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其庆
,清华大学医学预科,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伦敦大学学院烧伤整形重建外科硕士。现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任主治医师,广东省健康科普专家。个人公众号“
小陈整形科
”,致力于整形相关科普,解答医美相关的问题。
面对各种双眼皮的花式宣传,你真的了解这个手术吗?在这里,我们总结了门诊中常会问到的7个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Q1: 双眼皮手术名字好多,有什么区别?
说到双眼皮,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名称,往往会让你感到无所适从。然而严格说来,
双眼皮手术就只有切开和埋线之分
(图1)。
图1. 单眼皮、埋线法和全切法示意图
首先说说
埋线双眼皮
,这是日本人民的伟大发明,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简单讲,这个手术就是用缝线将睑板和皮肤绑在一起,一般选择三个点绑定。埋线双眼皮最大的优点是立竿见影,损伤小,恢复快。因此,很多工作节奏紧张的妹纸都愿意选择这一方法。
然而,这一方法也有自己突出的问题。首先,埋线一定会松脱,什么时候松只是时间问题。另外,一部分人也可能发生由缝线所导致的异物反应,从而需要手术取出缝线。第三,眼睑皮肤松弛的人不适合埋线,因为多余的皮肤可能会耷拉下来把双眼皮完全遮盖住。
个人认为,
如果条件允许,应尽可能选择全切法双眼皮。
这一术式简单讲,就是切开皮肤,去掉部分眼轮匝肌,将提上睑肌与皮肤缝合。很多妹纸担心疤痕问题,但是双眼皮的疤痕都隐藏在皮肤皱褶里面,恢复好后一般都不明显。
全切法双眼皮手术显露清楚,医生可以精确控制缝合层次,并且精确止血
。只有精确控制层次,才可能使最终的双眼皮同时具备可靠和动态的双重特性,也就是我们追求的“
睁眼有神,闭眼无痕
”的效果。全切双眼皮还可以对一些复杂情况进行调整(图2)。
全切法的缺点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恢复期。一般全切双眼皮初期消肿需要一星期,完全定型则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图2. 全切法双眼皮案例。该求美者术前存在两侧上睑的明显不对称,右眼皮肤较松弛而左眼皮肤很紧。睑裂宽度也不同。全切法可以对眼睑各层结构进行精细解剖,从而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
最后再说一说所谓的“
三点双眼皮
”。这个手术介于以上两种之间,也会做小切口。切口比全切法短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然而,由于手术视野不佳,手术操作难以像全切法那样精确到位。因此,三点双眼皮术后的恢复过程会比全切法差一些,也有可能发生松脱而导致双眼皮消失。
Q2:如何选择双眼皮的形状和宽度?
首先,说一说
双眼皮的形状
。全世界的双眼皮大概有六七种不同的形状,而国内常常听见的有平行、开扇、平扇等等。
所谓
平行
,是指双眼皮内侧和外侧一样宽;
开扇
是指双眼皮内侧窄外侧宽;
平扇
其实可以算作开扇的一类,只是内侧没有那么窄(图3)。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所谓欧式大平行或者新月形(两头窄中间宽)双眼皮都是欧美人种的双眼皮类型,亚洲人天生是长不出这种双眼皮的
。因此,这两种双眼皮做完后很难有自然的效果,尤其是不化妆的时候更明显。这也是为什么某李姓演员把之前的欧式大平行改为亚洲人比较常见的双眼皮后,会看起来更顺眼的原因。
所以,除非你有特殊的要求或者成为网红的愿望,否则不建议选择这两种形状。而亚洲人比较常见的类型中,我们就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以及具体的面部情况进行选择。
图3. 几种常见双眼皮形状示意图
其次,我们
应该怎么选择双眼皮的宽度
?
双眼皮手术后在化妆方面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方便画眼影。因此,每一个妹纸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化妆习惯来合理选择双眼皮的宽度。
通常,
亚洲人双眼皮宽度应控制在6-8mm范围
。如果你经常需要浓妆艳抹(比如经常上舞台),那么就应该选择宽一些的双眼皮。如果你平时以淡妆为主,甚至不化妆,那么就应该选择窄一些偏自然的双眼皮。
Q3: 做双眼皮的同时为什么常常会开内眼角?
