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研习社
顺时针研究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知乎瞎扯|人可以后知后觉到什么程度? ·  3 小时前  
知乎日报  ·  时隔 24 ... ·  昨天  
知乎日报  ·  有哪些东西是被过度设计的? ·  2 天前  
Quora文选英语  ·  Quora_你最近最快乐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 ·  2 天前  
知乎日报  ·  世界上第一个养猫的人是谁?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研习社

成功的人,闲暇时都爱读点哲学

历史研习社  · 公众号  ·  · 2020-03-24 22:45

正文


苏格拉底曾说: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我看过不少大人物的故事,发现他们都爱哲学——

不限于伟人,我身边也有很喜欢读哲学的朋友。他的言行总比别人有趣得多,令人愉悦,而且每次跟他讨论问题,见解深刻又独特,让我收获颇丰。

后来在与他的谈话中,我才知道—— 原来哲学提供的是一套思维,学会后,你的思维便打开了许多,遇到事情、解决问题都能毫不费劲处理,受用一辈子。


说到哲学,可免不了说起 冯友兰 先生, 最懂中国哲学之人 。我们平时接触过的中国哲学书籍,或多或少都包含他的哲学观点。

而谈到他,更不得不提他的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一套3册,就 把中国哲学从形成到完善都阐述清楚,还像老者叙述故事一般,通俗有趣。



才读完一本,我就已经 慢慢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 ——以前想不通的事情,放下了; 处理不好的问题,迎刃而解; 而且运用在工作上,也非常高效、顺畅。




冯友兰先生到底有多厉害?

对学者而言, 冯友兰先生是哲学界不可超越的才子。

就如著名学者李慎之说:

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如果说中国人因为有严复而知有西方学术,外国人因为有冯友兰而知有中国哲学,这大概不会是夸张。


他探讨的哲学体系庞大,广博而不芜杂,严谨又生动, 句句在点上,不费笔墨。让读到的人,不禁心生钦佩。

很多中国哲学的书籍,都会截取某个时期来探讨。因为一个时期的哲学,就足以研究一辈子。

而冯友兰先生竟 花了四十年的时间,研究了从春秋时期到近现代的哲学 ,还非常深刻,一字一句中都透着他的严谨认真。


关于“礼法”,很多人只会站在一边,但书中冯友兰先生的探讨,让人眼前一亮。

他从无神论谈起,研究春秋时期的奴隶制社会特点,得出 “礼法”的争辩,本质是人开始从对自然上天的崇拜,转为对自身的探索,更注重人在自然中的地位。

看到这里,我便常常想起生活中遇到矛盾,若能看到对立的本质,想必所有问题都能轻松解决。

他的深刻、严谨来源于 对追求真理的热诚

就像中国著名哲学家 张岱年 的评价:


冯友兰先生从宣扬“理在事先”、“理在事上”转而肯定“理在事中”的正确观点,表现了一个真正哲学家的诚恳的“慎思明辨”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

△ 张岱年


而这些,在书里的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出来,每当感受到他的认真、严谨,都抑制不住想向他学习——当一个人开始认真、懂思考时,想必离成功也不远了。

看完一整套后, 不仅把中国文化了解个透彻,还能知道圣贤、伟人是如何思考。 用在生活中,是你羡煞旁人的谈资,更能让你处世方寸有道。

想要读懂中国哲学,一定绕不开他,所幸的是他 把晦涩的哲学理论都转成通俗的语言, 就算没接触过哲学的人,读来也毫不费劲。




中国千百年来有诸如孔子、老子、公孙龙等数不胜数的哲学家,但是哲学体系杂而乱,后人要细细研究才明白其中深意。

就拿从小读到大的《论语》来说,短短一句,包含的道理很多,但是我们一般也只能了解皮毛,不懂为什么儒家要提出这些观点,也不知道怎么用在生活中。

所以,必须要有一套书,能 将这些杂乱的思想精粹整合起来 ,让我们看得懂、读得深,运用在生活中。

这便是当初冯友兰先生写作《中国哲学史新编》的原因之一。

从春秋谈到现代革命,分为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道学、近代变法、现代革命七大时代思潮, 让我们一目了然理解。

体系庞大,却也不是泛泛而谈,当中的道理,经冯友兰先生点破,总能豁然开朗,不禁叹一句:哦!原来还能这么想!

难得的是,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他并不像很多学者,说得晦涩难懂、高深莫测,而是 深入浅出,就像隔壁家的老人给我讲故事一般。

就拿“百家争鸣”来说,我们常认为这不过是春秋时期历史流派的争辩和融合。

但冯友兰先生 从我们熟悉的“食”说起 ,谈到当时各个阶级的生存方式、社会地位,从而直击当中的种种矛盾, 就像在听说书一般精彩、容易理解。

当然,他也不止于叙述阶级的现象,而是深入思考,点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