样,动手做一些古风用具。
步入社会后,他要赚钱养活自己,为人生的将来谋划,还要惦念着父母的晚年。
似乎从进入职场的那一刻起,就很少有时间、有兴致再去打理自己的生活。
时常是,加班到深夜后,就想放松一下,不愿再动脑子去研究高深的东西。
就像阿木说的:“看那些奇奇怪怪的短视频,起码能刺激自己麻木的神经。”
累了一天,听听口水歌,借他人之口,戏谑一下烦闷的生活;
无聊的时候,看看奇葩视频,让自己感受一下大千世界的刺激;
聊天的时候,也用用网络热词,让自己看起来没那么落伍……
“在低级趣味中沉迷,是一种‘破罐子破摔’式的对抗。”
他们迷迷糊糊地活着,随着生活的惯性向前滑,上班混日子 ,下班找乐子。
因为不想麻木无聊,就只能借用低级娱乐来获得一时的酸爽。
去年,有个名叫吴俊达的重庆小伙,凭借画龙,火出了圈。
来源:吴俊达
网友称赞他为“最牛中国风画师”,纷纷感叹,这才是中国人应有的审美。
那浩荡的气势、瑰丽的配色、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人拍案叫绝。
相比于很多人,吴俊达仿佛总是慢半拍,他不急着赚大钱,也不期待出大名。
来源:吴俊达
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心境、感受与想象,吴俊达才创造了美。
“美,即免俗。而免俗,需要人摆脱世俗牵绊,用心感悟生活。最终,美自心中生,而人心也被美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