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已摆脱底部
水皮
: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向好,但有人担心二季度经济数据会下行。目前宏观经济是否进入复苏周期或者底部周期,还是仅仅是大调整过程中的小反弹、小周期?
刘元春
:目前我们的判断是,中国经济摆脱了底部。事实上,应该是从去年三季度就开始摆脱底部,标志性在于PPI转正,这摆脱了市场担心的债务通缩效应,也摆脱了工业萧条。因为整体经济的好转、实体经济的变化,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在价格上,虽然价格变化的因素、基础是多元的,不是太稳定,但是它持续的转正,对整体经济的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
水皮
:去年价格上涨的因素很大一部分跟大宗商品期货上涨有关。油价、煤炭、铁矿石的价格都出现了两三倍的上涨,这极大地影响了PPI由负转正。如果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今年回落,PPI会不会也回落?
刘元春
:PPI目前来讲出现回落是常态。事实上,我们大宗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并不是由中国来决定的,当然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力。
中国经济步入一个新状态,标志点就是世界经济的周期出现了一个很好的转变,包括美国从2014年起出现的经济逆转。2016年底,全球贸易增速出现反弹,欧盟经济、日本经济、新兴经济体经济均出现复苏。
世界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因为投资预期收益率下降得很厉害,导致投资上不去。这个传递机制,其中一环就是大宗商品。全世界债台高筑,现在统计出了156万亿美元的债。高债务加上出现通缩,导致经济压力越来越大,还本付息的压力比实体经济的收益率还要高,当然处于停滞状态。不过,全球CPI渐渐回暖,让债务通缩效应大幅减轻,长期停滞的恶性循环已经被打破,各国改变明显。美国的CPI目前已经到2.4左右,欧洲的CPI为1.29,日本的CPI也到2.1,全世界的价格都在发生变化。但中国CPI更重要的因素是食品价格,核心CPI没变化。实际上,去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这些年是没变化的。
全球经济吹暖风
水皮
:我国进口数据跟特朗普的政策有关系吗?
刘元春
:今年一季度,我们对美国石油进口突破20%,3月份我国进口原油是破纪录的917万桶。我们对美的十项协议签署,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能源和原油的内容,这可能是有商务外交的意义的。所以我国CPI跟全球CPI不是太统一,是有一定的因素的;但是如果从全球来看,这些信号对中国来说冲击很大,因为中国实际上是外向型经济,我国的工业品50%多是用于出口的,过去世界经济萧条,导致我们大量的工业品出不去,比如出口机电下降得很厉害,原来同比增长20%以上,现在负增长。很多人认为我们自身出了一些问题,其实根源在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复苏,对中国的经济复苏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前提条件。美国金融危机后,房地产水平、道琼斯指数都先后回暖,超过危机前的水平,但很重要的投资参数仍未恢复到常态。
今年,
美国和欧洲的投资参数都反弹得很厉害
。这些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原材料大量来自于中国制造,对中国的出口有直接的影响,欧美一季度的投资参数有传递到中国的可能。我们的一个判断是,
虽然出口不会回到过去那样20%的增长速度,但是会告别过去的负增长,回到一个增长的时代,大大缓解了中国经济的内生压力。
世界经济复苏的底气传递到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更好。中国新产业的培育已经有了明显的收获。我们产业的培育从2009年、2010年开始,4万亿刺激计划当中就出台过一个八大新兴产业的振兴计划。新产业的培育大约十年的周期,现在可以看到在深圳、江浙一带,一些创新型企业十分发达;同时,西南区域承接整个产业转移也有了初步成绩。4万亿让内地投资平台大规模兴起,很多沿海的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其中最成功的重庆,每年GDP增速两位数,同时连续十多年财政增长20%以上。
中国多元化的增长极已经出现,对新产业的支撑力也开始出现。深圳、重庆的增长跟过去十年的增长不一样。这些年我们拼命地往一些领域里面投钱,实际上还是获得了一些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