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诗宋词欣赏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所在,学习唐诗宋词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我是腾腾爸  ·  不贵,买! ·  昨天  
创伙伴  ·  第二款免费红包封面:蛇年大吉!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唐诗宋词欣赏

十首题壁诗:古人的心情都写在了墙上

唐诗宋词欣赏  · 公众号  ·  · 2025-01-19 12:50

正文

题壁诗意为题在墙壁上的诗,

墙壁又有寺壁、石壁、邮亭壁、

殿壁、楼壁之分。

从内容上说,题壁诗都是有感而发,

表达了作者写诗时的心情与寄托。

我们从题壁诗中,

可以了解到诗人当时的真情实感。

今天,诗人分享十首题壁诗,

一起来感受古时当时的心情。


《题长安壁主人》

唐·张谓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这是张谓寄居长安时,题在房东墙壁上的诗。诗题中的长安壁主人无名无姓。


诗人自恃高沽却屡遭挫折,故而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深有感悟。但他对此不能按捺不言,于是将满腔愤慨化成这篇悲愤文字。


世俗的人互相结交需要以黄金为纽带,黄金用得不多,交情自然不深。纵然口头上暂时承诺了什么,实际上他的心就如路人一样冷漠。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是苏轼游庐山时所作,观赏了庐山的景色之后, 苏轼在庐山西麓的西林寺的墙壁上题写了这首诗。


游览了庐山的景色后,苏轼写下了观庐山的感受,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花山寺壁》

宋·苏舜钦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庆历四年时诗人被贬苏州之后,赋闲在家,一日外出游玩,来到花山寺,只见野草丛生,不见百花开放,觉得“花山寺”名不符实,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花山寺是因鲜花繁多、美丽而得名,来到这里才发现,不见鲜花,只见杂草丛生。鲜花栽种的培养和修枝很重要,要勤奋努力,要知道,花是很容易凋零的,而杂草却是很容易就蔓延生长的。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二次罢相后,隐居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这首诗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


长把茅草屋檐扫干干净净无鲜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垅是你亲手培栽。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题青泥市寺壁》

宋·岳飞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这首诗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题于青泥市萧寺壁间的一首诗。


该诗描写了作者报效祖国,御侮杀敌的志向。诗中质朴无华,直抒胸臆,气势健举,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坚强意志,和他只为报国血耻,不图拜将封侯的爱国主义精神。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题临安邸》系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 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南宋统治者定都临安,可当政者却只求苟且偏 安,诗人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此时,诗人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此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题诸葛谼田家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