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荐一篇最新发表在AMJ上的论文《绩效不足、响应方向及对响应有效性的信念》。根据行为理论,绩效不足会触发企业的“问题性搜索”行为,即企业会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改善绩效。然而,以往研究通常聚焦于少数几种具体的响应策略,并假定所有备选响应都能有效解决问题,忽视了决策者在实际选择中对响应有效性的主观认知。因此,该研究旨在探索企业在绩效不足情况下具体采用哪些响应措施,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受到决策者对特定响应有效性的信念和相关证据的影响。研究特别关注研发(R&D)投资强度和企业社会责任(CSR,通常以慈善捐赠强度衡量)这两类典型的响应方向。
本研究基于2009年至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了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的量化方法,系统性分析绩效不足、共享信念以及相关性证据之间的互动效应。研究首先通过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文本的语义分析提取出企业决策者对研发和CSR有效性的共享信念。这种信念被定义为管理者集体对某种响应措施能够提升企业绩效的因果关系的认知,具体通过文本中提及研发/CSR与绩效关联的句子数量加以衡量。其次,研究构建了基于滚动窗口的相关性指标,用以评估研发和CSR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历史性或行业性相关性。这些指标作为支持信念的客观证据,用于进一步验证信念强度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绩效不足与研发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这种关系在决策者对研发有效性具有强烈共享信念时更加显著;同时,绩效不足与CSR强度之间的负相关性在决策者对CSR有效性具有强烈共享信念时减弱。此外,当共享信念得到了强有力的相关性证据支持时,这种调节效应进一步加强。这意味着,企业在应对绩效不足时的响应方向不仅受到传统决策规则的影响,还深受决策者共享信念及其背后客观证据的制约。
Performance Shortfalls, Response Directions, and Belief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ponses
Zhi Cao, Feifei Jiang and Donghan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