很多人希望拥有双眼皮的主要原因是希望眼睛变得更大更有神。毫无疑问,开眼角会锦上添花。
内眦赘皮又称为蒙古皱襞,约半数的亚洲人都存在内眦赘皮的问题。简单说,也就是内眼角多余的皮肤遮挡住泪阜。这样不仅会显得眼睛短小,内眼角皮肤的牵扯还会使内眼角变得圆钝,并影响双眼皮的形成。
根据三庭五眼的原则,两内眼角之间的距离应该约等于鼻翼的宽度。眼睛位于颜面正中,稍微一点变化都可以被察觉到。假如一侧内眼角开大2mm,两侧加起来4mm,便足以让人的面貌发生很大的改变。同时,
内眼角开大后也利于双眼皮的形成
,一举两得。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內眦开大目前有20多种手术方法,而
每一种方法都会或多或少留下疤痕
。疤痕完全能褪红后会变成白色,通常不明显,但仔细看还是能看得出的。
在众多方法中,
我最推荐的是Park-Z法
(图3),通过对多余皮肤进行重新分配达到眼角开大的目的。这一手术的本质是内眦部位的局部皮瓣转移,所以不需要对内眦韧带进行操作。理论上讲,
这一方法的切口张力是最小的,疤痕也应该是最轻微的。
同时,由于没有强力拉扯,眼角形状较为自然,角度不会明显变尖。
图4. 3种常见的内眦赘皮整复手术设计示意图
Root Z法
其实是Park Z的变种,相当于所有切口全部移动到內眦赘皮形成的皱襞上面。相比Park Z法,这一方法会在术前设计阶段显得切口少一些,但是手术后的切口外观与Park Z法相似。另外,由于切口整体移动到皱襞上,能够移动的皮肤也变得更佳有限。因此,
这一方法不推荐用于重度内眦赘皮。
V-Y法
是常见的一类內眦赘皮手术方法。V-Y法应用了整形外科V-Y推进皮瓣的设计思路把内眦皮肤向内侧推进。简单说,V-Y法就是在内眼角处设计一个Y型切口。切开皮肤以后,把内眼角处的皮肤拉到切口最远端缝合起来。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设计思路简单明了,容易理解。然而,由于没有切断内眦赘皮的起点,这一方法做出的效果会
有比较明显的拉扯感,皮肤张力较大
。同时,内眼角处的角度也会变得比较尖。为了减少缝合切口的张力问题,很多医生会仔细解剖并折叠内眦韧带。这样做虽然可以显著减少切口张力,减少局部的瘢痕增生,但是也存在两个不太理想的问题。第一,内眦韧带折叠拉紧以后可能会在靠近鼻根处的皮肤上留下一个凹陷区域。第二,如果缝线松脱,已经开大的内眼角可能会回退。
Q4: 我的眼睛真的需要提肌吗?
一些妹子在咨询双眼皮手术的时候常常会问:“医生,我的眼睛是不是需要提肌啊?”
其实,
所谓“提肌”指的是通过手术方法折叠或者缩短提上睑肌
。那么,什么情况需要做这个手术呢?这个问题要从提上睑肌这块肌肉说起。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上眼睑就是心灵的窗帘。窗帘自己是不会动的,开窗的时候必须有一个力量把窗帘拉开。提上睑肌正是这样一块肌肉。当提上睑肌收缩的时候,带动上眼睑向上运动,眼睛就睁开了。当提上睑肌松弛的时候,眼睑回到原位,眼睛就闭上了。正常睁眼时,上睑缘会遮盖大约2mm的角膜上缘(黑眼珠)。
然而,一些情况下,由于提上睑肌的力量不足,睁眼时眼睑无法达到正常高度。这时候眼睑就会遮盖部分瞳孔。
轻度上睑下垂的患者不会影响看东西,但是会给人一种没有睡醒的即视感;这种情况是最适合“提肌”手术的。
通过对提上睑肌进行处理可以恢复炯炯有神的双目,摆脱睡不醒的形象。
然而,程度更重一些的上睑下垂就不能用这种方法治疗了,因为提上睑肌折叠缩短只能使眼睑上提非常有限的距离。同时,如果是内科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导致的上睑下垂,也不能进行这一手术。
Q5: 我的眼睛是“肿眼泡”,需要去脂吗?
做双眼皮时所指的去脂肪,主要是指去除多余的眶膈后脂肪,从而改善上眼睑的臃肿状态。在西方人的眼睑成形术中,去除部分眶膈后脂肪是手术的一项标准流程。然而,由于东方人独特的解剖特征,学界对去除眶膈后脂肪态度也有逐渐转向谨慎的趋势。
简单说来,东方人眼眶不如西方人深陷。饱满的上眼睑是东方人年轻的一个重要特征。请注意,饱满并不等于臃肿,真正因为脂肪容量过大而导致眼睑臃肿的人很少。多数人所谓的“肿眼泡”其实是上眼睑皮肤及皮下组织存在堆积造成的(见下一个问题)。
过多去除眶膈后脂肪可能发生下面几个问题。第一,眼眶凹陷,两眼无神,双眼皮变多层眼皮;第二,双侧去脂肪不对称,导致两眼无论是睁眼大小还是深陷程度都有差别;第三,这一情况可用自体脂肪移植进行修复,但修复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
Q6:我的眼睛有点“三角眼”,应该怎么办?
上面一个问题已经提到,多数人所谓的“肿眼泡”其实是上眼睑皮肤及皮下组织存在堆积造成的。当上睑存在多余皮肤而堆积在眼睛外侧时,睁眼状态下多余的皮肤不能有效上提,从而导致“三角眼”。
造成三角眼的直接原因是上眼睑皮肤有多余
,而后者则可能有不同的原因造成。人随年龄的增长,面部特征会逐渐衰老。其中,面部脂肪萎缩、皮肤松弛下垂是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眼睑皮肤松弛,遮盖部分睑裂就是最常见的原因。一些人长期贴双眼皮贴也会导致皮肤的松弛下垂。
另外一个年轻人中很常见的原因则是眉毛高度不够。从美学角度讲,
男性的眉毛应该与骨性眶缘平起,而女性的眉毛则应高于骨性眶缘
(图5)。
图5. 男女眉毛位置比较。正常情况下,女性眉毛较为高挑,男性眉毛与眶骨缘平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