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于2004年创刊,由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以“同步传真国际循环进展”为办刊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全媒体组合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国内广大心脑血管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药经理人  ·  中国制药行业开启“出海”新时代 ·  5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2024年中国生物行业主要政策回顾与盘点 ·  5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如何在CT上识别阑尾、诊断阑尾炎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际循环

采用ICD行一级预防减少了心肌病死亡

国际循环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7-06 19:55

正文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已成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颤动患者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但是,近期DANISH研究显示预防性ICD治疗并不能改善非缺血性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使得ICD的预防性应用再度引发争论。近期《内科学年鉴》上发表的一项最新荟萃分析表明,与常规治疗相比,采用ICD行一级预防可降低缺血性及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猝死及全因死亡发生率。这提示,采用ICD行一级预防对于心肌病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研究者美国Inova心血管研究所的Eliano Navarese等对包括DANISH研究在内的11项有关缺血及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相关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共计8716例患者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发现,中位随访3.2年间,与常规治疗相比,ICD治疗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21.4% vs. 28.3%,HR=0.81,95%CI:0.70~0.94;P=0.043)。对于缺血性及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而言,ICD治疗降低全因死亡风险的幅度相当[HR分别为0.82(95%CI:0.63~1.06)和0.81(95%CI:0.72~0.91)],只是前者未达显著统计学意义。此外,与常规治疗相比,ICD治疗还可显著降低猝死发生率(4.4% vs. 12.2%,HR=0.41,95%CI:0.30~0.56);上述作用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更显著[HR:0.39(95%CI:0.23~0.68)vs. 0.44(95%CI:0.17~1.12)]。但是,ICD治疗对非心源性死亡及心源性死亡发生风险并无影响。另外,需强调,与常规治疗相比,在心肌梗死40天内或手术时早期植入ICD对全因死亡率无影响,但稍晚植入则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风险(HR=0.72,P=0.001)。进一步亚组分析发现,与常规治疗相比,ICD治疗能为不伴有糖尿病的心肌病患者带来生存获益(P=0.034),但无法为伴有糖尿病的心肌病患者带来上述获益。研究者分析认为,这可能与糖尿病会导致严重的致动脉粥样硬化负担、更容易导致非心律失常性死亡有关。


        总的来说,该研究结果与指南推荐相一致,支持ICD对缺血性及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Kolodziejczak M, Andreotti F, Kowalewski M, et al.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s for primary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or nonischemic cardiomyopathy. Ann Intern Med 2017; DOI:10.7326/M17-0120. Abstract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