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玩元素网
古玩元素网官网:www.shgudong.com 服务导向:提供古玩收藏信息,古董拍卖信息,考古新闻,鉴定服务的平台。 品鉴专线:手机13818437994 固话 021-62170626 QQ:315196341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古玩元素网

这才是中国人的年味儿!

古玩元素网  · 公众号  · 手工艺  · 2017-01-27 12:07

正文

关注" 古玩元素网 "-微信号: s hgudong 带你进入古玩行!



“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临近年关, 相信不少朋友

会听到这样的抱怨。

这一声声抱怨从另一方面说明了,

人们对年的需求、对年的情感,

是存在着的,只是找不到载体,

可以把内心情感表达出来的方式。

人们抱怨年味儿淡,

内心深处,却还是期盼过年,

期盼年味儿的~


一个逆天的中国风短片——《元日》

元日,即正月初一)

告诉你古代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画质精良,细节动人,

每一帧都是美到爆的浓郁中国风。

网友:五分钟感觉看了一辈子。


那么,年味到底去哪儿了呢?




年味在厨房里,它是母亲为你准备的一桌饭,你被外卖敷衍了一年的胃,因此变得温暖。



年味是父亲的一顿唠叨,他顶着两鬓斑白,陪你又长大一岁,他自己却又老一岁。



年味是尊师重礼,对良师益友的殷殷牵挂,对旧日同窗的思念之情。



年味是简单的食物,却能让整个童年为之雀跃;年味是一串再普通不过的糖葫芦,在你长大后,却再也没有尝到过那种滋味。



年味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门外腊梅开; 年味是跟家人看华灯初上,看月上柳梢,在长久的陪伴中,让父母慢点变老。


记得,那时候过年是这样的!



杀年猪


“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过去,农民生活很苦,一年难得吃几次肉。平日喂猪攒粪,年底猪也肥了,便将猪杀掉。一来庆祝新年,补偿一年付出的劳动;二来招待亲朋好友,感谢过去一年的帮助;三来可以腌成腊肉,改善新一年的生活。


打糍粑


糍粑也称年糕,过年前制作糍粑是农村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打糍粑、捏糍粑是一个需要多人配合的工作,全村人凑在一起打,互帮互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笑语喧哗,衬托出过年的喜庆气氛和称心如意的生活。


穿新衣


穿新衣是个古老的习俗,到新年开始的时候,就要万象更新,从里到外都有一种新的气象,衣服就很像穿在身上的春联,表示对春天的庆贺。这个穿新衣还是辟邪的,它是驱邪降吉祥这样一个寓意在里边。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到这个新年的时候,他都得在过年穿新衣。


打扬尘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送“灶王爷”


一般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家里的长者会敬香,并供上用自家最好吃的东西。



据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办年货



过年年货的演变史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史的缩影。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老百姓攥着米票、面票、布票、油票、肉票在供应站门口通宵排“长龙”抢购年货的场面,曾是春节前的一道景观。如今,我国的经济水平大幅提升,商品物资极大丰富,年货的品种增多了,年货的结构变化了,年货的档次也提高了。



1988年春节,那时候,能购得一台电器可以让全家人一整年都欢天喜地。



春节前夕,正在购买年画。


贴春联






古代人们用“桃符”驱鬼避邪,它以后被红纸所取代,写上字就成了春联。后来人们把自己的愿望都写在了春联上面,用春联来表达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包饺子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吃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来表达感激之情。


看春晚


那时候,春节联欢晚会还不像现在这样,地位可崇高了。吃完年夜饭,一家好多口早早就拿好瓜子水果,守在电视机前,等着赵忠祥叔叔宣布春节联欢晚会开始。




第一届春晚的主持人: 王景愚、刘晓庆、姜昆、马季。那个时候的刘晓庆还是个少女,姜昆老师还是正值壮年意气风发,那个时候马东还是个孩子,他的父亲马季才是全国人民最喜爱的相声演员。




赵忠祥老师在为春晚致开幕词。那个时候听到他的声音还没有人会想到动物世界。




当年只有三十多岁的李谷一一首《乡恋》唱红大江南北。直到今天,电视机里响起熟悉的旋律,大家仍旧会跟着唱,“你的声音,你的歌声...”




1984年,张明敏在春晚上的一首《我的中国心》把台湾流行音乐带到了国内,一夜间,全国上下都认识了张明敏这位台湾歌手。




1987年,一个高大英俊的大男孩儿因为春晚一夜之间红遍中国,他劲歌热舞带来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至今仍旧为人津津乐道,他就是--费翔。



1990年春晚,宋祖英以一首《小背篓》唱红中国,此后连续24年登上春晚舞台。



同在90年春晚火遍全国的还有赵本山。他和黄小娟的小品《相亲》给大家带来无数欢乐。



陈佩斯最受欢迎了,他一出场全家人就笑翻了,都不用说话。



12点倒数5、4、3、2、1…然后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就把电视声给淹没了。


拜大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