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田俊国讲坛
教育学的本质是促进人有效改变的学问。一切不以学员改变为目的的培训都是耍流氓,都是花拳绣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11月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七期(北京 ... ·  昨天  
法询金融研究院  ·  信贷全流程实务要点! ·  3 天前  
法询金融研究院  ·  信贷全流程实务要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田俊国讲坛

田俊国:如果只能用一招,真心和爱,才是教育最重要的一招

田俊国讲坛  · 公众号  · 培训  · 2024-09-11 08:00

正文

学生很容易忘记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却很难忘记一堂课带给他们的感受。

感受是很难用语言确切描述的,却在学习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即便勉强用语言描述的感受也只是用思维将感受标签化,并不是感受的全部内涵。

多年来,我一直推崇“深度学习,立体精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激活学生的全脑甚至全身心,改变要习性、心智、心性三位一体地立体改变。

倘若老师不考虑学生内在分多个系统,只是一味地输入信息,教学反倒可能造成学生的内在分裂。



多年前我参加了一位知名度很高的大咖的数百人课程。散场后我随乱哄哄的人群往外走,偶然听到前面有两个人在议论这位老师的课程。

一人问另一人:“你觉得这位老师讲得怎么样?”

另一人说:“这‘狗东西’讲得不错,还是蛮有料的。”



我当时就很费解:经历了什么样的学习体验,学生才会得出“‘狗东西’讲得不错的”的分裂评价?

既然觉得老师很有料,又何必称作“狗东西”呢?

如果理解了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原理,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讲得不赖”是认知脑的评价,就信息流而言,是对老师所授知识的肯定。而“狗东西”是情感脑的结论,就能量流而言,是对老师修为的否定。大概这位同学对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姿态的感受很不好。

学生在听课程内容的时候,也在感受老师的内在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师的内在状态也可以归为形式这一元素。

我对老师的“状态位”,总结了四个字:慈、雄、对、觉。

“慈”是慈悲心;

“雄”是有信心;

“对”是保持对话态;

“觉”是时刻觉察。

只有老师时刻处在正确的状态下,学生才会对老师有很好的感受。

在课堂上,老师一旦“雄”压倒“慈”,就会忘记课堂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发生改变,他却把课堂异化为显摆自己能耐的舞台。每每有这种倾向,老师就要及时启动“觉”,觉察到自己的状态并停止高高在上的驯化,让课堂重新回到平等的对话状态,这就是“对”。

很多时候,你的状态会无情地出卖了你,以至于学生听不见你说什么。

一位家长开完家长会回来打算与孩子沟通一下,他知道所谓的“汉堡包”反馈法,即先讲优点,再讲不足,最后用鼓励结束谈话。

因此,他直接对孩子说:“老师说你最近表现得不错,作文有明显的进步,数学也有提高……”话没说完就被孩子打断了:“老爸,你就别绕弯子了,直接说但是吧。”

请问,孩子为什么知道在老爸的话之后还有“但是”呢?

其实,老爸的内在状态出卖了他,也就是这位老爸在与孩子沟通时所传递的信息流和能量流不一致。孩子就感受到老爸在装腔——口是心非。

同样的道理,老师在课堂上应付学生、讨厌学生,学生们就会秒懂。

感受永远比信息来得快,比信息话语权大。

老师首先要发自内心地爱上学生,发自内心地想让他们提升,才能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课堂。

好课堂是师生完美合作的结果,老师的状态会影响学生的状态,老师用心地教,学生自然会用心地学。

课堂一旦拥有师生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循环,师生都会有很大的收获。一堂课下来,学生有收获,老师也有收获,课程本身得到了升级,因此,课堂应该形成一个学生、老师、课程本身三者互相促进和提高的良性循环。

只要老师发自内心地喜欢学生,将真心注入课堂,在课堂上充满获得感,才能激发自己深度热爱的动机,渐渐地,老师就会把课堂改造成师生从良性互动中相互滋养的修身场所。

老师是一个富足的职业,传道授业并非蜡烛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牺牲,而是照亮别人,更能富足自己的双赢过程。

我们收获的不仅有来自学生的感恩,还有自己日趋成熟的心智和富足的心态,以及随之而来的自由感和效能感。


学习田俊国老师的课程

【线下公开课】
(1)高能精品课:2024年11月2-3日
《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七期》北京班
(1)高能精品课:2024年11月16-17日
《心智突围工作坊第八期》广州班
(2)专家型导师班:2024年10月19日-21日
《第十期专家型导师模块一-玩转行动学习》

【线上训练营】
(1)学习力营:2024年10月8日-9月25日
《学习力跃迁训练营(第10期)》
(2)教师节特别献礼:2024年9月12日-9月21日
《激活课堂训练营(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