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分析,哈佛大学撤销录取的决定显示,大学申请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帖子,无论是私下或是公开,都可能会影响到自己是否会被录取
6月4日,哈佛大学校报《The Harvard Crimson》刊登的一篇报道引发众议。该报称,至少有10名已被录取的哈佛大学本科新生,因在社交网站Faceook上的私人聊天群组内发送不堪内容,而被校方取消入学资格。
根据哈佛校报获取的聊天内容截屏,在这个由新生组成的聊天群组里,同学们会相互发送一些表情包或恶搞图片(memes),其中有内容涉及性虐待、犹太大屠杀和儿童死亡等话题。
根据《牛津词典》的释义,Meme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图片、视频或文本等,通常带有恶搞性质,会被互联网用户迅速拷贝、传播,且经常会有不同形式的变体。这种像病毒一般传播的内容遍布Facebook的任何角落。
在聊天截图中,有学生称,虐待儿童会激发性欲,还有些学生针对少数族裔开玩笑。有人发送了一名墨西哥儿童被悬挂起来的照片,并称这是在玩一种“皮纳塔”(piñata time)小游戏。在墨西哥当地,人们会被蒙上眼睛,用棍子敲碎悬挂着的“皮纳塔”,参与者则一起分享从中洒出的糖果和玩具。
一位被撤销录取资格的匿名信源称,今年4月哈佛校方通知一些学生,他们的录取资格正在被审查中,并通知他们不要参加哈佛大学在4月下旬为准新生们举办的观光游览周活动。大约一周之后,至少有10名学生被校方通知,他们的入学资格已被撤销。
针对多家媒体的提问,哈佛大学新闻发言人Rachael Dane在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校方不会对个别申请人的录取情况做出公开评论。此前,哈佛官方也表示,校方撤销这些学生的录取资格是最终决定。
此事源于去年12月初,哈佛大学在社交网站Facebook上设立了“哈佛2021届学生”官方页面。设置这个群组的初衷,是让被录取的哈佛准新生们可以找到自己入学后的同班同学,提前建立联系,并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
Jessica Zhang就是这些新生中的一员,她在接受哈佛大学校报采访时表示,新生大群里的聊天氛围最初比较轻松愉快,许多同学都兴奋地与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建聊天群。但是,很快就有人在大群上发帖,要召集那些喜欢“流行文化表情包”的人建立一个小群。
另一位即将入学的新生Cassandra Luca也表示,大群里一些成员还建议成立一个R级聊天群,但她并没有加入其中,因此未被撤销入学资格。尽管Zhang加入了那个限制级小群,但由于未在群内发言,所以没有被撤销入学资格。
Luca称,成立这个限制级聊天群的学生们,还要求其他人在加入前必须在大群里发送一些煽动性的表情包当作“投名状”。那些学生称:“你必须发一个表情到大群里,以证明你有资格加入”。
根据一位被撤销入学资格的学生说,哈佛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今年4月中旬给与此事有关的学生们分别发送了电子邮件,要求他们坦白自己在聊天组中发送的每一张图片。
这封邮件称,“招生委员会了解到2021届学生的私人群聊中,有几名学生发送了一些令人反感的信息和图片。对此,校方感到非常失望。我们了解到,你参与了发送此类内容,因此要求你在明日中午前提供一份说明,解释你的行为,以便招生委员会进行讨论”。随后,至少有10名学生收到了被撤销入学资格的通知。
Facebook“哈佛2021届学生”官方页面上显示,该群组是哈佛大学为2021届新生建立的官方Facebook群组。该群组由哈佛大学招生和奖学金办公室建立并管理。
页面介绍上写着,加入这个组可以遇见你的同班同学,与他人分享你来自哪里,提出疑问、建立联系,你将与同学们一起开启大学旅程,请保持联系。但群组描述中也特意强调,校方“不对任何非官方群组、聊天或相关内容负责”。
与顶尖名校失之交臂 谁该对此负责?
这些被撤销入学资格的高中生们,本将成为世界顶尖大学的一员;却因社交网站上的不当言行与名校失之交臂。这些学生是否是在自食恶果?校方的做法是否侵犯了学生的言论自由?各方对此意见不一,并在网上引发激烈探讨。
前文提到的新生Luca认为,她对学校是否应撤销这些学生的入学资格态度很矛盾。她说:“一方面,我认为人们有权利发布他们想发布的任何内容,我并不认为学校应该插手此事并撤销录取通知,因为这个聊天群并不隶属于哈佛大学”。同时她也认为,如果聊天群里发布的表情包,对他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构成威胁,那么校方的处置确实是公正合理的。
而Zhang则向哈佛大学校报表示:“我欣赏幽默,但是有些话题是容不得开玩笑的。我尊重校方撤销的决定,因为这些行为代表了这些学生真正的品格”。
另一位被录取的新生Wyatt Hurt虽未参加任何一个聊天群组,但他在接受校报采访时称,自己很高兴看到校方采取了行动。他还提到自己最近参加了几个奖学金的申请会议,有许多与会的学生们都认为“取消入学资格决定是正确的做法”。
曾在哈佛大学法学院任教三年,目前是北俄亥俄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的Erica Goldberg在自己的博客中批评校方称:“哈佛大学搜寻这些私人聊天群里的学生,证明有种违反社会规范的消极力量存在。我希望哈佛能够在大家对这所学校转变看法之前,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哈佛大学不应该让自己的学生,对于在私下开玩笑感到畏惧”。
而Facebook上的网友们也对此事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被撤销录取资格是这些学生们“犯傻”应付出的代价。但也有相反的看法将矛头对准了哈佛大学,不少网友大呼:“哈佛,美国的宪法第一修正案还好吗?”,暗讽哈佛大学的此番做法侵犯学生们的言论自由。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准哈佛新生在社交网站上发送具有冒犯性的内容,成为话题焦点。2016年春天,在2016级新生的聊天群中,也有人发送了涉嫌种族歧视、取笑女性主义者的不当言论。当时,哈佛校方的相关部门发布联合声明谴责了学生们的行为,但并未对发布信息者做出任何惩罚。
录取远非高枕无忧 社交媒体成录取参考
据哈佛校方发布的消息,今年,哈佛总共收到了近4万份申请,最终录取了2056名学生,而这当中大约84%的学生都选择了于今年秋季就读哈佛,成为近年来入学人数最高的一届。
但哈佛大学保留了取消准新生们录取资格的权力。取消录取资格的理由包括虚假陈述、学业未完成、学业成绩差或刑事犯罪等。
哈佛的新闻发言人Dane曾经在两年前对此向哈佛大学校报说明,“哈佛大学保留在某些情况下撤销录取的权利,这些在录取阶段已向学生清楚表明”,“如果学生行为让校方质疑他的诚实、成熟度或道德品质,录取可能会被撤销”。
而《华盛顿邮报》报道称,哈佛大学撤销录取的决定显示,大学申请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帖子,无论是私下或是公开,都可能会影响到自己是否会被录取。
升学服务公司卡普兰(Kaplan Test Prep)曾调查了超过350名大学招生办人员。其中有35%的人表示,他们会搜索申请人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社交媒体账号以更加了解申请者。大约42%的招生办人员表示,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内容,使其对申请人产生了负面印象。
通过这种搜索,大学招生办公室可以从侧面确认申请者所填报信息的真实性,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学生的个性、品格、心智是否成熟。申请者的Facebook、Twitter、博客和Instagram是招生办最常展开调查的部分。
卡普兰研究主任Yariv Alpher说:“不论是好是坏,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学录取的重要因素,申请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更加注重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