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叔快评
肿瘤学临床研究及制药企业研发评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苍梧晚报  ·  降温+雨雪,气象部门最新发布! ·  3 天前  
度房苏州  ·  马上,苏州家装补贴即将重启!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叔快评

“中国创新药20年回顾”带来的启迪与思考!

大叔快评  · 公众号  ·  · 2024-11-04 07:50

正文

从仿制药为主到逐渐走向创新,中国创新药行业面临的诸多挑战,如支付环境、融资困境和出海压力等。然而,从技术史视角仍能看到行业机会。尽管存在问题,但中国创新药行业未来在全球市场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文,我们将深入了解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发展脉络、挑战与机遇,探寻下一个里程碑的方向。


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


回顾中国制药企业20年发展。2003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如今已达1.27万。2004年,中国开始正式强制执行GMP认证,此前很多药厂未通过认证,因此创新药历史很短。

图1



2010年前,中国药厂以仿制药为主,主要面向中国市场。2010-2015年,一些企业开始批量做跟踪式创新药(Me-too)。2016-2020年,到做快速跟进(Fast-follow)药,并逐渐有国际授权。2021 年至今,部分公司开始做首创新药(First-in-class),面向国际市场。尽管存有很多问题,但中国创新药行业在20年中进步显著,历经三波政策红利,涌现出四代创新药公司。在不同阶段不断探索前进,在挑战中持续成长,中国创新药行业未来也必将在全球创新药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我国创新药行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1

“三座大山”

中国成规模的创新药研发开始于2015年前后,但近几年面临巨大挑战。2015年,药审改革及香港18A、科创板等政策红利曾催生大量企业和投资热潮,然而随后进入困难期。其原因可归结为“三座大山”:一是,医保支付价偏低;二是,药品进医院难度高,过去十几年批准药品进医院比例较低;三是,2021年7月后资本市场遇冷,香港18A上市公司市值下跌约80%,且影响到一级市场,融资骤冷。

图2



新药进院究竟有多难呢?医药魔方统计的数据表明,2010年上市的产品进医院比例仅约11%,2023年更是不到2%,医院与药店销售额近乎各占一半。院外销售处方流失率达50%-60%,处方转化率很低,零售药店对新上市新药销售贡献达59.1%。以2011年上市新药为例,按过去13年进院速度,完成100%二三级医院覆盖需163年。


中国创新药融资,在2020年融资额及融资事件数量达到峰值,自2021年起持续降低,此后无论是融资额还是事件数量都急剧下降。目前已有触底反弹的曙光,期待今年10月之后二级市场能带来新的转折点。


中国创新药在出海方面既有压力也有动力。首先,中国创新药市场在全球市场占比较低。有数据显示,中国处方药市场规模为1.2万亿元,创新药市场规模700亿元;全球处方药市场规模7万亿元,创新药市场规模1万亿元。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处方药约为17%,创新药为6%-8%。其次,中国创新药企业规模和研发投入较小。全球市值前六的药企市值在1500-8500亿美元,年收入340-800亿美元,研发投入48-151亿美元;中国市值前六的药企市值为75-406亿美元,年收入20-55亿美元,研发投入1-17亿美元。据2023年数据估算,中国创新药在市值、年收入和研发投入方面均有巨大提升空间,分别约为20倍、20倍以及20-50倍。此外,由中国公司申办的临床试验占全球比例逐年增长,从2013年的4%增长到2023年的28%,位列全球第二。


中国创新药成长至今不过刚满10年,其研发实力正逐渐获得认可。然而,当前却呈现出内资哑火的局面,与此同时,外资开启“扫货”模式进行抄底。在我们奋力追赶欧美等发达国家创新药发展步伐之际,印度也正显现出从仿制药大国向创新药转型的迹象。面对此等形势,中国创新药行业更应积极寻求突破,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在全球创新药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从技术史视角展望行业机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