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的正能量传递,长久以来面临几大问题:如何界定正能量?综艺节目以艺术交流、娱乐大众等为目的,正能量的传播是否属于强加价值观?互联网发展之后,对于综艺节目中的正能量传递就更加莫衷一是。
作为一档综艺节目,必须肯定,传递正能量一定拥有向上的初衷,那么怎么做才可以达到初衷?
最近一档央视正在播出的节目——《出彩中国人》以细微的案例完成了这道电视难题的解答。
“人物+故事”是经久不变的王牌
第三季《出彩中国人》的第五期中,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带来的一首《我爱你中国》就惊艳了全场,节目现场观众集体起立鼓掌,导师们更是潸然泪下。
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目前平均年龄
72.3岁
,这个被称为“学霸合唱团”的组合,其构成人员都是中国式的传奇——
有上海交通大学的讲习教授,有著名飞机设计师,还有一生奋斗在边疆的核事业老兵......
如果不是这群人,这群人没有这些故事,这个舞台不是《出彩中国人》,那么,很可能这首《我爱你中国》的展现就会逊色很多。这样一群“干的是惊天动地的事,做的是隐姓埋名的人”的一群人,是在身体力行地把“我爱你中国”完全、完美实践之后,再度归回演绎,深情、质朴。
节目中,对于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音乐主审官蔡国庆这样点评:“为祖国奉献的人就是中国最出彩的中国人”,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现今综艺节目大市场环境中产出的选手多表现出两种极致的反差,社会中有那么一类人无私地付出,把人生活成最灿烂的模样,他们用自己的故事感染着每一个愿意聆听的人,在这个浮躁的氛围下极致深沉,带动整个节目产生无限正能量,感动每一个中国人。
另一类人,则为了迎合社会普遍娱乐需求,带着自己的“技能”摇摇晃晃示于人前。《出彩中国人》中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的出现,充分证明了节目制作中的几大要点:
“人物+故事”是王牌,而极致反差的身份和经历可以缔造最精彩的节目效果。
回忆过往,警醒当下
《出彩中国人》的舞台上选手繁杂,类型各异,很难找到完美一致的人物,但是没有辨识度、没有价值观、没有意义也是无法走到最后。
进入半决赛之后,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唱的是西南联大的校歌,满头青丝的老人们合唱整齐划一、精神矍铄。这首歌的到来也引发了节目内外、线上线下对于西南联大的讨论。这样一所只存在8年的联合大学,为何迄今为人歌颂、令人难忘?
节目之中选手们也都纷纷作出了解释:“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由清华、北大和南开的三个学校师生长途跋涉,通过长沙,到达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这样的一次万里长征被看作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一个壮举。”这也引来了之后撒贝宁提及当下的年轻人在真正了解了西南联大的故事之后,“还有什么理由虚度光阴,不忘西南联大精神”,做真正的出彩中国人。
西南联大是中国比较神秘的一所学校,前后生命只有8年,却成为了中国大学史上绝对的第一和唯一。危难当头之际,西南联大不仅守护了民族文化的未来,也在无比艰辛的条件之下燃烧起一股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师生们胸怀“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坚定信念,恪守“刚毅坚卓”的校训,发扬爱国、民主、科学的精神,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诸多关于西南联大的内容在《出彩中国人》的舞台上没有一一提及,因为《出彩中国人》的节目本质是人才的选拔,可无论是对外,作为一档选拔出彩中国人的节目,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的节目风格一以贯之,可以将每一种过往与自身的经历紧密结合,继而承前启后地告诫后辈,这不是填鸭、灌输式地说教,以歌唱的形式优雅、优美地诠释,让综艺节目的整体品相体现又高级。
多重解读“闪亮的日子”
极致、反差、故事、艺术
,综艺节目的制作只要有人物存在就脱不掉这几点。但是,在这里剖开这个话题,并且大胆点赞《出彩中国人》源于综艺节目难得遇到走心的干货内容。
全球华人、全世界各国人民都喜爱的歌曲,却鲜少在荧屏之中看到。电视荧屏为了收视率,一味贴近年轻观众,顺着青春导向制作一系列没有营养的内容。殊不知,这样的一只退休老人艺术团也可以成功戳中市场的泪点,让综艺节目的正能量传播问题如塔罗牌一般瞬间解决。
“我们把最好的青春、才华都奉献给了祖国”,这样的话语穿越战火纷飞的时代降临在中国荧屏,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历史人文教育,这群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老龄高知把最闪亮的时光都默默无闻奉献给了时代。用导师撒贝宁的话语来说,《出彩中国人》迎来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的最大意义是:
告诉年轻人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通过一组时代的群像、一种大学精神,感受到社会的变迁,见证卓著的变化,从中寻找到动力,感知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