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开大学
大家好!这里是南开大学官微~欢迎来我的home,回复home试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大学  ·  碰-杠-胡!武大人这个春节赢“麻”了 ·  3 天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从“地板爱情”到“远方征途”,你的假期被步数 ... ·  3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年味寻踪——烟火气里的人间暖意 ·  5 天前  
浙江大学  ·  赏!小浙发布寻“年”启事 ·  1 周前  
浙江大学  ·  蛇年福签来了,解锁你的专属好运!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开大学

南开英烈 | 郭永怀烈士

南开大学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8-04 19:50

正文


南开英烈    郭永怀



烈士生平


郭永怀(1909-1968),男,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 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 学院院士),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 上临界马赫数 ,发展了 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 ,即 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 ,倡导了中国的 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 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求学生涯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郭家世代务农,父亲郭文吉粗通文墨。1918年,9岁的郭永怀在三叔郭文秀开办的学堂里读书识字。1922年,在石岛镇明德小学就读高小。1926年,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取青岛大学附中。

1929年夏,进入南开大学预科班学习。1931年,郭永怀转入本科,攻读物理。由于他对光学感兴趣,于1933年转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1935年毕业后,他留校任助教兼做研究工作,曾和吴大猷等一起研究过喇曼效应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永怀曾回家乡威海任教。1938年威海沦陷,郭永怀又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研究过湍流理论。

1939年,郭永怀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生。经过一些波折,于翌年9月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应用数学系主任辛格指导下从事研究。1941年5月,他又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工作。他主动提出要进行当时空气动力学的前沿问题——跨声速流下连续解的研究,并于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

报效祖国


郭永怀回国以后,就身体力行倡导高超声速流动、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领域的研究。他亲自参加力学所电磁流体组每周一次的学术讨论会;60年代初,他组织了北京地区高超声速讨论班;他一方面要求大爆破问题组人员踏踏实实地学一本书,一方面又鼓励大家深入实际。


在国外工作期间,郭永怀一直在等待机会,要用他的科学知识为祖国服务。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终于出现了这种机会。这时,郭永怀毅然放弃了在国外的优越条件与待遇,于1956年11月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并立即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在国内工作的12年期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并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国防科委空气动力学专业组成员和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1956年, 郭永怀参加了制订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 ,担任了力学专业副组长。他和力学界的其他专家一起审时度势,分析国际上力学研究的动向,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制订出学科近期发展规划与远期奋斗目标,确定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为中国随后若干年的发展方向确定方针大计。 规划的实施使中国的力学研究从解放初期只有少量理论工作的状况发展到能够通过 现场测试、大型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 等多种手段 进行重大项目研究的现代力学阶段。

以身殉国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又一次来到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以及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就争分夺秒地要人抓紧联系飞机。他匆匆地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认真地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郭永怀拖疲惫的身体登上了赶赴北京的飞机。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坠毁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

当人们辩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夹克服已烧焦了大半,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

据国务院工作人员后来回忆,郭永怀飞机失事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国务院, 理周恩来失声痛哭,良久不语 ,随即下令彻查这一事故,并指示《人民日报》发布这一不幸的消息。 此时郭永怀刚满59岁,22天后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此前郭永怀这位以空气动力学研究驰名世界的科学家,为准备这次试验 在青海整整呆了四十五个昼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