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有乾景文化
文艺创作;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承办展览展示活动;工艺美术设计;电脑图文设计、制作绘画技术培训。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会议服务;企业策划;经济贸易咨询;技术推广服务;销售工艺品、文具用品、体育用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社会学理论大缸  ·  书单 | ... ·  14 小时前  
募格学术  ·  AI冲击大学!已开始取代这类教师 ·  昨天  
研之成理  ·  浙江大学杨启炜团队Angew:受限柔性MOF ... ·  3 天前  
研之成理  ·  北京大学彭雨粲课题组Nano ... ·  3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好风雅!唐风宋韵,尽在杯中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有乾景文化

拍摄六年攒下超四万张照片 他靠给猫拍照走红

大有乾景文化  · 公众号  ·  · 2019-07-03 10:06

正文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15日电(记者 上官云)“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其实背地里一只猫都没有。”最近几年,这句话在“猫奴”和“猫粉”中流行一时。

网络时代,“云养猫”和“云吸猫”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近来,专注于给猫咪拍照六年、几乎天天在微博晒猫的摄影博主花哥,就这么走红了。

小猫刚吃完猫粮,回来向猫妈撒娇。受访者供图

行走的“猫薄荷”

板寸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花哥就这么经常出现在大街小巷,看见猫就悄没声上前,对焦、按快门一气呵成,往往一张漂亮的“猫片”就此到手。

花哥本名吴宏力,曾在上海某家公司工作了十年。2012年的时候,他无意中收养了一只白猫,从此慢慢喜欢上给猫拍照片,去海老弄堂,街边小店,公园等,捕捉猫咪的各种模样。

“我可能跟猫比较有缘。”花哥有时候会学猫叫,吸引藏起来的小猫现身,成功率还挺高,“给猫拍照也是我的一种解压方式”。

一大一小两只猫,如同复制粘贴。受访者供图

他注册了微博,取名“喵呜不停”,每天都有新图晒出,逐渐累积了将近300万粉丝。有人说他是“行走的猫薄荷”,走到哪儿,哪儿都有几只猫。

如今,跟某家店的老板或者某个小区业主混熟以后,花哥都会下意识问一句“有猫吗?”对他而言,走街串巷拍“猫片”,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给猫拍照,其实是个手艺活

花哥拍的猫,大多是“街猫”,背景比较杂乱,想要拍好并不容易。

一只小猫正磨爪“练功,同伴看着。受访者供图

“有时候得爬山,为了找一只猫,可能一天要走上三万步甚至四万步,蚊虫叮咬是常事。” 他渐渐熟悉了猫咪的习性。比如,刚从睡梦中醒来的小猫几乎都有个伸懒腰的动作,相当可爱,这个时候,花哥会提前架好照相机等待抓拍,屡试不爽。

拍动物需要比较大的耐心。花哥晒出来的猫咪照片很好看,但极有可能是从数十张照片中选出来的,或者是等了好几天才拍到。他说,猫跟人一样性情有不同,愿意跟人亲近的就好拍一点,不大听话的就比较费力。

曾经有人质疑,他拍摄的一些小猫腾空而起的照片,身体角度不自然。花哥说,那是用了逗猫棒,耐心跟猫咪互动拍到的,并不是摆拍。

广州骑楼过道里的“街猫”。受访者供图

“给猫拍照是个手艺活,运气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花哥说。

故宫“御猫”拍摄记

故宫博物院里,有许多精灵一般可爱的猫咪,被亲切地唤作“故宫御猫”,“白点”“小崽儿”……普通游客也能数出几只,它们自然是花哥理想的拍摄对象。

最初的拍摄过程不是很顺利。花哥说,虽然故宫“御猫”大概有两百来只,但大部分都待在非开放区域,普通游客到不了,想拍到不是太容易。

在故宫拍到的两只猫。受访者供图

2018年1月份,花哥第一次专程跑到故宫拍“御猫”,运气还不错,一共碰到了四只小可爱,镜头语言也特别好,连朋友都说,照片里的猫咪很有气场。

“可由于误操作,那次在故宫拍的照片都被格式化了。”现在说起来,花哥还是后悔不已。

同年三月份,他又跑到故宫,一路狂奔,抢在前几名进门,“游客一多猫就不怎么愿意出来,只能趁着人少去抓拍,运气好的话有可能遇到”。

故宫猫“嘚嘚”,气势非凡。受访者供图

2018年,花哥前后往故宫跑了十多次,有时能拍到几张,有时候一无所获。有些猫特别爱在钟粹宫附近溜达,天气冷的时候会在那里晒太阳,那也成了花哥逛故宫常去的地方。

“白点”“鳌拜”“嘚嘚”……还有“小胆儿”和“胆小儿”,算下来,花哥拍到了故宫十余只“御猫”的影像。不过遗憾的是,其中有两只已经去世了。

一边拍猫,一边记录生活

像模像样的“掌柜喵”。受访者供图

从2013年开始,花哥专注于给猫拍照已有六年时间,攒下的照片总数超过40000张。在微博走红后,烦恼也跟着来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